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筆記 20170311 (股市)

重點摘要
[1] 多頭
 - 近期經濟數據支持,多頭未見疲態。
 - 亦未見系統性風險的明顯跡象
 - 升息、川普鬆綁金融管制等,相對有利於金融業,金融股表現亮眼。
 - 資本密集行業,股價多在低點,若川普果真力拼基礎建設,相關個股確實值得期待。如果真能力拼的話。
[2] 空頭 (Risk)
 - 美國債務上限03/15,沒什麼新聞在討論,大概是覺得共和黨主導的參眾議院,不會給自己共和黨總統川普穿小鞋吧。
 - 投資人對川普政策的美夢驚醒?
 - 還有笨錢嗎?
 - 交易的流動性不足。賣出的門稍小,若投資人因某件事要走,可能引發慘劇。(近期幾位看空的投資大老都提到,但尚沒有看到藉以觀察的指標)。倫敦鯨的論述有一部分是確實的,當你要在一個流動性不足的市場解除交易,成本會很高。
 - 可以選擇的價值投資標的少,一直是個警訊。






[US]

「3 月 15 日」-- 這個日子,除了要關注美國聯準會 FOMC 會議、荷蘭大選外,投資人恐怕更需要關注美國暫停債務上限到期,倘若川普政府陷入逼近債務上限而無法舉債的困境,那麼之前承諾的減稅、基礎建設等財政刺激方案,恐怕都無法推行了。
美國財政時報 (Fiscal Times) 指出,新任財政部部長 Steven Mnuchin 表示,一旦債務上限無法延遲,預計將進入「緊急措施」,讓美國政府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償還債權人,彌補收入短缺,以維持風險運作。

債務上限無法延遲的風險有那些?
 - 債務上限無法提高。
 - 對美國信用評等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 發生美國和全球市場的動盪。
 - 推升未來借貸成本。
 - 非必要政府人員的強制裁員...

華爾街銀行家、同時也是美國前聯邦預算官員 David Stockman 日前指出,所有人都遺漏了這個日期,3 月 15 日,債務上限將會凍結在 20 兆美元,「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他預估,美國財政部大約有 2000 億美元的現金,以每月 750 億美元的速度燃燒,到了夏天,就將燃燒殆盡。
Stockman 說,「在華盛頓的災難來臨前,你不會預見災難的到來」。
他在接受《CNBC》電視台的訪問時表示,華爾街完全錯誤解讀了華盛頓,市場提前反應了川普的刺激方案,但這只是個幻想,根本不會發生,根本不會有減稅這回事。   
債務上限陷阱是導致 Stockman 對川普政策悲觀的主因,而激勵投資人勇於搶進市場的題材,如:稅務改革、基礎建設和國防開支… 等等,都可能讓政府的債務更加擴大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 (BlackRock) 統計,上月全球指數型基金 (ETF) 灌入 629 億美元投資人資金,使得今年來累積達 1240 億美元,創史上最佳開年吸金紀錄。但美國投顧部落格《DollarCollapse.com》警告,這凸顯散戶投資人正爭相投入股市,而當這類「第二大笨錢」湧入,暗示頂部恐怕已到。
貝萊德指出,2 月份 ETF 業新注入的資金當中,美國 ETF 占 440 億美元。ETF.com 執行長 Dave Nadig 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所有這些資金都倒入最便宜、最無趣的 ETF,顯示散戶投資人正「報復性地」大舉重返市場。
FactSet 數據顯示,今年來成長最快的 ETF 是安碩核心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 (iShares Core Emerging Markets ETF),2 個月來吸入 42 億美元,占其資產總額的 18%。另外 3 個投資美股的核心 ETF,也登上上個月吸金榜名列前茅。
但《DollarCollapse.com》指出,通常當散戶投資人受到股市熱烈漲勢及看似輕鬆的賺錢機會引誘,而一個個終於願意掏出存款來玩股,正是傳統上市場觸頂的跡象之一。且過去這類「笨錢 (dumb money)」多透過共同基金來投資,現在則是湧入 ETF 這種「不選股,只是針對類股及大盤曝險」的管道。
這為何是股市觸頂跡象?《DollarCollapse.com》分析道,因為小型投資人傾向依據感覺來交易,而非靠邏輯與專業分析。且要他們忘掉上一波熊市的痛苦,得花上一段長時間,因此通常會在市場復甦初期缺席。而當散戶終於意識到市場有利可圖,往往已經錯過真正的賺錢機會。
至於為何散戶是「第二大笨錢」?因為最大的「笨錢」竟是政府當他們需要買股時,比散戶更不精準、更不理性。例如日本央行已是日本股市最大「投資人」之一,而瑞士央行也是全球藍籌股大戶之一,持有蘋果 (Apple)(AAPL-US) 及微軟 (Microsoft)(MSFT-US) 股票。

(Stephen:我也覺得,央行出來買股票,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央行買公債,公債到期了,財政部還紙鈔,央行收回紙鈔,自然就貨幣緊縮了。央行買股票呢?不過這是指本國貨幣。若是央行把外匯當作外幣資產在管理,的確只買公債沒有必要。所以,瑞士央行的行為還可以理解,日本央行就不懂了。)


03/07 - 〈美股創新高〉VIX失靈嗎?不確定性沖天 恐慌指數仍趴低… (鉅亨網)
美股持續在歷史頂峰攀爬,投資人同時卻面臨不少高度不確定因素,包括美國聯準會 (Fed) 升息的衝擊、川普 (Donald Trump) 有哪些政策會落實,以及歐洲大選年是否會有「政治黑天鵝」飛出。但傳統上視為市場震盪領先指標的「恐慌指數」VIX,卻還停留在不可思議的低點,令人匪夷所思。
VIX 指數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反映投資人對於未來 30 天美股震盪幅度的預期。周一 (6 日) 指數雖然勁揚 2.55% 至 11.24 點,但自去年底至今仍大跌了近 20%,且較去年同期低了逾 34%。不僅如此,目前水準距離危險的 20 點門檻,也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就連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New York Fed) 總裁杜德利 (William Dudley) 上個月也承認,他感到困惑,因為「當不確定性高漲時,照理說市場會更波動一些」。但南非標準銀行 (Standard Bank) 外匯及固定收益資產分析師巴洛 (Steve Barrow) 指出,投資人和杜德利可能都完全誤解不確定性與市場波動之間的關係。
《MarketWatch》報導,巴洛周一發布報告解釋:「確定的事才會掀起波動,而非不確定性。」他研究過去 1 年美股標準普爾 (S&P) 500 指數實現波動率或歷史波動率走勢,發現該指數在去年初達到金融危機後的頂點 11.5%,但 2 月底又跌到 7.75% 的低點,之後持續停留在 8% 附近。儘管去年 6 月及 11 月,分別出現英國脫歐及川普當選等大意外事件。
巴洛表示,從短期歷史波動率走跌來看,儘管 VIX 指數在上述兩個重大事件出現時飆升,但當英國公投或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的不確定性,已經變成確定的結果,反而會是像外匯等其他種類資產的價格,開始劇烈震盪。
反之,重大事件塵埃落定之前的不確定性,卻是反映在隱含波動率上,也就是真正 VIX 指數所衡量的。巴洛補充,實際上股市的波動,通常要等到事件結果出爐後才會反映

(Stephen:
 - 如何衡量"未來"的風險or不確定性?真的不容易。VIX (隱含波動率)的計算基礎,還是在現有交易所呈現的隱含波動率,不是杜德利所認知的風險,不是Barrow認知的風險,也不是我認知的風險。
 - 當大額投資人沒有積極透過選擇權這類工具進行避險時,供需並未失衡的情況下,隱含波動率也高不起來。一是大額投資人沒有認為有何風險需要來避險,一是他們有別的管道...。
 - 前者來看,現在沒有看到什麼很明顯的事件要將股市狠狠的下跌10-15%。
 - 後者來看,對大型退休基金而言,或許也認為現在股價稍貴,但手中持股不一定要賣出,放著又有未實現資本利得,股息收益率肯定比現在去買好,為啥要賣呢。而且資產規模一直在增加,只要不再買就自然降低在股權類商品的曝險比例,也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方式。
 - 現在大型法人的心情,大概就像準備進行諾曼地登陸的海軍陸戰隊一樣,知道總有一天要進行犧牲很慘烈的登陸作戰,但D-Day的命令還沒下,就算內心緊張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外表看來得很鎮定,不燃怎麼可以做一個聰明無所不知的專業投資經理人呢。)


03/08 - 〈川普經濟〉華爾街最在意新政全與這有關?(鉅亨網)
《MarketWatch》報導,如果股市投資人對川普 (Donald Trump) 政府有件最「掛心」的事,那無疑就是稅改,以及稅收有多快就會被調降
根據 2 月底一份針對超過 350 位市場人士的調查,證劵公司 Convergex 首席市場策略師 Nicholas Colas 發現,有 54% 受訪者認為,川普所提政策當中,調降個人所得稅及企業稅對股市最有利。
其中 46% 認為調降企業稅對市場最有益,而僅有 18% 認為降低個人所得稅才是關鍵。
至於其他可能驅動股市的政策,鬆綁法規限制以近 26% 位居第二,另有少於 1% 受訪者認為,替換或重新修改歐巴馬健保 (Obamacare) 最有利於股市表現。
川普總統所提政策當中,哪件最有利於美股 (僅能擇一) ?選項由上至下依序為:其他 (2.55%) 、邊境稅 (1.13%) 、廢除、修改或替換歐巴馬健保 (0.57%) 、鬆綁法規 (25.5%) 、刪減個人所得稅及企業稅 (54.39%) 、基礎建設支出 (15.86%) 。(來源:Convergex)
川普總統所提政策當中,哪件最有利美股 (僅能擇一) ?選項由上至下依序為:其他 (2.55%) 、邊境稅 (1.13%) 、廢除 / 修改 / 替換歐巴馬健保 (0.57%) 、鬆綁法規 (25.5%) 、刪減個人所得稅及企業稅 (54.39%) 、基礎建設支出 (15.86%) 。(來源:Convergex)
受訪者盼美國何時迎來稅法改變?多數人則有意再多等至少 2 季,有 28% 人盼能於今年第 4 季執行,另超過 40% 受訪者則預期於 2018 年執行。
平均來說,受訪者預估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今年將結束在約 20740 點,或約低於目前水平 1% 。而有 44% 受訪人認為,相較於過去幾年水平, VIX 指數將於川普執政間上升 10% 至 25% 。
Nicholas Colas 表示,「底線就是,市場或許會比許多觀察人士所想的更有耐力,儘管我們的受訪者同時認為低震盪將繼續維持。但如果他們錯估那最後底線,一切都是徒勞。」
另外,有超過 80% 受訪者認為金融、製造及能源業將於川普執政間受惠最多,而約有 70% 人同意醫療照護產業變動將最為劇烈。


紐約長島 82 歲退休牙醫史坦恩 (Steve Stein),現在將其 50 萬美元養老金的 95% 都投資股票。因為定存利率已不像他父親那個年代,「如果利率高的話,我也會投資固定收益資產。」然而,隨著美國股市屢創新高,對許多投資股票的美國退休人口而言,正面臨一段危險迷航的時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史坦恩說,他的父親以前是把儲蓄金存入定存,會有 15% 的利息。但根據 Bankrate.com 提供的數據,自 2009 年以來,美國 1 年期定存單平均利率從未超過 1%。反觀金融危機後至今的 8 年期間,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已狂飆翻漲 3 倍。
根據瑞士再保 (Swiss Re) 去年 4 月發布的研究,金融危機過後的利率崩跌,已造成美國存戶在 2008-2015 年間的存款戶頭、定存單及債券收入,大幅減少了接近 1 兆美元,當中還計入債務成本
且目前看來,情況還見不太到立即改善的跡象。自美國總統大選後,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已攀升至 2.6%,但與美股在 2009 年 3 月 9 日跌到谷底時的 2.9% 水準相較,仍舊太低。
即使一般預料,美國聯準會 (Fed) 即將在本月進行 10 多年來第 3 度升息,但投資人仍普遍認為,殖利率短期內很難重回金融危機前的水準:當時美國長期利率通常在 5% 或更高,這在 2007 年之後從未見過。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固定收益投資收入雖銳減,但這段期間通膨也低,因此損失沒想像中嚴重。
史坦恩透露,他和太太雖然都有社會保險給付來應付日常開銷,但他仍擔心沒有足夠資金來應付未來醫療需求。「如果我不冒險,就沒有錢,而我需要錢」。他把幾乎所有儲蓄都投入指數型基金 (ETF),鎖定醫療及生技類股。如今美股面臨觸頂回落的大風險,但史坦恩表示,這只不過讓他的憂慮「又多了一件」。
68 歲的長島牙醫洛斯 (Wayne Roth) 也透露,他的股票配置比重達 65%,且大部分都付股利。他知道以自己的年紀而言,這樣的股票曝險比例偏高;但「心理上我覺得安心。如果我是買債券,反而不安心。」他到現在都還繼續工作。


美國投顧公司 Gavekal Capital 分析師 Steven Vannelli 周一 (6 日) 發文指出,美股在總統大選過後的大漲,並不是所謂「川普交易」或「再通膨」交易發酵,而是美國財政部為了預防債務上限到來,這段期間釋出逾 2000 億美元的巨量流動性,來壓低公債利率。而這樣的行情,恐怕將在本月中之後翻轉。
本月 16 日,美國聯邦政府的 20.1 兆美元法定債務上限將生效;而目前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達 19.93 兆美元。Vannelli 指出,美國財政部為了債務上限預作準備,去年 11 月起,便將存放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 (Fed) 的資金由 4000 多億美元砍至 1750 億美元左右,宛如將超過 2000 億美元流動性注入市場


紅線:過去一年美國財政部的Fed存款消長,遞減呈現。藍線:同時間美股走勢線圖。(圖片來源:Gavekal Capital)
從上圖可見,就在美國財政部放在 Fed 的存款從頂點開始下滑,約在去年 11 月初左右;一周後美國股市便開啟強勁漲勢。因為這樣的操作,表面上效果就像是 Fed 最近持續放寬貨幣政策。


藍線:近年存放在Fed的資金3月期變化曲線。紅線: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圖。(圖片來源:Gavekal Capital)

另一個證據,是美國商業銀行存放在 Fed 的資金,在這段期間暴增,就像完美反映財政部在 Fed 的存款大減,並意外造成為美國經濟體注入流動性的效果。但這樣的操作,其實只是為了應付債務上限到來。特別是由上圖可見,美國銀行在 Fed 的儲備金消長,與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有密切連動性。
不過,一旦債務上限危機解除,美國財政部想再度大增儲放在 Fed 的存款,如 2011 年的類似情況,便會發行大量公債,將收入存入 Fed。而這預期也將造成商業銀行存放在 Fed 的資金減少,銀行業流動性降低。再加上 Fed 眼看將在本月 15 日升息,進一步加重市場流動性緊縮壓力,恐令美股頓失支撐。


1 月份美國企業高層購買自家股票的速度,創至少 29 年來新低。消息再度凸顯,已經堂堂邁入第 9 年的美國股市牛市,不確定性越來越高。
根據 Washington Service 統計,今年 1 月購買自家公司股票的美國企業高層共 279 位,創 1988 年來新低紀錄;同時間出售自家股票的高層人數,也持續高於長期平均。這使得買賣人數比例跌到 1988 年以來最低水準,也就是雷根 (Ronald Reagan) 擔任美國總統的時候。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企業內部人士買股意願降低,反映美股自金融為後於 2009 年 3 月 9 日觸底至今,已飆漲逾 3 倍之多,所帶來的續漲壓力。儘管許多投資人仍看好,美國企業獲利將在川普新政加持下攀升;但美股預估本益比也已來到接近 17.7 的水準,創 2004 年來新高,凸顯買股成本壓力。
數據顯示,今年來企業內部人士賣股最盛的產業之一,來自美國地區銀行高層。因為這類股票自美國總統大選過後,已爆出一波強勁漲勢。


3月15日是美國暫停債務上限的到期日。美國政府將再度因觸及債務上限而走到財政懸崖邊上,這是特朗普面臨的一大考驗。
3月9日,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呼籲國會「在第一時間」提高債務上限。同時,為了避免美國政府違約,努欽表示,可能採取額外的「非常措施」,包括將自3月15日起暫停銷售州及地方政府系列債。
2015年11日,美國國會通過、奧馬巴簽署的債務上限及預算法案,暫停了債務上限至2017年3月15日。這意味是目前面臨最新的債務上限則是當時公佈的18.9萬億美元。
然而,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約為19.85萬億美元。這一債務規模已經超過了債務上限。
因此,特朗普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於,要麼獲得國會批准提高債務上限,要麼延長暫停債務上限的期限。否則,將會導致美國政府關門及違約的嚴重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次的政府關門危機發生在2013年,在此之前已有17年未出現過政府停擺。此外,美國歷史上還未出現過因債務上限不能上調而致政府違約的情況。

Q1. 什麼是美國債務上限(Debt Ceiling)?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批准的、在一定時期內美國國債最大發行額,以履行政府現行的法律義務,包括社會保障、醫保福利、軍隊薪酬、國債利息、稅收返還及其他。
債務上限並非授權新的支出承諾,而只是允許政府為已有的合法支出提供資金
1917年前,美國政府每次需要借款時,都要獲得國會授權,由國會決定債務期限、利率和具體用途等一戰期間,為提高國家機器靈活性,國會在1917年9月通過了《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SecondLibertyBondAct,或「國債上限法案」),決定授予政府一攬子關於借款的權限,條件為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總借款量小於已有的數量限制。這就是債務上限的由來。[1]
設置債務上限是美國控制政府開支的一種經濟手段,也是國會制衡行政部門的一個重要工具。

Q2. 歷史上,美國債務上限上調的頻率如何?
債務問題是美國的一個頑疾,由長期的財政赤字造成。數據顯示,2008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創下了4550億美元的新紀錄,較上一財年增長了180%;2009財年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美國的財政赤字規模達到1.42萬億美元,較2008財年飆升了207%;2010財年美國財政赤字1.3萬億美元。
自1939年開始,美國債務上限已上調了105次,幾乎平均每9個月就要上調一次。最近20年,上調頻率就更快了,2000年以來,債務上限已上調17次。奧巴馬2009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10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約7.6萬億美元。[2]
近年來,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變化日漸趨穩,最新的債務上限為2015年11月公佈的18.9萬億美元。2015年11月,美國國會《2015年兩黨預算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2017年3月16日前不再設置債務上限;未來兩年增加聯邦預算800億美元,其中2016財年增加500億,2017財年增加300億。[5]

Q3. 特朗普政府面臨怎樣的債務上限約束?
如今,美國債務規模依然驚人。截至2016年12月30日,美國債務規模達19.98萬億美元,比2015年底18.92萬億美元的政府總債務高出約1萬億美元,也高於2016年美國GDP18.7萬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特朗普上台後即面臨美國債務規模超過債務上限的約束。依照前例,為了不使美國債務違約,特朗普需要再次啟動上調債務上限程序,才能成功化解債務上限危機。
據申萬宏源測算,按照以往經驗,假設政府上限每次增加等額的8000億美元,即2017年政府債務增至20.6萬億美元,2020年增至24.9萬億美元。
若特朗普減稅政策和基建計畫在其任內得以推行,那麼未來四年觸及債務上限的次數高達7次。預計2017年一次,壓力不大,後續3年的密集度會加快
申萬宏源認為,共和黨在前幾年的債務上限談判中,一直堅定地反對提高債務上限,加上特朗普競選期間「莽撞」的言論引起一些資深共和黨人的反感,所以上調債務上限的糾紛的表面形勢仍存,但因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的大多數席位,通過壓力不大

Q4. 若不能提高債務上限,將面臨什麼樣的後果?
據美國財政部官網,如果不能提高債務上限,將帶來災難性的經濟後果。
首先,將會導致美國政府違約,迄今為止,美國還未出現因債務上限不能上調而致政府違約的情況。其次,這可能加速金融危機的到來,威脅到美國人的就業和儲蓄,將剛剛從經濟衰退的美國拽回到經濟深淵中。
每當政府呼籲提高債務上限時,國會通常會採取行動。據美國財政部統計,自1960年以來,國會已經採取了78次行動——永久提高、暫時延長或修正債務上限的定義,其中有49次發生在共和黨的總統任內,29次是在民主黨的總統任內。[4]

Q5. 美國政府如何應對債務上限的約束?
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非常措施
為防止債務違約,在國會審議是否要提高債務上限時,美國財政部可採取「非常措施」(extraordinarymeasures)。
據美國財政部[6],「非常措施」包括:暫停銷售州和地方政府系列債(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Series, SLGS);決定存在「債務停止發行期」,允許贖回存量債,暫停發新債,暫停文職人員退休及殘疾基金(Civil Service Retirement and Disability Fund)和郵政退休人員健康福利基金(Postal Service Retiree Health Benefits Fund)的投資;暫停政府證券投資基金的再投資;暫停「外匯穩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的再投資。
在此前的債務上限僵局中,這些「非常措施」曾被採用,為債務上限上調爭取時間。平均來看,美國的公共債務每個月增加約1000億美元。總體而言,當前可用的「非常措施」可以在債務上限之下釋放2000億美元的空間。
(2)「暫停」債務上限
2013年2月4日,奧巴馬簽署了「No Budget, No Pay」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暫停」(suspend)債務上限,直至2013年5月19日。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可發行國債,但其發行量被限定在「償還現存義務」上。此後,奧巴馬政府曾多次暫停債務上限。
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10月30日,再次暫停債務上限至2017年3月15日。在此期間,美國財政部能按照需要展開任何數額的借貸;2017年9月前美國政府開支將增加8000億美元,從而保證政府擁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正常運行。[1]
(3)提高債務上限
美國幾乎平均每9個月就要上調一次債務上限。當美國債務規模將觸及債務上限時,可要求國會立法提高債務上限,國會只需要簡單多數通過即可。
然而,國會參眾兩院通常圍繞著債務上限的調整進行兩黨博弈,若新財年預算撥款案無法獲批,債務上限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就會演化成政府的關門危機。
1977年-1996年的19年期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僅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就關門6次。1995年克林頓任期內,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長達22天,損失超過14億美元,導致當年美國GDP增速放緩0.5%,被視為美國歷史上遭遇的最為嚴重的預算危機。最近一次的政府關門危機發生在2013年,在此之前已經有17 年未出現過政府停擺。[2]
Q6. 債務上限Deadline將至,對市場有何影響?
國開證券分析師王鵬[3]認為,當前美國權益市場和國債市場的表現均反映的是作為共和黨總統和共和黨主導的國會之間在財政赤字方面能夠達成較為順暢的溝通。一旦3月15日國會在債務上限問題上扯皮,市場將會從極度樂觀轉為極度悲觀,可能導致美元指數掉頭向下,國債收益率風險溢價增加導致收益率上升,美國股市下跌。
對於非美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來說,據2011年4月和2013年9月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導致的美元與非美貨幣波動的經驗(2011年4月,美元指數大跌,幾近美元指數最低點75附近;2013年9月,停擺導致的美元指數下跌但跌幅較2011年稍弱。而歐元走勢與美元相反,2011年4月,歐元兌美元收穫較大漲幅),歐元兌美元與美元指數走勢相反,歐元出現階段性升值趨勢。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對日元影響不大。新興市場貨幣暫時解除美元升值週期壓力,包括人民幣,可能出現階段性升值趨勢。
不過,在國會3月通過提高債務上限後,美元指數上行預期或重新恢復,人民幣貶值壓力在美元週期影響下將繼續存在。


[Aais]

江蘇、浙江及安徽等地的工商部門,近日查封至少23家樂天超市分店,約為樂天全球超市總量的1/4。 (圖:AFP)
南韓樂天集團出讓高球場給軍方部署「薩德」(THAAD)」反導彈系統,中國出現官民聯手進一步反制。江蘇、浙江及安徽等地的工商部門,以消防安全隱患等為由,近日查封至少 23 家樂天超市分店,約為樂天全球超市總量的 1/4。中國外交部昨 (6) 日回應強調,外國企業在華經營必須依法合規。傳南韓準備採取反制措施。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明報報導,南韓軍方上周二 (2 月 28 日) 與樂天集團簽約,獲得樂天轉讓的星州高球場,料最快今年 5 月完成部署「薩德」(THAAD) 系統。大陸零食商當即紛紛宣布終止與「樂天瑪特」超市合作,網傳國家旅遊局下令全國旅行社停辦一切赴南韓旅遊業務。
樂天集團對南韓媒體表示,截至昨天傍晚,共有 23 家在中國的樂天超市,因違反消防條例等原因,遭到中國當局查封,佔全球樂天超市總數約 1/4,而這些超市至少暫停營業 1 個月。截至今年 1 月,樂天瑪特超市在大陸共開有 115 間店舖,而影響比例達 20%。
大陸互聯網消息,江蘇丹陽市公安消防大隊昨天證實,網傳樂天超市丹陽店被查封的消息是真的,該店在上周六的一次消防監督檢查中,被發現存在火災隱患、且不及時消除」,在昨天上午被臨時查封。在安徽省宿州、淮南兩市的樂天超市,也因消防安全隱患,被臨時查封。同時,安徽蕪湖市的樂天超市,因被查出非法設置 30 台無線電發射設備,遭罰款 2 萬元 (人民幣,下同)。
網上照片顯示,被查封的樂天超市門口都貼上幾乎一樣的公告,稱為顧客安全着想,超市將暫停營業,並對消防安全進行全面整改,何時恢復營業將另行通知。
北京市昨天宣布,位於該市酒仙橋路的樂天超市多次涉嫌假促銷,把白酒、大米等商品的原價大幅提高後,再「降價」出售,被罰款 50 萬元人民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日再次重申,歡迎包括南韓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但有關企業在華經營也必須依法合規。
樂天集團周日曾發聲明,稱正尋求南韓政府協助其解決在中國面臨的問題。中國上周五 (3 日) 亦取消了對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周亨煥參加博鰲年度論壇的邀請
值得注意的是,北韓周一早上突向東海發射 4 枚彈道導彈,飛行約 1000 公里後墜入日本海,其中 3 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此舉被視為報復美韓聯合軍演,也是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另一次挑釁。南韓代總統黃教安回應稱,南韓應盡快完成「薩德」反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中國也反對北韓違背安理會決議發射導彈。 
但如果美國在南韓加速佈署「薩德」反導系統,勢必加深中國與南韓間的對抗,兩國關係恐陷冰河期,韓企在中國的經營也將面臨更大的抵制。
(Stephen:看看人家對南韓做了啥,對咱們算是客氣了)


北韓連續不斷發射導彈,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刺,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THAAD) 反導系統反制北韓,朝鮮半島形勢異常緊張,引發半島發戰爭憂慮。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朝鮮半島如兩組加速列車,互不相讓,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紅燈、同時剎車」。
中新網 8 日報導,王毅在 12 屆全國人大 5 次會議記者會上回應路透社提問時表示,朝鮮半島局勢目前正在呈現新一輪的緊張,一方面北韓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執意推進核導的開發,最近又試射了 4 枚彈道導彈。
但另一方面美韓在這個地區進行超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持續加大對北韓的軍事壓力。就像兩組不斷加速的列車,互不相讓,難道雙方都做好了迎頭相撞的準備嗎?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紅燈、同時刹車。
王毅說,為應對半島的危機,中方的建議是,作為第一步,北韓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並且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之後,按照「雙軌並進」思路,將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結合起來,同步對等地解決各方關切,最終找到半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中方提出的這個思路抓住了半島局勢的癥結,也完全符合聯合國安理會 2270 號和 2321 號決議的要求。解決半島核問題不能只有一手,需要兩手並進,制裁是履行決議,促談同樣也是履行決議。
王毅指出,半島核問題的主要當事方是北韓和美國,但作為半島唇齒相依的近鄰,中國當然也是解決半島核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關於解決核問題,中方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維護半島穩定,堅持和平解決方式。
迄今中國為斡旋北韓和美國的接觸,推進「六方會談」傾注了全力,同時我們也為制定和執行安理會決議做出了貢獻。今後,中國仍然願意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島核問題扳回到談判解決的軌道。王毅說:「我想強調的是,核不會安全,動武不是出路,複談還有機會,和平仍有希望。」


馬來西亞與北韓為金正男被殺案交惡,繼互逐大使後,北韓昨 (7) 晨突宣布禁止國內 11 名馬來西亞人出境,馬來西亞隨即取相同行動,不准境內約 1000 名北韓人離開。分析認為,北韓這罕有舉動是為爭取外交談判籌碼。
據香港明報、文匯報、星島日報綜合外媒報導,自金正男被殺後,韓一直敦促大馬交還屍體,又否認死者是金正男兩國關係一直緊張。北韓朝中社昨報導,外務省通報馬來西亞駐北韓大使館暫時禁止境內馬來西亞公民離境,「直至發生在馬來西亞的事件得到和平妥善解決,以確保在馬來西亞的外交官和北韓公民的人身安全」,「在這期間,馬來西亞的外交人員及公民可以在與以往相同的條件和環境下如常工作及生活」。
馬來西亞副外長理查 (Reezal Merican) 表示已確認目前共有 11 名大馬人滯留北韓,當中 2 人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人員,3 人是大使館職員和外交官,餘下 6 人是外交人員家屬
北韓在其大使姜哲 3 月 4 日被驅逐後,在 6 日宣布驅逐馬來西亞駐北韓大使出境,不過大馬駐北韓的大使夫婦早於 2 月 20 日金正男遇害後不久已奉召回國,一直身處吉隆坡。
大馬昨日起初宣布只是禁止北韓外交官員離開大馬,到首相納吉布 (Najib Razak) 就事件緊急召開國家安全理事會議決後,改而宣布禁止境內所有北韓公民離開馬來西亞,直到確認在北韓的全體馬來西亞人安全為止。目前估計約有 1000 名北韓人在大馬,單是砂勞越有 170 人。
納吉布譴責北韓的舉動如同挾持大馬國民為人質,罔顧國際法和外交法規,說:「保護我國公民是我的首要任務,假如他們受到威脅,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副首相阿末扎希強調大馬並非「報復」,只是回應「做出踰越外交禮節」行動的邦交國。
南韓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庸晢 (譯音) 認為,平壤用禁止離境令,意在制衡及阻撓大馬拘捕匿藏大使館內的主要疑犯:「我推測北韓在擔心,一旦交出 2 名疑犯給大馬警方,便會成為北韓政府涉及暗殺案的明顯證據。對馬來西亞人的旅行禁令可能是為防止馬來西亞警方逮捕兩名北韓人。」
大馬警方懷疑 2 名涉及金正男案的疑犯,北韓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44 歲二級秘書玄光成及高麗航空 37 歲職員金昱逸,匿藏於吉隆坡的北韓大使館。警察總長哈立德表示,未打算強行闖入使館,相信疑犯遲早會現身,我們會一直等待,即使要等上 5 年。
英國廣播公司 (BBC) 分析指,兩國採取的行動都非同尋常,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 13 條規定「任何人都享有離開或回到任何國家的權利,包括自己的國家」,馬來西亞簽署該宣言,但北韓仍未簽。兩國的禁令亦違反雙方已簽署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大馬警方昨日已封鎖北韓駐吉隆坡大使館,不准使館內的人員離開,大使館外設立警戒線,又在街頭街尾擺設路障,另派約十數名武裝警察駐守。大使館領事與警方交涉後,警方在下午 1 時 25 分撤除警戒線,准許使館車輛出入。
大馬早前已驅逐朝鮮大使姜哲,隨着外交風暴升級,外界關注兩國會否斷交。大馬外交部長阿尼法 (Anifah bin Haji Aman) 表示,為顧及國家整體利益及國際聲譽等因素,短期內暫時不會輕易與北韓斷交。但警告「若有需要,大馬會毫不猶豫採取最後的手段,結束與北韓的外交關係」。


[Europe]

《路透社》報導,法國週一 (6 日) 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中間派總統參選人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 支持率與極右派領袖勒龐 (Marine Le Pen) 不相上下,且馬克龍很可能於兩輪投票中勝出。
距離 4 月 23 日第一輪投票只剩一個半月,法國 Elabe 民調顯示,前銀行家馬克龍支持率已攀至 25.5% ,與民調 26% 的勒龐幾乎並肩。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今年 39 歲的馬克龍上個月發表政見,提議將降稅、減少政府支出,還要砍低公務員人數,承諾要將法國企業稅自目前 33.3% 降至 25% 。馬克龍經濟顧問 Jean Pisani-Ferry 指出,「這樣的環境將有助法國吸引頂尖專業人士及就業。」
當被問及馬克龍是否將鬆綁法國「死板出了名的」勞工法, Jean Pisani-Ferry 則表示,「我們將提出更具彈性,且讓企業能有更多餘地與員工獨立協商的方式。」
相較保守派參選對手費雍 (François Fillon) 喊出「大口號」,提議將公務員大砍超過 50 萬人並刪減 1000 億歐元公共支出。馬克龍則承諾刪減 600 億歐元公共支出,並裁減 12 萬名公務員。
同時,馬克龍承諾將嚴格限制失業福利,主要針對數次拒絕工作機會的失業民眾。此外,馬克龍也盼退休年齡能具更大彈性,目前法國最低退休年齡為 60 歲。


德國財政部長 Wolfgang Schaeuble 說,歐盟存在 60 年,德法兩國關係是基本要素。破壞此一關係意味歐盟解體。
美國政府指責德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而操控歐元,但 Schaeuble 對此說法,嗤之以鼻。
「我們需要強大的法國,單單德國並無法維持歐洲完整,」Schaeuble 週二在記者會上說。法國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4 月底將舉行總統大選,近來其反歐盟的氣氛正逐漸升高。
法國極右派候選人勒朋 (Marine Le Pen) 曾承諾,若當選,將讓法國退出歐元,她目前在第一回合選舉的預測中,保持領先。但民調顯示在第二回合投票中,她可能敗給中間派候選人 Macron。
「我密切注意法國的情況。我相信法國與法國民眾在大選中,將會做出負責任的抉擇,」Schaeuble 說,他並表示:「我非常尊敬法國選民的智慧,」
Schaeuble 在記者會上,亦否認他的國家操控歐元,以取得對美國的貿易優勢。
「我們沒有操控任何事情,是德國經濟的競爭力發揮了效用,」Schaeuble 告訴 CNBC 說。
根據這位坦率的部長指出,歐洲目前處於非常艱難的情況,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歐洲穩定。


根據 CNBC 分析報導,一位經濟學家指出,德國總是被形容是歐洲的「發電廠」,但此一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已不再如想像中的亮麗。
高頻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溫柏格 (Carl Weinberg) 在本週初發布的報告中說:「德國經濟裂解,最明顯的地方在於消費者支出。自 2015 年中,經濟成長率達到高點後,零售銷售數量便持續減緩。在過去六個月的月報中,該數據已出現崩跌,」
數據顯示,儘管去年底,經濟成長率上升,但過去至少六個月,德國經濟均面臨問題。同時,收入也大幅減緩,而其背後的原因仍不明朗。
「內需大減,外國需求也出現同樣情況,」溫柏格補充說道。「出口與去年同期持平。出口或國內消費者支出未見成長,工業生產因而受阻。」
週二,數據顯示,德國 1 月工業新訂單下降 7.4%,創 2009 年以來最大單月降幅。1 月數據內容顯示,內需下降了 10.5%,外國訂單縮減了 4.9%。
但週三公布的工業生產數據,則讓投資人稍感安慰。1 月工業生產上升 2.8%,12 月為下降 2.4%。



[EM]

新興市場股市的投資人可能得檢視基本面。
盈餘預估上調,加上開發中國家可以挺過美國升息的信心,讓新興市場股市創下 2012 年以來最佳的年初開局。然而,從俄羅斯到祕魯的市場因為受到油價跌破每桶 50 美元的壓力而下跌後,市場樂觀氣氛本周受到威脅。
如今,有些投資人態度轉趨謹慎。他們表示,這波大漲行情可能經不起本月任何風險事件的考驗:油價震盪、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政策或聯儲會升息。
「從股票低波動率到債券利差處於多年低點,種種跡象顯示,投資人要稍微謹慎。」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s Management Ltd. 駐倫敦新興市場策略師 Simon Quijano-Evans 說。「考慮到今年以來漲幅已大,有些人可能鎖定獲利了結。」



[外匯]

澳洲央行在週二 (7 日) 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這一決定符合普遍預期,因為央行決策者近期暗示未來一年大部份的時間內,前景將保持穩定。
澳洲央行連續第八個月維持利率在歷史低點 1.5%,之前在去年的 5 月和 8 月分別降息。
澳洲央行總裁 Philip Lowe 對經濟仍保持樂觀的看法,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且全球經濟成長增強。在經濟轉型,脫離難得一遇的礦業投資榮景同時,澳洲經濟在 2016 年仍取得 2.4% 的成長幅度。
Lowe 表示,過去一年出口大幅增加,非礦業的業務投資亦增加。衡量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指標大多優於均值。消費的成長在接近年底時增強。Lowe 指出,央行預測基礎通貨膨脹率將逐漸上升,目前則處於歷史低位 1.5%。 預期 2017 年整體通貨膨脹率將上揚至 2% 以上。
Lowe 已不只一次強調貨幣政策的侷限,並在上個月表示,進一步降息不符合國家利益,因為由債務所造成的繁榮和蕭條之風險太嚴重。
由於央行總裁暗示降息可能性不高,銀行間利率期貨顯示,8 月前再度降息的機率僅為 6%。
截至台北時間下午 3:32PM,澳元兌美元升值 0.42% 暫報 1 澳元兌 0.7611 美元。


《efxnews》報導,歐洲央行 (ECB) 週四 (9 日) 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決議維持三大利率:再融資利率 0.00%、隔夜存款利率 -0.40%、隔夜貸款利率 0.25% 之利率水平不變,繼續維持負利率政策。
同時 ECB 亦宣布維持本月 800 億歐元的 QE 寬鬆規模不變,並維持此前 ECB 會議之決議,四月份 ECB 將縮減每月 QE 規模 800 億歐元至 600 億歐元,正式開啟 ECB 的縮減購債之路
ECB 央行總裁德拉吉 (Mario Draghi) 週四在記者會表示,鑒於目前歐元區的潛在通膨成長率較低,故 ECB 將繼續維持寬鬆政策,但另一方面,ECB 確實也已調升了未來的通膨預期,是故 ECB 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進一步下滑。
德拉吉,好矛盾?
上述德拉吉之言論乍聽之下似乎相當矛盾,德拉吉一方面提及目前歐元區之潛在通膨成長率較低,但轉身卻又強調 ECB 已調升了未來的通膨預期,ECB 再度降息的理由已漸漸消逝,市場經濟學家對此直言,ECB 此舉不但不矛盾,反而 ECB 只是學習近年來美國聯準會 (Fed) 常對市場使用的「預期式管理」。
回顧 2014 年、2015 年 Fed 亦是率先宣布縮減購債,隨後並明確告知市場「已無降息之必要」,之後再完全停止 QE 寬鬆、進入升息循環,而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預期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Fed 在 2014 年一月決議縮減購債之時,同樣亦不斷向市場放出通膨前景仍屬低迷之表態,傳達 Fed 雖然縮減購債,但仍將維持零利率政策一段時間之政策前景,而 Fed 亦相同地不斷告知市場,Fed 雖然會繼續維持零利率政策,但 Fed 已不會再向市場降息,意味著利率水準已經觸底,不會再更低。
這樣前瞻指引式的預期管理,近年來在全球各大央行之間屢見不鮮,而央行們之所以這麼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引導市場對於未來的經濟和政策「預期」,以相當微小的角度慢慢修正,緩和央行在正式啟動緊縮性貨幣政策之後,市場出現過大的波動和恐慌。
週四 (9 日) ECB 總裁德拉吉在會後記者會上,不僅表示 ECB 在未來降息的可能性已進一步下滑,甚至 ECB 內部更是不再討論「如市場有需要,將動用一切工具鞏固市場」之表述,顯示了 ECB 內部官員對於邁向結束 QE、前進升息之共識,也是在漸漸凝聚當中
歐元進入觀察期?
美元指數在 2014 年 Fed 宣布縮減 QE 之時,並未出現大漲之反應,持續在 80 點一線徘徊,隨著 Fed 每月縮減 QE 市場亦反應穩定,2014 年七月 Fed 便開始放出 QE 退場之訊息,此言一出,立刻引爆美元指數在 2014 年 7 月 14 日起漲,開啟了這波的美元大多頭。
統計美元指數自 2014 年 7 月 14 日自 80.52 點起漲以來,至今已大漲了 26.49%,而造成美元這波大多頭暴漲的最主要動能,即是因為市場預期 Fed 將率先進入升息循環,ECB 和日本央行 (BOJ) 仍必須持續寬鬆,市場熱錢紛紛在利差交易的驅動之下,紛紛前進利率較高、風險較低之貨幣資產。


03/10 - 外資沒回頭 新台幣連3貶 (鉅亨網)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10 日)早盤一度貶值 1 角以上,貶破 31.1 價位,終場則以 31.036 元收盤,貶幅縮小至 1.6 分,連三貶,兩大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金額合計 11.3 億美元。一週來新台幣呈先強後弱走勢,本週共貶 1.6 分。
外匯交易員表示,今天台股開盤跌幅大,外資持續買美元匯出,新台幣匯率在開盤之初貶勢較重,隨後台股跌幅慢慢收斂,新台幣走貶壓力也慢慢減輕,加上出口商拋匯支撐台幣,外資買匯縮手,新台幣貶幅愈來愈小。市場等待美國今晚公布二月非農就業報告,一般預料應該維持強勁復甦情勢,下週聯準會開會應該就會再度升息。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最低為 31.130 元,最高 31.030 元,終場以 31.036 元作收,從最多貶值 1.1 角最後縮小到貶 1.6 分,成交金額 11.3 美元。



[原物料]

全球乳製品「全脂奶粉」價格指數 Whole Milk Powder Prices 圖片來源:Global Diary Trade

《路透社》報導,每兩週舉辦一次的全球乳製品貿易拍賣 (Global Diary Trade),全球乳製品價格又再度驚現暴跌 6.3%,而自去年十二月底以來乳製品價格的持續疲軟,也令紐西蘭乳業的復甦,蒙上一層隱憂。
如下圖所示,綜合了全脂奶粉、脫脂奶粉、奶油、脫水奶油等眾多乳製品編製而成的全球乳製品貿易拍賣價格指數 (GDT Price Index),週三 (8 日) 在拍賣會結束之後該指數再度暴跌 6.3%,而上一次的拍賣會結束後,GDT 指數亦是大跌 3.2%。

全球乳製品貿易拍賣價格指數 (GDT Price Index) 圖片來源:Global Diary Trade

而從 GDT 乳製品價格指數的分項觀察,其中全脂奶粉 (如置頂圖所示) 在本次的拍賣會上,價格更是暴跌 12.4% 來到每噸 2782 美元,創下自去年十一月以來的新低水平,而本次全脂奶粉每噸 2700 美元之拍賣價格,亦顯示了當前全脂奶粉已跌回 2012 七月之價格附近。
市場人士分析,由於去年第四季全球乳製品價格突然走高,這似乎顯著刺激到酪農們更願意增加供給,導致近期全球乳製品價格再度出現走低。
農業研究機構 AgriHQ 乳製品分析師 Susan Kilsby 即在一份研究報告內對此表示,在當前乳品供給過剩的壓力之下,估計乳品價格將是很難繼續上漲。
本次全球乳製品貿易拍賣會共計拍賣出 22328 噸之乳製品,比上一次拍賣會所拍出的乳製品噸數,還要再高出 9%。



[Other]

台新金 (2887-TW) 日前法說會表示將透過併購,逐步完備銀行、證券、保險三隻腳,在今 (10) 日台新證吃下大眾證後,接下來解決彰銀案,唯獨保險事業成了董事長吳東亮常掛心頭的未竟之志,市場點名三商美邦人壽 (2867-TW) 可望成為讓台新金金控版圖完備、催動下一波獲利引擎的要角。
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日前表示,台新金的長期策略是要完備銀行、保險、證券等三大獲利引擎,如果有機會,都會有興趣考量評估。
台新金旗下台新證今天立即立功,以每股 11.2 元、總價 42.3 億元現金,吃下大眾證 100% 股權,由台新證為存續公司,合併後,台新證券將可躋身中型券商之列,讓證券這一獲利引擎上緊發條啟動。
至於獲利金雞母銀行部分,深陷彰銀經營權之爭懸而未決,面對 6 月的彰銀董事改選,林維俊表示,「我們會以合法方式,全力爭取委託書。」彰銀案要進要退就等政府給明確決定,台新金都表態全力配合,解決彰銀案指日可待。
三大獲利引擎目標中,獨缺保險,台新金目前只有台新保代,其實,台新金數度離圓夢很近,包括最早和新光金差點合併、2009 年原本要和全球人壽合組新公司,還有 2013 年要併購的前紐約人壽,可惜最後都無疾而終。
不過,自從台新銀行去年 12 月與三商美邦人壽攜手合作聯名卡,市場多次點名,從合作開始只是當敲門磚,台新金為了圓保險大夢,加上三商美邦人壽獨立壽險經營壓力愈來愈大,兩家公司可能合併,不過兩家公司皆否認此傳聞;吳東亮的金控版圖要如何拼湊,各界持續關注。


在電影「監獄風雲」裡,香煙是囚犯們私下流通的「貨幣」;但在美國監獄裡,囚犯間交易流通的「貨幣」則是鯖魚罐頭。
臭氣熏天的鯖魚罐頭是如何成為美國監獄的「金本位」的呢?《HedgeFund》網站說,各位看倌可能要發揮些瘋狂的想像力看這段影片。
由於囚犯是不允許擁有實質貨幣的,因此他們使用香煙作為貨幣,在監獄中進行購買或交易,但在 2004 年美國明令所有監獄禁煙後,囚犯們需要一種替代的「貨幣」,鯖魚罐頭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鯖魚罐頭入選為監獄裡的「貨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售價大約 1 美元,而且幾乎沒人想吃它。
另一個原因是,如同一位囚犯注意到,「鯖魚罐頭有自己的固有通貨膨脹率」,因為它的供應量固定,每周、每個囚犯限制購買 14 罐。
鯖魚罐頭因為它本質上通貨膨脹固定,每天有一定數量的鯖魚罐頭進入流通,每個囚犯每週只能買 14 罐,500 名囚犯一年的話就有 36 萬 4000 罐流通,供應量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它具有相當不錯的貨幣穩定價值。
最重要的是,鯖魚罐頭被當成貨幣,是因為囚犯們相信它具有貨幣的價值。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鯖魚罐頭的保存期限為 3 年,即使過了保存期限,囚犯們也不會扔掉這些被當成貨幣的鯖魚罐頭,因為過期的鯖魚罐頭,仍具有 75% 的貨幣價值,仍然可以在交易中使用。
但是這樣平穩的通貨膨脹,有次被監獄看守員破壞了,在沒收某個魚罐大販子的囤貨、並投放到監獄後,鯖魚罐頭充斥了監獄的封閉市場,引發了一場惡度通膨。
一位囚犯說,他永遠忘不了,一夜之間,那些鯖魚罐頭全成了「壁紙」,貨幣價值全失。
也許葉倫和公司企業也可以從監獄經濟學這一堂課中,學到一兩件事。




因「倫敦鯨」事件而名聲大噪的摩根大通前交易員Bruno Iksil,首度接受採訪,聲稱自己是被犧牲的替罪羊。

在事件發生後的這五年中,Bruno Iksil 一直和家人住在法國巴黎南部約50英里的地方。每天跑步、騎自行車或者游泳,陪孩子玩撲克和寫作業,就是 Bruno Iksil 的生活內容。但是今年1月11日,Bruno Iksil 再次接到律師的電話,被告知美聯儲可能會採取行動,Iksil可能將面臨巨額訴訟費、罰款以及永久禁入金融行業的處罰。美聯儲發言人對此拒絕置評。

2012年3月20日,身為摩根大通倫敦首席投資辦公室(CIO)的一名交易員,Bruno Iksil 交易了上千億元的CDX頭寸,導致衍生品市場的動盪,以及摩根大通史上最大規模的衍生品押注高達62億美元的虧損。同時也為他自己贏得了「倫敦鯨」的名號。《華爾街見聞》當時曾對該事件全程關注。

「是時候我要挽回我的名譽」

Bruno Iksil 近日在巴黎接受的一次專訪中聲稱,自己當時成了全民一號公敵,他的朋友和家人都因此受到了騷擾。這是「倫敦鯨」事件核心人物的首度發聲。 

Bruno Iksil 表示,實際上自己只是顆棋子。他曾經試圖警告摩根大通的高管層將面臨的危險,但是他被解僱了。他的名譽隨之粉碎,他那幾百萬美元的薪水大部分也被沒收了回去。

下圖為2012年摩根大通綜合信用投資組合(SCP)的累計損失,圖片源自美國參議院對摩根大通倫敦鯨事件的報告。


對於美聯儲將對他採取行動的消息,這位49歲的前交易員不僅沒有表示絕望,反而舉雙手贊成。他表示:「是時候我要挽回我的名譽、我的知識產權,甚至是我的生活!這所有的一切都被偷走了!」

Bruno Iksil 的朋友和前同事稱他是「教授」或者「火箭科學家」,說他痴迷於市場細節,喜歡數學運算,閒暇時還喜歡玩 Excel 電子表格,為人靦腆而又天真。Bruno Iksil 還喜歡談論哲學,他不是那種喜歡在交易廳裡嘻嘻哈哈的典型交易員,也不愛參加交易員們經常參加的社交派對。

Bruno Iksil 自己也說,那些典型的交易員不怎麼喜歡他,也跟他談不來。而他也不喜歡那些「說謊者的撲克」遊戲,認為那些都很愚蠢。

在摩根大通倫敦 CIO 的工作是 Bruno Iksil 的事業巔峰,他當時的年薪達到百萬美元。但他卻跟人合租一處小公寓,還位於一點都不時尚的「伯爵院」。

一名「非典型」交易員

Iksil 在巴黎郊區的一個中產階級社區長大。母親是一名化學師,父親是一家機械零件銷售公司的執行官。他喜歡閱讀莫里哀、拉辛、薩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作品。

上學時,Iksil 在數學,物理和語言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Iksil 說他從在慕尼黑跳傘課上認識的女友那裡,花了三個月就學會了德語。1988年,Iksil 在法國高考中考取了前150名,他被著名的巴黎中央理工大學錄取,研究核化學工程。1992年畢業後,他在巴黎附近的核設施待了一年,隨後很快獲得了一份設計核廢料處置方案的工作。

原本,他計畫在核化學領域長期工作下去,誰知後來發生的經濟衰退打擊了就業市場,一家職業中介建議他去金融市場試試運氣,他因此在 Transact Control 的巴黎辦事處找到了一份信息技術和風險管理的工作。2005年,通過在摩根大通倫敦的一位朋友介紹,Iksil 獲得一個去股權衍生品自營交易櫃檯的工作機會,倫敦是歐洲的「金融首都」,而摩根大通是全球頂級投行,Iksil 決定離開法國前往英國。

2007年底,Iksil 進入摩根大通 CIO(首席投資辦公室),協助推出了一個通過交易衍生品來管理銀行整體風險的新部門。CIO 由位於紐約的資深銀行家 Ina Drew 領導,具體負責運營的是 Achilles Macris,一個2006年加入摩根大通,有著希臘和美國雙重國籍的高級交易員。CIO 向摩根大通最高層高管匯報。截至2012年,它的交易金額高達3200億美元。

Iksil 說,CIO 的高管一直強調,CIO 成立的目的是限制損失,而不是產生大量利潤。「Macris對我們說,假設因為市場復甦,交易員為公司賺取了5億美元,而又沒有通知高層,這名交易員就會被解僱。「 Macris 的律師拒絕對 Iksil 的這段表述置評。Ina Drew 沒有回應。摩根大通對此也拒絕置評。

技術性反向押注的一把好手

Iksil 是 CIO 的首批工作人員之一,他的上司是2005年加入摩根大通的西班牙人 Javier Martin-Artajo。團隊中還有一名初級交易員 Julien Grout 也是法國人,曾擔任對沖基金Polyg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交易員和分析師。Martin-Artajo 負責監督 Iksil 和 Grout 的交易頭寸。不過,Grout 的律師說,Grout 受 Iksil 的直接控制。Martin-Artajo 的律師對此沒有回應。

這個三人團隊主要交易合成信用投資組合,簡稱 SCP。SCP 集中交易信用違約掉期指數,本質上是一種針對一籃子公司債券的違約保護或者說保險。

最初他們非常成功。幾個在市場上交易活躍的交易員說,在2008年-2012年期間,Iksil 在技術性反向押注方面聲譽頗隆。時任高盛對沖基金銷售主管的 August Lund 說,Iksil 不像是衝著賺錢做交易的,他只考慮是否合適摩根大通。

當時與 Iksil 工作關係密切的人也說,Iksil 總是強調他的角色是風控經理而非交易明星

根據摩根大通和美國參議院的官方報告,「倫敦鯨」事件在2011年底就已開始,CIO 的最高領導  Ina Drew 當時開始逐步收縮 SCP 交易。部分是因為監管機構希望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機後減少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交易。但這麼做的潛在風險是,摩根大通以外的交易員可能變成這家投行的交易對手,迫使摩根大通承受巨額損失。

被無情拋棄的 Iksil 所在的三人組

美國參議院的報告中還說,摩根大通2006年開始授權 CIO 開展信用衍生品交易,在接下來的五年中,CIO 基於摩根大通在公司債市場上的穩健表現,將交易頭寸放大了10倍,收益也因此升級。

摩根大通的報告則稱,CIO最初在SCP上移除了一些頭寸,但是在出現虧損後又改變了交易方向。

摩根大通的報告中還說到,Ina Drew 在2012年通知CIO的交易員們採取更靈活的方式,並且對交易利潤和損失帶來的影響保持更加高度的敏感。根據這個指示,SCP 團隊增加了他們的頭寸,並相信能夠挽回損失

據美國國會的報告稱,SCP 的賬面淨值,也就是其槓桿資產的總價值,在2012年3月31日時突增至1570億美元,而在一年多以前,只有140億美元

下圖為SCP交易的賬面淨值,「倫敦鯨」事件發生前達到了1570億美元


不過,交易員們對交易策略的警惕令他們調轉了交易頭寸,同時也拉升了SCP 這道保險的成本。SCP 開始出現巨額虧損。

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Drew 在3月下旬下令暫停交易。4月她將此事報告了銀行最高執行層,事件開始見諸報端。當時的報導都將 Iksil 作為了這場引起信用市場巨幅震盪的交易的責任人,華爾街日報第一個稱呼 Iksil 為「倫敦鯨」。

Iksil 說,2012年4月11日,Drew 曾給他打電話說:「我們都在一條船上。打起精神來!」兩天後,在一個和分析師的電話中,摩根大通CEO戴蒙承認媒體都聚焦於潛在的交易損失,而他卻覺得這只是「茶杯中的風暴」。

市場繼續和SCP對抗,僅5月11日這天,投資組合就虧損了5.7億美元。該月摩根大通開始解除交易組合。Iksil 連同他所在的三人組被解僱。Drew 退休。

可是損失仍在繼續。到6月,摩根大通公佈的 SCP 損失金額高達44億美元,直到2012年底最終膨脹至62億美元

下圖為「倫敦鯨」事件之後,摩根大通的股價走勢


事件後的各方說法迥異

Drew 在2013年向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說,她認為她對 SCP 的監督是「合理和勤奮」的,她「自然地依賴於 Macris 和Martin-Artajo 在投資組合決策中的觀點」 。她補充說,她不認為她「對損失負有個人責任」。 

戴蒙在2013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2011年底做出減少 SCP 的頭寸的決定是「有缺陷和複雜的,審查、執行和監控都不到位」。

參議院的報告則提出了更廣泛的批評。它認為摩根大通的管理層沒有做內部警示,並在交易損失的規模上誤導了監管機構和投資者。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聲稱,摩根大通的失敗「極端嚴重」,「損失是由於高風險交易策略,該交易的管理薄弱,以及管理層對重要信息的反應不足造成的。

Iksil 不同意對摩根大通和參議院報告中對事件的描述。他說「倫敦鯨」事件其實肇始於2010年初,那個時候,Macris 第一次向他發出了關閉SCP交易的指令。

Iksil 說他當時非常關注潛在損失,在2011到2012年初這段時間的電子郵件和會議中,他曾反覆嘗試過警告包括 Drew 在內的銀行高管,摩根大通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

然而,Drew 在參議院證詞中說,倫敦團隊中「某些成員」向她隱瞞了「交易中真實風險的重要的相關信息」。

Iksil 說,他最初是因為高管決定在一個流動性不強的市場上解除交易而提出警告的。在這樣一個市場上做大規模的賣出交易成本高昂。2012年他被指示增加頭寸防止交易損失時,又加快了警告的步伐。

當事各方都支付了高額罰金

曾在2007至2012年期間擔任 Societe Generale 信用指數和期權交易主管的 Cedric Lespiau 說,他也針對這種交易風險警告過 Iksil,但 Iksil 似乎沒有理會,並否認存在潛在危險。而 Iksil 辯稱,他並非否認,他當時只是沒有理解對方所擔心的點。

Iksil 說他當時最關注的是他向CIO內部高管做的風險測算,這是高管們做決策的依據

倫敦鯨事件被曝光的第一週,Iksil 就被打爆了。但是據他稱,Martin-Artajo 要求他們沉默,從而躲避媒體的追蹤。而最終結果是,他成了整個事件的「替罪羊」。

2013年,摩根大通向美國貨幣建管署、美國證監會、美聯儲和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支付了總共9.2億美元的民事罰金。Macris 在去年由 FCA 發起的訴訟中,被最終罰了79.29萬英鎊,訴由是他沒有向監管機構公開信息配合調查。Macris 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稱:「FCA 將最終接受它對我的指控是完全錯誤的。」

根據美國司法部在2013年發表的聲明:美國司法部後來指控 Martin-Artajo 和 Grout 共同操縱了 SCP 交易記錄隱瞞損失。Grout 強烈否認這些指控。對這兩人的指控後來都終止了,兩人也避免了被引渡到美國。但他們仍面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的民事欺詐案指控。

而根據參議院2013年的報告, Iksil 由於願為針對 Martin-Artajo 和 Grout 的指控提供證據,從而豁免了美國司法部的起訴。不過Iksil 聲稱,摩根大通將他在那裡工作7年的收入回收了80%

參議院2013年的報告中說,Iksil 2011年賺得680萬美元,或者550萬美元。因為他聲稱在 CIO 工作期間的年收入在600-700萬美元之間,不過大部分是以股票的形式

戴蒙在2013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摩根大通會吸取教訓,將監管措施實施到位,預防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尾聲

如今,Iksil 處於矛盾中:一方面他認為「倫敦鯨」的稱號對他不公,他拒絕媒體對他的持續關注。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他對這起醜聞的「證詞」能夠被公眾所知。如果美聯儲真的起訴他,Iksil 表示,他將爭取讓自己的辯解被廣泛公開。

美國法律規定的此類訴訟時限為事件發生後的五年內,目前正是事件曝光後5年的最後時限。

Iksil 說很多人鼓勵他繼續戰鬥,為此 Iksil 正在寫一本關於這件事的書,他已經至少寫了三份草稿,最近的一份中,他堅稱摩根大通的高管應該為損失承擔更多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