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新聞摘要 20171128

重點摘要
1. 日本要啟動退出寬鬆政策模式了嗎???
2. 本周有三大市場主題:德國執政聯盟談判破裂、美聯儲公佈會議記錄,以及英國財相發表預算報告。



****** DXY ******

11/17 - 克利夫蘭 Fed 分行總裁 Loretta Mester 周四表示,她支持繼續漸進升息,並預計通膨很快就能回升,至 Fed 的 2% 目標值。

11/22 - 美國 10 月耐久財訂單下降 1.2%,大幅低於預估值。接受 MarketWatch 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估,10 月耐久財訂單為上升 0.7%。扣除運輸類,10 月耐久財訂單為上升 0.4%。10 月企業投資下降 0.5%。10 月耐久財訂單下降,主要係因商用飛機與軍事裝備訂單減少。
11/23 - 美元兌外幣週三下跌至四週低點。經濟數據錯綜,聯準會 (Fed) 上次會議的會議記錄亦錯綜,為美元帶來壓力。會議記錄確認,短期升息幾成定局。但美國持續的低通貨膨脹,亦引發了 2018 年升息速度的疑慮。

11/24 - 美聯儲發布的10月31日至11月1日政策會議記錄顯示,很多決策者預計將不得不在"短期內"升息決策者普遍認為經濟勢將強勁成長。多位聯儲官員也認為,美國國會通過大規模減稅的可能性增強,這會帶動企業投資。儘管會議記錄強化了對下月升息的預期,但是部分決策者對通脹持續低迷感到擔憂。會議記錄公佈後美元指數下跌紐約交易時段錄得五個月來的最差單日表現。亞洲匯市週五早盤美指跌0.1%至93.156,本週以來下跌0.5%。

11/27 - 財經網站商業內幕報導,美國人拖欠信用卡債的情況持續增加至1兆美元以上的新高,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水準。根據幾家美國大型銀行和信用卡公司資料,8月信用卡還款的拖欠率連續2個月上升。
[1]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師皮爾斯(Michael Pearce)不認為卡債上升會成為美國目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威脅,但假如聯準會明年進一步展開多次升息,這問題就會愈來愈嚴重。他認為拖欠率上升可能是美國家庭財務開始出現壓力的徵兆。
[2] 皮爾斯強調卡債拖欠率上升同時,跟美國勞動市持續成長的情況構成矛盾現象。
[3] 美國信用卡利率早與聯準會的聯邦基金利率沒有太大連動,反而更靠近房貸和車貸利率水準。而且目前許多美國人要支付的信用卡利率還沒到2位數。



****** EUR ******

11/20 - 梅克爾組閣大挫敗,自民黨放棄聯合,德國恐被迫重新大選?
[1] 梅克爾的總理連任之路,周日晚間遭遇意外重挫!德國中右派的自由民主黨(FDP),19日正式宣布「與梅克爾的談判已崩潰」,不會與基民黨-基社黨(CDU/CSU)跟綠黨攜手執政「聯合政府」。這意外的破局,讓基民黨尋求多數政府的組閣計劃成了泡影,在另一溫和大黨社民黨(SDP)不願聯合、主流政黨又不可能與極右派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合作的狀況下,德國有可能再度解散國會,重新返回大選季節。
[2] 除了社民黨的拒絕外,極右派的AfD也在大選拿下94席,不僅一躍成了國會第三大黨,更是戰後以來,首次進入聯邦議會的極右政黨
[3] 「牙買加聯盟」的由來,指的是基民-基社黨(黑)、自民黨(黃)與綠黨(綠)的政黨代表色,正好與牙買加國旗配色一致;但談判過程中,這三個派系、四個政黨,彼此的政策理念卻大相逕庭,組閣互動也嚴重觸礁。
 - 難民收容限額,與是否開放已獲庇護資格的難民的家屬入境德國,派的綠黨基民-基社黨、自民黨相左,堅持鬆綁路線;(note: 綠黨主張鬆綁 )
 - 主打重商主義、自由經濟的自民黨,也提出廢除「團結稅」(兩德統一後,為了攤平東西德發展差異的徵稅)的條件,與綠黨、基民黨作對。(note: 自民黨主張廢除「團結稅」)
[4] 德國《明鏡周刊》認為,自民黨對於梅克爾的不信任感,有其「歷史因素」。在過去,自民黨曾加入梅克爾第二次內閣(2009-2013),但執政期間,自民黨的政策要不被基民盟內化「收割」、要不被邊緣化擱置。這都讓自民黨的政績存在感被大幅削弱,進而在2013年大選中創下跨不了5%國會門檻、一席未得的恥辱性敗績被強勢的基民黨邊緣化以及被側翼化的苦頭,不只讓自民黨學足了教訓,包括梅克爾第三次內閣(2013-2017)的夥伴社民黨,也因相同考量,而拒絕了梅克爾的聯盟邀請。
[5] 「我覺得很遺憾。」對於自民黨的退出,梅克爾也於周日晚間發出聲明。但內容中,梅克爾僅強調,周一一早就將拜會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 ),報告當前的組閣狀況。之後,要看史坦麥爾的態度,才會決定德國是否要「重啟選舉」。
[6] 由於極右派的AfD已成為國會第三大勢力,若梅克爾無力多數派組閣,那麼AfD的政治影響力也將超乎預期地擴張——而這一點並非他黨派所樂見,因此像《德國之聲》等主流媒體都認為,「比起少數聯盟執政,重新大選更為可行」。
 - 但砍掉重選,也可能讓AfD再度擴張。像是在選戰中席次挫敗的社民黨,或者是綠黨,目前也都因聲勢還未復原、新的黨策路線猶未成熟而不甚願意提前大選。因此,史坦麥爾總統也可能繼續提名梅克爾為總理,並斡旋社民黨「暫時支持梅克爾」(他曾是社民黨黨魁),直到國會無法通過總理任命案後,再行宣布重啟大選
 - 目前梅克爾與德國政壇的風向仍不甚明朗。預計在周一下午,「代理總理」梅克爾與總統會面結束後,基民黨才會對組閣的下一步進行表態。

11/22 - 歐元區監管部門週三稱,將對歐元區多數大型銀行施加約束性目標,強制要求他們在最多四年內增加資本緩衝這一舉措可能令銀行的融資成本上升。為達到他們的目標,銀行發行的易於減計的債券數量也必須達到最低限度;同時按照英國法律發行的債券在英退後可能也需以新資本進行替換。這兩個條件預計都會進一步提高銀行成本。歐盟單一處理委員會(SRB)稱,將首次對歐元區"多數大型銀行和綜合性銀行集團設定約束性目標"。SRB稱,達標時間最長為四年,證實路透週二的報導。該機構負責決定銀行的資本緩衝,並有權處置倒閉的銀行。



****** CNY ******

11/23 - 中國股市滬綜指周四重挫逾2%,創近一年最大單日跌幅。今年來一直強勢的藍籌板塊和龍頭股大幅回調對場內人氣打壓明顯,加重獲利了結心態;此外,近期國債收益率提升對股市估值形成壓制,加之資管新規出台年末資金緊張對市場影響亦偏空。


11/24 - 繳稅高峰已過,中國央行本週淨投放1,500億元,較上週逾8,000億的投放規模大幅縮水。面對周中資金面緊張,央行淨投放顯示一定的維穩姿態,但規模有限,又與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一致。


11/27 - 中國央行公告,央行今日進行7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63天期逆回購操作,共開展1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14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 TWD ******

11/23 - 在台股上漲,加上美元走弱,新台幣兌美元 23 日盤中再度攻破 30 元大關,一度觸及 29.946 元、升值 7.4 分,只是午盤後,新台幣兌美元又拉回「3」字頭,終場收在 30.007 元、升值 1.3 分,但仍連續 3 個交易日升值,並續創近 2 個半月新高,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 7.05 億美元。

11/27 - 週日 (26 日)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發布最新報告,調降台積電 (2330-TW) 評等自「優於大盤」下調至「中立」,目標價為新台幣每股 239 元,而最壞場景若出現,台積電股價則下看新台幣每股 180 元。大摩在報告內指出,台積電之技術確實仍在半導體科技趨勢上領先群雄,但是目前台積電的諸多利多因子,估計都已經反應在股價之上,意即股價已對利多完成定價,而考量到未來 HPC (高速運算) 晶片市場需求力道減緩、代工廠競爭越演越烈等壓力,是故下調台積電評級。



****** JPY ******

11/23 - 上周,黑田東彥提到「反轉利率」對經濟的損害,市場對此反應平淡。周三,消息人士表示,日本央行刻意給出微妙線索,可能會通過提高公債殖利率的方式,早於預期退出應對危機的寬鬆政策。(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1] 日本央行希望讓其政策框架更加可持續,長期利率的提升,將給銀行以喘息空間。
[2] 上周,黑田東彥提到了「反轉利率」(reversal rate)不僅損害銀行利益,也限制了借貸,實際上是對經濟的傷害,而非幫助。反轉利率指的是當寬鬆貨幣政策產生的效果從促進增長轉為抑制增長時的利率水平
[3] 前日本央行審議委員木內登英認為:反轉利率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詞。在黑田的講稿裡,日本央行不可能隨意加入沒有政策導向的詞。
[4] 本月 6 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名古屋稱,他對長期寬鬆政策的風險「心裡有數」。而在上月底的央行會議後的記者會上,黑田表示,日本將繼續強力寬鬆措施。在央行會議上,日本央行維持利率 - 0.1% 不變,同時將 2017-2018 財年核心 CPI 預期由 1.1% 下調至為 0.8%。
[5]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布野幸利則提到,日本央行必須警惕寬鬆帶來的成本。而在 8 月,他還堅持稱,日本央行必須維持其「強有力」的貨幣寬鬆立場
[6] 按照摩根大通的說法,今年 9 月以來,日本央行已經在悄悄縮減 QE 規模。摩根大通指出,今年 9 月,日本央行購買了 7.7 兆日元國債。若不計入到期債券,這是自 2014 年 10 月以來,直接購買額最少的一個月。
[7] 10 月中旬,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稱,必須適當關注日本央行寬鬆措施的副作用,必要的時候調整債券殖利率曲線。
[8] 摩根大通曾在 7 月預測,日本央行的寬鬆退出將分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等待核心通膨和中期通膨預期超過 1%;
二是提高公債殖利率控制目標,刪除每年 80 兆日元的購債承諾;
三是結束購債,提高超額準備金率,放棄殖利率曲線控制目標。




****** GBP ******

11/22 - 12月13-14日峰會標誌著英國退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
11/24 -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鄧雷羅(Silvana Tenreyro)在周五刊出的專訪中表示,金融市場已經很好地理解了英國央行對未來利率政策的傳達訊息,雖然英國退歐進程仍有可能打亂預設計劃。她並補充說,對於英央行在11月2日昇息,她認為並不過早。



****** 文章摘要 ******

2017/11/23 - 不論是散戶還是避險基金 小摩:所有人都瘋狂投入股市

(Stephen:這個數據應該是百分位數,而非百分比。如果是百分位來解讀,意味"目前持股比例"相較過去一定期間來看,所在的百分位置,其實也是代表目前的持股比例很高,但不代表就沒有資金可以再投入。)

[1] 據《Zerohedge》,市場正出現有趣的現象,所謂的專家們正找尋「零售快感」的跡象 (儘管他們總是找不著) ,投資人卻全心投入股市...  而且不只是散戶投資人與美國家庭,還包括共同基金、避險基金、養老基金與主權財富基金。

[2] 就如摩根大通 (JPMorgan) 在觀察主要類型投資人的股權部位時所作分析,「股市投資配置已經接近歷史新高,並未給進一步的增長留下更多空間。」

依投資類型區分的股市投資配置。資料來源:摩根大通

[3] 從散戶投資人開始就能注意到,股票融資債務已經達至史上最高點,超越 2000 年科技泡沫時期水平。而美國家庭於股市投資的財富百分比,已經超越 2007 年高峰,高達 94% ,但略低於 2000 年水平。主權財富基金與美國共同基金同樣接近新高水平。至於全球避險基金的配置,也是接近歷史新高,而股票投資在避險基金的配置達 93% 。這件事為什麼值得關注?因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做多股票,邊際買主 (marginal buyer) 所存無幾,或就如摩根大通所言:「如果股市投資人的配置已經接近最大化,那麼股市應該只能大漲。」



2017/11/23 別擔心美債殖利率曲線平坦化了 還有更恐怖的事 (鉅亨網,華爾街見聞)

[1] 摘要:Mint Partners 策略師 Bill Blain 等人認為,過去十年,通膨的主要驅動力一度停滯不前,但現在,所有主要驅動力正在回歸,通膨加速風險高達 50% 以上。

[2] 美債殖利率曲線趨於平坦化
 - 作為華爾街通常用來判斷經濟衰退的指標之一,美債殖利率曲線趨於平坦化讓市場不禁回想起十年前那段危機四伏的時期。儘管它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經濟衰退,但它卻隱藏了更加糟糕的東西。
 - 美國經紀商 Mint Partners 策略師 Bill Blain 表示,美債殖利率曲線短端反映出聯準會 (Fed) 在升息方面的行動,而長端則是由不同的力量所驅動的。其中一個力量來自海外買家:歐洲和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其與美國之間存在利差,迫使投資者在離岸市場買入美債

[3] 從 2007 年以來,推升通膨的驅動力從來沒有這麼高過,所有能夠引發通膨的主要驅動力正在回歸:
 - 全球通膨預期今年已經大幅升溫;
 - 通膨數據正加速回到更為正常的水平;
 - 安全資產(主要是國債)的長期利率已經開始正常化了;
 - 全球範圍內,產出缺口正在擴大,呈現積極趨勢;
 - 實物資產,特別是住宅和不動產價格在過去三年大幅上漲;
 - 諸如股票、債券等風險資產價格依然遠高於以往;
 - 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正在攀升;
 - 全世界都在創造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國家現在正打著財政政策的主意,這意味着工資通膨或無法避免。也就是說,菲利浦曲線可能要回歸了。

[4] 另一個驅動通膨的重要力量 - 中國
 - 多年以來,我一直認為中國真正的風險不是創造出足夠的就業崗位,而是越來越危險的環境衝擊到了國民的幸福感。而中國正在採取的給側改革和治污措施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大量養豬場變空了,生豬價格隨即一飛沖天。這些地方政策刺激物價走高政策被迫提高了工資指導標準。這就是食品價格上漲所驅動的工資上漲
 - 高盛也在其 2018 年七大頂級交易報告中預計,通膨風險溢價會上升,主要是因為經濟活動和就業可能持續增長。德意志銀行也在最新報告中預測,明年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全球通膨水平上漲過快等
 - 就在本月上旬,摩根大通首席投資策略師 Jan Loeys 稱,股票、大宗商品等對經濟增長敏感的資產價格持續上行,攀升速度既令人振奮,也讓人感到恐懼。因為漲得越快,喜悅就越大,但最終的結局就越令人擔心。
 - 「經濟過熱對我們意味着,隨著企業開始增加支出,它們最終會推高投入價格——工資、資源和借貸成本,這些都會侵蝕利潤,進而影響未來的資本支出,從而使經濟容易受到不利影響。」Jan Loeys 在研報中這樣寫道。



2017/11/24 - 法興:美債若過這條線 美股修正15% (鉅亨網)

[1] 《MarketWatch》報導,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週三 (22 日) 在一份研報中指出,隨著美國聯準會 (Fed) 持續執行升息循環,該行估計,只要當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升至 2.75% 一線,那麼美股恐怕就將大跌 15%,距離熊市下跌 20% 將成咫尺之遙。

[2] 法興銀行的論點
 - 由於十年美債殖利率一向被市場視為是穩健的「無風險利率」,而價值投資者如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之流,大多使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對股價進行公允評價。
 - 許多價值投資者採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評價的邏輯是,從長線投資的出發點來看,公司的價值其實在於該公司能夠為股東帶回多少的現金流,意即公司總價值就是未來公司自由現金流量之總和。
 - 簡單來說,價值投資在企業價值的評價上,是藉著「無風險利率」作為基礎,再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進行風險貼水,故當美債此類無風險利率攀升之後,投資人的資金機會成本攀升,即會對股價形成壓力。

[3] 法興銀行全球資產配置分析師 Alain Bokobza 對未來的市況預測,若當十年期美債殖利率進一步走高至 2.75%,那麼根據該行的評價模型測算,美股即可能大幅修正 15%。


X 軸:十年期美債殖利率 Y 軸:對比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美股可能的上漲、下跌程度 圖片來源:Societe Generale



2017/11/22 - 經濟衰退逼近?長短期美債利差十年來首破1%關口 (鉅亨網)

[1] 周二的美債市場呈現一大「景觀」,即短期國債殖利率上漲,但長端殖利率回落。2 年與 30 年期美債殖利率利差跌至 98.8 個基點,創十年來首次跌破 100 個基點關口。 2 年與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利差跌至 57.4 個基點,從年初 128 個基點腰斬,並創 2007 年後期以來最平,令投資者擔憂美國經濟前景不佳。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債殖利率曲線趨平直至倒掛,總是經濟衰退的先行指標。


(上圖來自金融博客 Zerohedge 截圖)

[2] 金融博客 Zerohedge 也撰文設問,為何從上個月起美債殖利率曲線突然大幅趨平?答案很可能是美國稅改促使養老金基金開始買入 30 年期長端國債。如果明年起美國企業稅率從 35% 降至 20%,養老金不足的企業便有足夠理由來充實養老金基金,因為此類資金注入可以抵扣聯邦稅項,有效實現減稅。不少債券一級市場交易商都表示,養老金基金從 10 月底大舉買入並持有 30 年期美債,導致長端殖利率曲線明顯趨平。


(上圖來自金融博客 Zerohedge 截圖)

[3] 美股研投網站 Seeking Alpha 撰文指出,美債殖利率曲線趨平不值得過度擔憂。下圖反映了過去 40 年的美債殖利率曲線走勢,最下方的紫線和紅線分別代表兩年期和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最上方的藍線為利差趨勢。可見在 1990 年代中期這一曲線趨平了很多年,隨後才續接上經濟衰退


(上圖來自 Seeking Alpha 截圖)

[4] 也就是說,要滿足經濟衰退的條件,光有趨平的美債殖利率曲線還不夠,還需要有更高的利率和流動性缺失。但從兩年期美債互換合約價差(swap spread)走勢可知,正常情況下的價差是 10-30 個基點,目前是 18 個基點,為剛剛好的狀態。這代表流動性重充足,系統性風險也很低


(上圖來自 Seeking Alpha 截圖)

[5] 這一觀點也與聯準會舊金山分行研究員 Michael Bauer 的想法不謀而合,他認為當前趨平的殖利率曲線與本世紀初的「葛林斯潘之謎」(Greenspan Conundrum)很相似。在 2004-2006 年的美元升息周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 1% 上調至 5.25%,卻出現了短期利率上升、長期無風險利率下降的費解情況。他認為,在 2007 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殖利率曲線趨平或倒掛了很多年,證明曲線趨平不會立即導致經濟衰退。除了全球不確定性,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近期曲線趨平源於消退的通膨風險,以及投資者對長期中性利率的預期大幅下調



2017/10/30 - 明斯基時刻 IMF預警:5000億槓桿風險資產皮要繃緊 (鉅亨網)

[1] 市場持續低波動,投資人更加勇於進行槓桿操作,IMF (國際貨幣基金) 資本市場部主管 Tobias Adrian發出預警,隨著養老基金等投資愈來愈多與股市波動性相關的新型金融產品,對金融市場可能是釀成風險的不定時炸彈。
 - 據估計,目前進行槓桿操作策略投資的資產已達到 5000 億美元,光是過去 3 年中,就增加了 2500 億美元。
 - 股票市場波動過去一年來,長期處於 9-15 之間的低水平,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隱含波動指數(Vix)日前位於 10 附近,而歷史平均水平約為 20。

VIX 指數近一年來處於低檔。(圖:鉅亨網)

[2] 在低波動的環境下,可能低估了投資人實際能夠承擔的風險
 - 一旦波動性攀升,就有可能引爆過度運用槓桿操作的資產大幅拋售,進而擴大市場的衝擊。
 - 德意志銀行衍生品策略師 Aleksandar Kocic 也示警,市場目前雖看起來很穩定,但其實正處於「亞穩定」的邊緣,一定系統失去穩定性,就將觸發拋售。      

[3] 而持續的穩定本身會破壞穩定,這就是「明斯基時刻」的精華要義所在。
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認為,經濟長期穩定可能導致投資人運用更多槓比率、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投資者承受的風險愈來愈大,而過度投機所產生的債務會造成投資者的現金流緊缺,當這些風險部位被要求平倉時,就可能會導致資產價格的崩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