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新聞筆記 20180319

重點摘要
1. 美國川普引起貿易帳的機率?
2. 美國Fed升息的速度? 全年 3次 vs. 4次。理由是接近或超過充分就業,通膨數據增溫。
3. 中國人民幣匯率,希望持穩為金融改革做後盾,但風險在於美國貿易戰。
4. 陶冬說,一位美國高官對他在餐後吐過一句真言,"
 China is a country people love to hate."




****** DXY ******

03/13 -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週二宣佈了2017年1月上任以來最重大的一次內閣人員變動。他將國務卿蒂勒森解職,雙方在朝鮮、俄羅斯和伊朗等政策問題上存在公開分歧。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將接任其職務。

03/14 - 路透在3月5-13日期間訪問的104位分析師均表示,美聯儲下周將升息,今年剩餘時間還將再升息三次,穩健的就業市場支撐了樂觀看法。而幾週前調查時分析師的預期為,3月升息後還會再升息兩次。
 - 在71名受訪者中,接近90%的人還稱,他們擔心對鋼鋁進口課徵關稅可能會導致更大範圍的貿易戰,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稱,他們對此」非常擔心」。
 -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過去也看到過反反覆覆的貿易戰。但這次不同的是持續性,而且感覺這僅僅是保護主義的冰山一角,」美銀美林的全球經濟負責人Ethan Harris說。
 - 60位回答關稅問題的分析師中有近八成表示,該關稅弊大於利,其餘則表示,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沒有一位受訪者認為該關稅將令美國經濟受惠。
 - 「關稅可能會招致美國貿易夥伴的報復,而且完全』不得要領』,因中國基本上不在範圍內。有可能造成群情激憤,並損及全球經濟擴張,」荷蘭合作銀行市場分析師Stefan Koopman表示。

03/15 - 美國2月非農就業崗位激增31.3萬個,失業率保持在17年低點4.1%。
 - 勞工部稱,3月10日止當週經季調初請失業金人數為22.6萬人。2月24日止當週為21萬人,是1969年12月以來最低。
 - 上週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第158周低於表明就業市場強勁與否的分水嶺30萬。這是自1970年以來的最長時間跨度,當時的就業市場規模遠不及現在。美聯儲官員認為就業市場接近或略為超過充分就業

03/16 - 「全球發展加速,各個經濟體就像是一群速滑選手在你追我趕,」法國巴黎銀行首席市場分析師Paul Mortimer-Lee在客戶報告中稱。
 - 「在我們的預估過程中,主要問題不是今年表現是否會很好—因為可能會非常好,而是全球經濟何時會放慢以及什麼情況下會減速,」Mortimer-Lee寫道。
[1] 貿易摩擦
 -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稍早宣佈對進口鋼鋁產品徵收關稅
 - 在最近一項路透調查中,71位受訪者中有近90%表示,他們擔心美國的關稅舉措會導致更大範圍的貿易戰,並一致認為此舉對美國經濟弊大於利。
 -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對該計畫也表示擔憂,罕見地對WTO成員國貿易政策進行干預。
 - 特朗普還對中國揮起大棒,要求中國制定一項計畫,降低對美貿易順差。
[2] 英國正在艱難地協商退歐協議
[3] 意大利3月4日的選舉產生出懸峙議會,有可能出現由兩個激進的黨派主政的情況。

03/17 - 特朗普執政一年多,美國負債規模就增長了一萬多億美元。華爾街擔憂,如果美國負債規模繼續快速增長,將會創下美國歷史上的負債紀錄,危及金融穩定。
 - 據本週五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美國全國債務規模首度超越21萬億美元大關。也就是說,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裡,美國債規模就增長了一萬多億美元,然而,真正的財政開支尚未開始。



 - 更壞的消息是,美國負債同GDP的比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擴大。CBO預計,到2040年,美國的負債將會達到GDP規模的150%左右,而這只是樂觀的預計。




03/18 - 一旦有足夠堅實的證據說明,特朗普在解僱FBI「二把手」科米時,存在強行中止「通俄門」調查的主觀意願,就足以對特朗普發起妨礙司法公正的指控,打開通往傳喚甚至彈劾總統的大門。據Axios援引知情人士稱,剛剛被解僱的FBI「二把手」、原副局長Andrew McCabe,已於美國東部時間週六(3月17日)接受「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質詢,並上交了含有與特朗普互動敏感細節的備忘錄

03/18 - 據路透訪問的104名分析師,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將於週三加息。那麼預計今年還會有三次加息。




****** CNY ******

03/13 - 兩位曾與美國政府討論過相關議題的消息人士週二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尋求對最多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並將把目標鎖定在科技和電信行業。

03/14 -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粗鋼產量13,682萬噸,同比增長5.9%。週三公佈的強勁產量數據打壓上海鋼價,建築用螺紋鋼期貨價格跌至近四個月最低,連跌時間創下自去年夏天以來最長。
 - 產量是在減產令仍在實施的背景下增長的。為了治理冬季霧霾,中國政府下令28個霧霾最嚴重的城市實施減產。隨著本週四冬季供暖期結束,多數地區的減產令也將解除。
 - 上述數據可能引發國際關注。本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對進口鋼鋁徵收重稅,旨在抑制從中國的進口。

Reuters Graphic


03/14 - 經過1月的大漲後,人民幣匯率在弱勢美元和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逐步企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全國人大和政協)對匯率走向著墨甚少屬意料之中,今年匯市看點將更多集中在資本項目、金融業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展
 - 受訪專家和市場人士指出,統一金融監管體制落地、防風險攻堅戰儼然是今年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而企穩的人民幣匯率則是上述改革推進的一大穩定器,其中最大的變數則來自於近期美對進口鋼鋁徵收重稅引發貿易戰憂慮升級,這將成為今年影響人民幣匯率走穩的最大不確定性
 -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坦言,2017年以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小幅上升,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市場主體行為也比較理性,對外匯市場前期採取的宏觀審慎的逆週期調控已基本退出。
 - 一外資行匯率專家也指出,匯率預期維穩下跨境資本流動的雙向放鬆值得期待,不僅是擴流入,也可以擴流出,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考慮到國內利率相對高位,熊貓債應該迎來發展良機。
 - 在程實看來,在改革步序的選擇上,將大概率優先延長境內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時段,豐富市場參與者結構,而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的排序則較為靠後。
 - 企穩的匯率預期仍有變數。儘管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並不意味著貿易戰可以就此避免,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鋼鋁徵稅已經令貿易戰憂慮升級,市場人士坦言,這可能將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最大隱憂。
 - 報告提到,在1985-1995年美日貿易戰中,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展開針對日本的貿易、金融、匯率等領域的多維打擊,雖然日本當時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仍無法抵擋美國的貿易戰攻勢。此後,日本經濟便陷入了」失去的20年」。
 - 正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自2017年以來的升幅可觀,為可能的中美貿易戰升級留出了餘地,畢竟中國經濟政策已經從擴張全面回歸中性。
 - 程實也提到,2018年全球貿易的趨勢性回暖難以阻擋,美對鋼鋁徵稅引發貿易戰,雖然會對中國貿易、跨境資本流動形成負向衝擊,但是強度有限、風險可控。隨著供給側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新韌性將繼續鞏固,從而支撐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穩定,有利於抵禦貿易戰引發的短期外部衝擊。

03/16 - 中國央行週五進行了月內第二次MLF(中期借貸便利)續作,規模超量而利率持平,本週全口徑淨投放3,775億元人民幣,以對沖季末月份繳稅期的擾動。由於擔任央行行長達15年的周小川即將卸任,有銀行交易員戲稱,本週央行的暖心操作堪稱」小川最後的愛」。
 - 下周。美聯儲料將實施2018年首次升息,業內人士普遍預期,中國央行屆時有可能跟進上調公開市場政策利率;MLF兩次續作的提前落定,意味著利率上調可能將首先反應於公開市場逆回購。

03/17 - 新華社週六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日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栗戰書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岐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新當選國家領導人還進行了憲法宣誓。





****** TWD ******

03/16 - 台旅法或將自動生效?英國金融時報:美挺台最新表現
促進美國與台灣加強聯繫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即將成為法律,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導指出,這是美國在面臨中國大陸愈來愈大壓力情況下,對台北政府展現支持的最新跡象,且顯示台美之間關係進一步升溫。
華府重要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柏家珈(Rachael Burton)說:「更高層級的國是訪問、港口訪問以及定期和正常化的軍售都符合美國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
報導並指出,雖然外界憂心台灣恐被川普作為使北京讓步的籌碼的情緒已有所緩解,但專家們仍謹慎看待。布魯金斯研究院研究員惠蘭薇斯特(Maeve Whelan-Wuest)表示,川普和他的推文總是帶來不確定性,且中國可能因為美國的不當行為懲罰台灣。
不過,瑪莉華盛頓大學政治教授、台灣防務專家范麗莎(Elizabeth Freund Larus)則認為美國「愈來愈不可能」將台灣當作跟中國的談判籌碼。「川普似乎對於在海湖莊園會面後,未從習近平那得到更多合作感到失望。」

03/17 - 美國總統川普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台灣旅行法生效後,有望讓美台間高層級官員互訪解禁,但關鍵仍在行政單位如何執行。白宮16日傍晚發布聲明,川普簽署五項法案,其中一項為台灣旅行法(H.R.535),鼓勵美國與台灣之間各層級官員互訪。國會參、眾兩院皆無異議投票通過台灣旅行法,國會於5日將台旅法送交白宮後,川普可以選擇簽字、否決,或不採取任何行動使法案在10天後自動生效。雖然外界評估川普可能為避免進一步引起北京敵意,而不採取任何行動,但川普16日仍簽署「台旅法」。
[1]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發布聲明表示,這項重要法律鼓勵美台政府之間更多訪問,包括最高層級官員。
羅伊斯指出,美台合作關係對於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至關重要;然而,作為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在全球衛生等許多議題上的密切友人,台灣領導人在美旅行時卻面臨不必要的嚴重障礙。
[2]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會長郭正光說,今天是台美關係中十分值得紀念且美好的一天;台旅法由總統簽署立法後,將開啟台灣高層官員,包括台灣總統蔡英文前往華府訪問的大門。
[3] 但大陸方面反應激烈,大陸外交部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國的對美外交報復將會是全面的。
[4]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則對美國國會與總統表達感謝,接下來會與美國行政部門密切合作,讓台美關係能更為強健。

03/17 - 新光金昨(16)日晚間公告,新光金副董事長暨總經理李紀珠自今(17)日起免兼金控總經理,改由資深副總黃敏義代理其總經理職務。據了解,免兼新光金總經理,是李紀珠自己提議的。隨著新光金獲利漸入佳境,她也在對外尋覓總經理人選,不過,最終能否獲得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及董事們認同,還需要觀察。

03/16 - 央行總裁楊金龍周四立院備詢才說「沒有楊金龍防線」,昨天外資大舉匯入,似乎想測試新總裁的「忍耐程度」,新台幣盤中一度勁揚逾一角。但接近收盤時,似乎「風紀股長又出來管秩序」,新台幣由升轉貶,台北與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暴增至十七點三六億美元。昨天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終場以廿九點二三一元兌一美元作收,貶值三點一分。

03/17 - 台幣尾盤現神祕之手 由升轉貶
[1]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赴立法院備詢,強調絕對沒有「楊金龍防線」,不會刻意將新台幣維持在29元至30元間。
[2] 近期熱錢匯入,測試「楊金龍防線」究竟存不存在。繼前日升至29.2元,來到一個半月高點後,昨日持續揚升,盤中更勁揚逾1角,突破29.1元,最高來到29.07元。新台幣升破29.1元後,吸引進口商逢低進場,趁機大買美元,「畢竟很久沒見那麼甜的價位了」,國內兩大匯市成交量擴大至17.36億美元。
[3] 昨日下午3時半後,突然有神祕買盤進場,令新台幣匯率由升轉貶。昨日國際美元走強,亞洲主要貨幣大多呈現貶值,新台幣盤中獨強,由於升幅過大,與其他亞幣逆勢而行,逼得央行不得不進場管理秩序、築起「楊金龍防線」。
[4] 匯銀人士認為,美國聯準會(Fed)與台灣央行下周都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市場難免觀望,但由於接近月底,出口商拋匯需求增加,短線新台幣匯價應會維持升值趨勢。

03/16 - 蝦米!理賠是機器人審的?
你曾想過拿到的理賠金是由機器人AI審核的嗎?AI下圍棋已經不稀奇,現在有產險公司將以同樣的原理應用於理賠服務,一般案件交由AI判讀理賠風險、計算理賠金額,就可直接給付,本周啟動一個半月的試行,預計5、6月全面推出。
國泰產險指出,AI要學會審核理賠案件,需先閱讀大量理賠數據,再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中的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訓練,才能判斷就診資料,找出每個理賠案件的最佳決策,AI從讀取理賠資料到完成審核只需要不到0.5秒、大幅提升理賠處理效率,且事後透過大數據驗證AI與人工審核結果相似度高達99.7%。
國泰產險數位發展部協理俞嘉豪表示,使用機器自動化技術可望大幅提升客戶服務時效,有別於業界常用的「三日理賠」作為服務效率追蹤指標,在結合金融科技技術後,最快可當天理賠,縮短理賠周期。AI理賠首波應用於傷害險,國泰產險後續將再擴大至「健康險」、「車險」等領域。
除了提升理賠速度,AI理賠對提高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往人工理賠係由理賠人員一件一件地從個案累積審核經驗與準確度,現在AI學習全公司所有理賠數據,汲取所有理賠人員經驗值,讓理賠的質與量皆大大提升。多了AI把關,能更精準發掘理賠詐欺案件,即時警示理賠人員異常點,詐欺案件無所遁形。
俞嘉豪指出,從理賠大數據中判讀風險的工作交給AI,理賠人員僅需針對高風險件進行調查,節省下來的工作時間更可以發展新型態的專業工作。



****** Credit ******

03/17 - 惠譽確認意大利BBB評級,展望為穩定。標普全球評級確認奧地利AA+/A-1+評級,展望為穩定。惠譽確認墨西哥BBB+評級,展望為穩定。



****** Other ******

03/17 - 挪威央行副總裁Jon Nicolaisen稱,該央行預計克朗將溫和走強,因經濟改善且利率也將調升。

03/17 - 俄羅斯央行暗示可能最快在3月23日降息,而且降息步伐或比之前預想的更快。央行稱,有可能年底前轉為中性貨幣政策,釋出了央行降息步伐可能快於預期的信號。



****** 好文摘要 ******

2018/03/17 - 特朗普親自簽署《台灣旅行法》 中美台關係進入微妙期 (BBC)

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簽署《台灣旅行法》,台灣官方對此表達"感謝"。
討論多時的《台灣旅行法》於美國時間3月16日由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簽署。這被台灣方面認為是自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台雙方在外交上的實質突破。

台灣總統府官方直接感謝特朗普的"親自簽署",也意有所指地表示未來將與美國行政部門"密切合作",讓美台關係能更強健。台灣外交部發佈聲明感謝美方,並表示將持續以」穩健踏實步伐「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堅強伙伴關係。

而該法案通過時,中國大陸正值年度政治大事"兩會"進入關鍵階段。在第一時間,中國駐美代表處對美國對此作出強烈反應。大陸官媒之一的《環球時報》,在簽署後用聳動地標題寫著"摧毀台灣!特朗普簽署台灣旅行法!"

簽署與台感謝

早在法案簽署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就曾表示,"敦促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跟台灣官方往來"。

台灣學者認為,特朗普的親自簽署,有向中方表明「台灣問題所有權」的意味

特朗普為何親簽?

特朗普的簽署動作,在網路引發討論。有些台灣網友直接表明"歡迎特朗普來台",更對於美台關係提升相當樂見。這項法案在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後,縱使特朗普未簽署,16日也將自動生效。然而,特朗普仍決定親自簽署,讓這項政治動作在台海兩岸引發諸多解讀。

隸屬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中美關係學者林郁方對BBC中文表示,特朗普的親自簽署,是有跟中方表明"台灣問題的解決還在我手上"之意

林郁方分析,中美兩國現在的貿易糾紛,極可能升級到貿易戰爭。以特朗普的商人性格,假若中方經貿不讓步,或是用斷絶向美採購來威脅,那台灣旅行法就是"好籌碼"。"特朗普將會看中美兩邊的關係發展,來決定要不要徹底實行台灣旅行法"

前國民黨立委,中美關係學者林郁方(中)與前駐美大使沈呂巡(左)表示,簽署固然歡迎,但台灣要避免淪為兩國籌碼。

對於這項親簽動作,現任民進黨立委、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羅致政向BBC中文表示:"特朗普的簽署是希望美台議題先就此打住,方便清理戰場"

所謂"清理戰場"之意,羅致政是認為特朗普正面臨內政新挑戰:"新的國務卿蓬培奧(Mike Pompeo)即將上任,上任前的國會聽證必須要順利。特朗普在台灣問題可能被參眾兩院質疑前先簽署,可以讓質疑聲浪到最小"

台灣應該開心嗎?
縱使美台關係進入到新的層次,但台灣夾在美中之間,有其國際政治地位的尷尬。在台灣旅行法簽署後,有部分台媒擔心,中國大陸對台遏制力度將會加大,包括軍事繞台與加速和梵蒂岡的邦交,都可能是下階段的回擊。

前台灣駐美大使,現任台灣中研院訪問學者的沈呂巡對BBC中文說:"就算得到美國這些(利多),但我們將會失去什麼?中共如果對美外交出現問題,它很多地方都可以(對台)施加壓力,三方平衡恐會被打壞。"

林郁方則認為,如果台灣獨派將其視為一個"綠燈",認為可以趁美台關係增溫時加大"台獨力道",他認為是令人擔憂的。同時,他也認為這項法案未必會反應美國國務院態度,"日前國務院官網才撤掉中華民國國旗",他說。

他並補充,過去馬英九執政8年,相對在中美台關係上都有拿到平衡,美台關係低調而穩健。但蔡英文目前是"討好美日避中國",他認為"格局太小"。

對於中國方面的威脅,羅致政則認為:"中方對於美台關係的實質提升向來都是反對,不用意外"。他表示台灣當局必須要做好下一步因應,在中國升高壓力的同時持續對美國緊密合作。

台灣旅行法雖然正式通過,但是是否有台灣高官真正可以"履行"並且赴華府,則成為下個議題(圖為習近平與特朗普2017年會晤的資料照片)。

善用強國矛盾?

台灣旅行法由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等三位眾議員草擬,原意是要促進美台雙方的高層進一步互動

美國與台灣在1979年斷交後,台灣包括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與國防部長等五項高職位人士,因為中方壓力不能造訪華府境內。該項法案通過後,被認為是"明文規定"美台高層可互訪。

然而,台灣旅行法的通過與有效落實也是兩回事。沈呂巡表示,該法案沒有清楚說"訪問華盛頓特區(Visit Washington DC)",只是說"進入美國(Enter U.S.A.)"與"鼓勵美台高階層互訪",他覺得是很可惜的:"如果是我們這種老外交官,一定要求美方放進去"。

林郁方則說,一流國家領袖善用強國間的矛盾追取利益,二流國家領袖才會淪為強國間的籌碼:"世界不是美國一個國家主導的,跟中國大陸的關係還要維持。現在的狀況是中共一票反對,我們在國際上就是沒有聲音。我們歡迎台灣旅行法,但台灣不要隨意捲入中共與美國的糾紛。"

羅致政認為,現在去論及台灣下一步有什麼高官會訪華府還言之過早:"台灣旅行法的條文還是有模糊與裁量空間,但只要是法律通過都有約束力,我們都很歡迎下一步交流。"

台灣旅行法的通過,意味過去美台兩方水面下的外交活動可望浮出台面,並在未來有機會真正在華府"商談國是"。不過美台雙方在踏出下一步前,誰也無法揣測具體事態走向,而中國大陸的下步態度,則將牽動三方發展。



2018/03/18 - 《台灣旅行法》影響有多深?袁征:比中美貿易戰更嚴重 (自由)

美國聯邦眾議院及參議院分別在今年1月及2月間通過「台灣旅行法」(H.R.535),完成國會立法程序,美國總統川普則在當地時間16日正式簽署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指出,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問題跟《台旅法》相比,無論從政治影響還是其他方面來看,「貿易戰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根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是繼1979年美國《與台灣關係法》通過以來「最為嚴重的立法升級」。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則指出,在政治、軍事、經濟層面,中方要拿出各種反制措施來應對。

袁征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操作是不斷升級的。在冷戰結束之後,偷偷做了很多所謂低調的行為,甚至秘密進行美台軍事關係整合互動,很多時候是只做不說,但過去是無法可依,現在變成了『有法可依』!」

其次,《台灣旅行法》簽署後,美國希望借此讓中國的外交及各種資源不斷圍著它轉,作為一張牌不斷敲打中國,「將來如果一個機構、智庫或高校邀請蔡英文訪問美國,當有人阻攔她的時候,美國行政部門就會說『問題很大』,因為阻攔可能引來法律官司。而且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中國都要阻止,要去動員各種力量,美國可以讓你的外交和其他各種資源圍著它來轉。」

在袁征看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問題沒有台灣問題嚴重,「貿易問題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而川普最看重從國內政治角度來考慮問題,對他來講,能夠繼續執政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經濟。而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戰不僅僅會影響中國,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會受衝擊,川普不可能不考慮到。」他指出,「在台灣問題上就沒有任何餘地,因為跟台灣問題相比,無論從政治影響還是其他方面來看,貿易戰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廈門大學台研所所長劉國深則表示,中國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給美方強有力的回擊,台灣一些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到美國或一些敏感地區去,會動搖中美關係的基石,對國際秩序帶來新的挑戰。如果美方不顧中國的利益,中國也沒必要考慮太多美國的感受,「這個世界不是單極世界,中方要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要拿出各種反制措施」。



2018/03/18 - 台灣旅行法戳到痛點? 中國各單位接連跳腳痛批 (自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16日簽署「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台各層級官員的訪問,引發中國政府不滿,包含中國駐美使館、外交部、國防部都接連發表抗議聲明,官方媒體也全力動起來狠批這項法案。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後,中國政府各大單位接連發表抗議聲明。

17日下午,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聲稱,此條款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公報」,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的官方往來以及提昇對台實質關係;

17日晚間,中國外交部指出,「台灣旅行法」雖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此舉對「台獨」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17日深夜,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聲稱,「台灣旅行法」嚴重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了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發展,要求不得實施上述法案有關條款,同時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停止對台軍事聯繫、軍售,以免對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先前社論指出,台灣旅行法是在「摧毀台灣法」的行為,中國屆時肯定會採取行動,「高層互訪」的台美都付出代價,中國也會對美國施以全面性的外交報復;

《人民日報》也稱,美國妄圖通過打「台灣牌」漁利,只會適得其反,這種挑戰一中底線的行為,中國人民不會答應。




2018/03/18 - 西方人看「一帶一路」:這五大計劃將改變你對世界運轉的認知 (鉅亨網)

 「一帶一路」覆蓋了全球 40% 的 GDP、65% 的人口和 75% 的自然資源。作為橫跨亞歐大陸的經濟倡議,自然也吸引了西方人的關注。

近日,福布斯網在一篇文章指出,「一帶一路」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網路,一個從中國到歐洲的連接不同經濟體和政治體系的網路,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文章中還列出了五個「一帶一路」項目,認為這些項目將改變人們對世界運行的認知。

[1] 希臘 比雷埃夫斯港

由於此前希臘深陷債務危機,該國需要向歐洲央行支付 2540 億美元的債務,因此希臘將比雷埃夫斯港出售。中國遠洋運輸公司 (COSCO shipping) 在 2016 年,以 3.1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51% 的股份。
文章認為,比雷埃夫斯港之所以重要,除了因為它是中國通往歐洲的重要海上通道,還因為它連接了其它中國擁有能見度的地區,包括中東、東非、南亞、東南亞和歐洲和其他地方,包括連接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塞匈鐵路」。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全球互聯互通網路,連接陸地和海上的運輸和製造業中心,搭建起「一帶一路」的未來框架。




[2] 新疆與哈薩克邊境 - 霍爾果斯口岸

新疆霍爾果斯是一個中哈兩國城市發展的集合,「一帶一路」的重要陸路口岸,也是跨境合作的試驗區。幾年前,那裡只有沙丘和雪山。
文章提到,中國為霍爾果斯口岸投入了 32.5 億美元的投資,希望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重要的口岸城市,有現代的核心商業區、高層住宅區、高新區、物流園區以及工業區,願景是讓霍爾果斯成為重要的經濟力量,與東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和深圳遙相呼應。預計短期內,將有 20 萬人前進這個新的前哨站。
在哈薩克一側,是絕對巨大的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其中包括霍爾果斯陸路口岸和努爾干新城,這也是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推動的項目,背後資金從阿斯塔納直接進入。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關係被稱為「國際邊界合作中心」。兩國共同打造一個 3.43 平方公里的兩國免稅市場,有自己的稅收和財政法規。未來,這裡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中心市場,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免簽進入,在此經商和購物





[3] 阿塞拜疆 - 巴庫新港

「一帶一路」不光只有中國的項目,還有沿線其他國家的項目也將改變世界。阿塞拜疆的巴庫新港就是其中的一個。新港坐落在裏海沿岸的 Alat,這裡雖然炎熱乾旱,連植物都得努力生存,但這片 20 平方公里的荒地,是整個「一帶一路」上最有前途的物流和製造區域之一。
巴庫新港最大的「賣點」是地理位置,坐落在「一帶一路」中央走廊地帶,正處在連接中國和歐洲的中央地帶,也處在新開的「巴庫 - 第比利斯 - 卡爾斯鐵路」之上。此外,這裡還是新興的南北交通走廊之樞紐,通過伊朗,連接印度與俄羅斯。這裡正成為一個迅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國際區域。
而從阿塞拜疆國策來看,該國大約只有 30 年的石油儲備,目前,向物流行業轉型,也是該國重要政策之一。





[4] 中巴經濟走廊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斥資較大的一個計劃,預計將投入超 500 億美元。
而福布斯的文章並沒有一味地鼓吹「走廊」對中國的好處,而是認為這將帶動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文章認為,「中巴經濟走廊」是一項大膽的行動,因為要經過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太穩定的巴基斯坦一些趨於。但該計劃開闢了新的發展道路,解決了巴基斯坦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兩個主要發展瓶頸:交通和能源。
在經濟走廊中,瓜達爾港將通過公路、鐵路和管道與巴基斯坦北部相連,從而形成一個新的交通系統,使其能夠進一步發展。
此外,新能源項目的價值估計為 330 億美元,能緩解巴基斯坦的能源短缺,能源短缺占該國 GDP 的 2-2.5%。




[5] 中國中西部發展

文章中指出,「一帶一路」實際上是「走出去」和「向西看」兩個政策的延伸,中國希望將經濟發展從東部沿海地區拓展到中西部地區。
在中西部城市,我國正建立一個全新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自從「西部大開發」政策開始以來,我國已經鋪設了 6 萬多公里的新公路,超過 2.5 萬公里的高速鐵路,以及 100 多個新機場
文章不吝嗇的指出,這一革命性的基礎設施網路建設,為一度落後的內陸城市注入了活力,並使中國東部的許多大公司將生產轉移到遠離海岸的地方。其中,成都、重慶、西安、長沙、武漢和貴陽未來將成為內陸最具活力的城市。
中西部城市發展的同時,這些城市中許多都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重慶和成都是首批開通歐洲鐵路的城市,西安、武漢、蘭州、鄭州和霍爾果斯等地,主要的「一帶一路」項目正在進行中。
文章指出,本世紀頭十年,中國的發展舉措為「一帶一路」建設鋪平了道路。


[6] 最後,文章引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 Jonathan Hillman 的話結尾:
「亞洲強國(中國)明白,經濟是 21 世紀的戰略,雖然軍事力量仍然很重要,但越來越多的力量在經濟領域積累和釋放。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能結交朋友,發展自己的經濟,也能使供應鏈多樣化,以減少風險。



2018/03/17 - 陶冬:特朗普貿易戰到底為了什麼? [Link]

摘要:除了個別產業外,白宮未必能夠通過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令美國的相應產品直接得益,陶冬認為白宮的這場貿易戰旨在逼迫中國開放更多的市場,降低美資准入門檻,改善知識產權保護。

特朗普從商的時候,據報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和律師交談上,通過高賭注逼退對手是慣用手段。如今他把經商時候的訛詐伎倆,搬到了白宮。 

2017年3月8日,特朗普宣佈對鋼鋁產品課徵懲罰性進口關稅。NAFTA成員加拿大、墨西哥不在其列,美國的其它盟國可以申請豁免。關稅劍指何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估計會陸續出現。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選舉年拉進口貨出來示眾以贏取選票,在每個週期都是一樣的。其中,中國近二十年一直是箭靶子,一位美國高官對筆者曾經在餐後吐過一句真言,」China is a country people love to hate.」 再加上特朗普這位混世魔王,中美之間出現嚴重貿易糾紛的機會頗高。 

中美貿易逆差有多大?兩國的統計數據差異巨大,美方數據比中方多出近1000億美元。一部蘋果手機,八成以上的電子元件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利潤被蘋果公司收走,中方廠家所得利潤只有區區的單位數,整部手機的貿易金額卻算在中國身上,反映在美方的貿易赤字中。這種貿易統計偏差早就被IMF等國際組織的經濟學家指出來了,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特朗普要作貿易訛詐。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不小,不過比十年前小多了。十年前貿易順差對增長貢獻兩個百分點,如今大約0.6個百分點。十年前中國迫切需要出口部門提供就業機會,如今製造業面臨的是勞工短缺。 

如果按照白宮要求每年減少對美順差1000億美元,筆者預計中國在經濟增長率上約損失0.2-0.4個百分點。這是不小的數字,不過可能性不大。美國根本沒有多少本土產能去製造Made in China的低端替代品,對中國征進口稅不過意味著從別國進口成本更高的產品或被進口稅墊高了價格的中國產品,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需要承受更高的物價。 

由於生產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變出來的,除了個別產業外,白宮未必能夠通過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令美國的相應產品直接得益,筆者認為白宮的這場貿易戰旨在逼迫中國開放更多的市場,降低美資准入門檻,改善知識產權保護。 

從歷史大視野看,美國的對華政策其實在奧巴馬第二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改革開放之後美國對中國政策基調是接觸(engagement),試圖通過開放市場將計畫經濟的中國納入到市場經濟軌道,納入到全球經濟圈中。2010年前後,美國的對華政策基調轉為遏制(containment),阻撓中國崛起成為新的主題,於是重回亞洲戰略出爐,華盛頓在亞太地區四處煽風點火。特朗普的張狂個性,為中美關係增添了一點戲劇性元素,但是美國的對華國策早已發生了改變,中美貿易戰爆發的機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