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新聞筆記 20181111

重點摘要
1.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11/08表示,將要求銀行新增貸款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比例制定下限,引發銀行股大跌。
2. 日經近日消息,蘋果對鴻海、和碩等供應商表示,停止增加iPhone XR生產線。引發蘋概股大跌。




*** 央行動態 ***

11/08 - 聯準會 (Fed) 一如預期地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預示如果經濟成長持續將「進一步逐步」升息
  • 聯準會聲明中提到,Fed 承認消費者支出強勁,推動美國第二與第三季經濟呈現四年來最強勁的季度成長。但也補充,商業投資在今年稍早呈現快速放緩。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表示,經濟展望的風險似乎「大致平衡」,措辭與 9 月底的會議相同。近幾週通貨膨脹預期略有下滑被其描述「總體通膨預期指標幾無變化」,也與上一次聲明雷同。
  • 許多市場交易員幾乎認為,FOMC 將在 12 月提高利率,根據調查數據顯示,「 FOMC 在 12 月會議上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提高至 2.25%-2.5% 的範圍」 具有 78% 的可能性
  • ICE 美元指數上升 0.7% 至 96.629,登上近一週高點。
  • 歐元貶值 0.6% 至 1.1364 美元。歐洲委員會調降對義大利成長的預期,加深投資者對該國債務和經濟前景的擔憂。

11/08 - 日本央行在10月會議上討論了未來調整寬鬆政策的空間
  • 日本央行公佈的10月會議意見摘要顯示,政策制定者當時討論了進一步調整超寬鬆貨幣政策框架的可行性。
  • 一位委員認為將公債收益率限制在零附近可能適得其反。央行還對長期維持寬鬆政策可能損害銀行獲利、降低銀行放貸意願和導致其過度冒險的可能性發出更強烈的警告。
  •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分為兩派,一派對曠日持久的寬鬆政策帶來不斷上升的成本心存警惕,另一派則認為央行還有加大刺激以促進物價達成2%目標的空間。



*** 匯市 ***

11/08 - 美元走強,ICE 美元指數上升 0.7% 至 96.629,登上近一週高點。


  • 美元走強:Fed一如預期地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預示如果經濟成長持續將「進一步逐步」升息。
  • 商品貨幣有撐:因中國 10 月貿易數據正面帶動。中國 10 月出口和進口成長分別為 15.6% 和 21.4%,均優於預期,但貿易盈餘 340 億美元低於預期的 411 億美元。沒有顯示中美貿易摩擦拖累經濟。商品相關貨幣如加元和澳元週四多半時間走強。
  • 歐元走弱:歐洲委員會調降對義大利成長的預期,加深投資者對該國債務和經濟前景的擔憂。
  • 日圓走弱:Fed與BoJ之利率政策差異、股市風險偏好增強

11/09 - 俄羅斯油企巨頭要求西方買家從2019年起以歐元和其他貨幣替代美元付款,並對此在合同中納入懲罰性條款,由買家承擔制裁造成的任何損失,以防範美國可能對其實施新制裁的風險。
  • 歐盟也一直在計畫提升歐元國際地位。9月,歐盟表示,將建立一個向伊朗、中國、俄羅斯等國開放的SPV,歐洲企業藉此將可繞開SWIFT支付系統。這不僅威脅到美元的儲備地位,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也將迎來真正挑戰。
  • 大多數以美元計價的交易都是通過SWIFT進行的。儘管其聲稱是中立的,卻因為美國利用此系統對許多國家和企業進行制裁,甚為歐洲與其它國家詬病。



*** 風險事件 - 美中貿易戰 ***

11/09 - 焦點:民主黨掌控的美國眾議院可能支持特朗普與中國打貿易戰 (Reuters)
[1] 貿易專家和美國國會議員稱,由民主黨佔據多數席位的眾議院可能會支持總統特朗普與中國打貿易戰,甚至還可能會慫恿他這麼做,但對於特朗普與美國盟友的貿易磋商,眾議院可能會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
[2] 中美貿易戰有助於增加選票
  • 一向受到工會組織支持的民主黨基本支持這些舉措,尤其期待這些舉措在幫助美國工人方面取得成效。
  • 中國的報復作法是大量減少採購美國大豆,並對農產品徵收自家關稅。
  • 但在大多數的競爭中,關稅充其量是個較小的議題,甚至是北達科他州、印第安納州和密蘇里州等受創最嚴重的州也是如此。這些州的選民把票投給共和黨參議員,讓特朗普在參議院的勢力更強。
[3] 民主黨也得強硬
  •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希(Nancy Pelosi)支持特朗普最初對中國的關稅舉措,認為是為美國產品爭取更公平貿易的“槓桿點”。
  • 佩洛希週三力爭重返眾議院議長寶座。
[4] 提高關稅只需要行政命令
  • 特朗普針對中國商品和鋼鋁的關稅措施都是通過行政令實施,無需國會批准。
[5] 轉機?
  • 特朗普在過去一週已經暗示,他認為是可以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的。特朗普和習近平將在11月底的20國集團(G20)首腦峰會的間隙會晤。
  • 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特朗普則威脅要對餘下價值約2,67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目前,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將提高至25%
[6] 中國看法
  • 官媒環球時報在週三晚間的社論中表示,共和黨失去眾議院控制權“幾乎不會對特朗普的對華政策產生直接影響。” (ps. 還是那句話,打中國有票唄。)

11/11 - 美無意對陸發動冷戰 熄火為「川習會」鋪路 (聯合報)
[1] 第二輪美中外交安全對話九日舉行
  •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表示,美國無意對中國發起「冷戰」
  • 大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則說,「打貿易戰解決不了問題」,中國所作一切是為人民,並非為了挑戰誰或取代誰。
  • 美中雙方都企圖「停戰」,為G20「川習會」鋪路,不過,談到南海、台灣、人權等議題,仍激烈交鋒。
  • 龐培歐、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以及楊潔篪、中國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九日在美國國務院召開聯合記者會;雙方都稱對話坦誠,富有成果,且希望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根廷G20峰會舉行會談時,能取得實際成果。
[2] 美指陸「限縮台灣國際空間」(...內政問題各述立場)
  • 楊潔篪指出,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是台海穩定的最大威脅;
  • 魏鳳和說,若台灣分裂出去,中方會像美國當年南北戰爭一樣,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統一。
  • 美方則指出,對台政策不變,呼籲大陸讓兩岸恢復穩定,也表態關切中方施壓限縮台灣國際空間。
  • 龐培歐在記者會主動表示,美國不對大陸發起冷戰或採取遏制政策,而是希望確保中方的行為負責任且公平,以支持兩國的安全與繁榮。
[3] 楊潔篪「中美談判大門敞開」
  • 楊潔篪說,「打貿易戰解決不了問題,其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並損害全球經濟。」他說,「中美對話談判的大門是敞開的」,中美雙方也有通過協調合作,解決經貿難題的成功先例,盼兩國團隊按照川習日前通電話達成的共識,推動達成雙方能接受的方案
  • 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在華府智庫發表演講時,批評現任及前任華爾街高層主管是「為註冊的外國代理人」,向川普施壓,希望美中解決貿易爭端;納瓦羅說,若達成協定,也會是以川普的條件為主,而不是華爾街提出的條件。
[4] 南沙軍事化 中美交鋒無共識 (...內政問題各述立場)
  • 美方呼籲中方撤除其在南沙群島爭議島礁部署的導彈系統,並重申所有國家都應避免透過脅迫或恐嚇手段解決爭端。
  • 楊潔篪說,中方在自己領土上建設民事設施,建設必要的防禦設施,正當合法,與軍事化無關,也希望美方停止頻繁派軍艦、軍機抵近中國有關島礁,跟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
[5] 美方也關切新疆鎮壓運動,以及宗教自由等人權問題 (...內政問題各述立場)
  • 楊潔篪回應,「新疆的事是中國內政,外國無權干涉」,並稱中方尊重人權,其公民在人權方面得到全面的尊重與保護,希望美方能尊重這一事實。



*** 風險事件 - 美伊石油禁售制裁 ***

11/05 - 美國對伊朗原油出口新一輪制裁,將於美東時間 11 月 5 日起生效,川普政府週一 (5 日) 全面提供制裁伊朗的細節,並列出八國石油獲免名單,包含台灣、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和土耳其。
  • 目的是迫使伊朗政府停止核子和彈道飛彈計畫,以及停止伊朗公然或暗中支援敘利亞、葉門、黎巴嫩及中東其他地區的戰爭。
  •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 5 月宣布退出伊朗核子協議,該協議解除了對伊朗經濟的廣泛制裁,以換取伊朗同意國際核查人員對伊朗境內核設施進行檢查。川普稱歐巴馬時代簽訂的這項協議是一個可怕的單邊協議,永遠不應該達成,川普並提供給外國企業 90 到 180 天的緩衝時間,逐步縮減與伊朗的業務往來。




*** 美國期中選舉 ***

11/08 - 綜合評估

[1] 共和黨保住參院多數且擴大席次優勢


  • 川普將功勞往自己身上攬,推文自稱是「川普魔力」。他引述美國電視主持人史坦的話指稱,過去一○五年中,只有五次在任總統所屬政黨在期中選舉中贏得參議院。
  • 原先預測民主黨的“藍色風暴”可能奪走40個眾議院席位。結果是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優勢至少擴大兩席。
[2] 民主黨掌控美國聯邦眾院
  • 會努力促使美國對沙烏地阿拉伯、俄國和北韓的政策變強硬,但會維持對中國大陸和伊朗已屬強硬的政策。
  • 民主黨成為眾院多數黨,有權決定哪些法案能進入議程,並在立法和制訂預算政策方面,有更大的影響力。
  • 沙國:封殺美國對沙國軍售案、讓美國與沙國的核能協議很難通過國會這一關,阻止美國支持沙國的葉門戰事。
  •  俄國:懲罰俄國干預美國大選、侵略烏克蘭和介入敘利亞內戰。眾院將推動更多制裁,還可能對美國總統川普施壓,要他落實制裁俄國法案中所有的制裁措施。去年八月川普勉為其難地簽署這個法案。
  •  北韓:民主黨人擔心川普私下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讓步太多,決心獲取川普、國務卿龐培歐和金正恩的會談內容詳情,他們打算為此要求官員公開和閉門作證,不過也會小心,不要被共和黨說成故意破壞和平外交。
  • 中國大陸:民主黨跟共和黨一樣批評大陸。著名的民主黨眾議員跟共和黨人一樣支持壓制大陸。
  • 伊朗:民主黨人對川普退出伊朗核子協定相當不滿,但只要共和黨繼續執政,民主黨人就很難改變這個政策。此外,民主黨人並不想顯得對伊朗太友善,因為他們跟共和黨人一樣,認為跟伊朗的對手以色列友好比較重要。
  • 美國民主黨承諾將對特朗普嚴格審查,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希(Nancy Pelosi)承諾將對總統特朗普開啟國會審查的新時代。“我們擁有憲法賦予的監督職責,”佩洛希告訴記者。數位議員很快會牽頭對特朗普展開調查。
[3] 美國共和黨失去眾議院控制權的可能影響
  • 全黨在更偏保守的國會領導層帶領下,恐將進一步向特朗普路線靠攏,並團結在特朗普偏激的辭令和強硬執政計劃周圍。
  • 特朗普的納稅申報、商業生意和政府治理都將面臨民主黨議員的調查。他的立法議程則可能陷入停頓,其中包括為中產階級削減收入稅的含糊提議。
  • 許多敗選的共和黨議員是來自於郊區佔選區較多的溫和派,他們試圖與特朗普和他的言論保持一定距離,但最後仍敗選。這樣一來,共和黨的核心縮小,並且由來自農業地區的保守派議員主導,他們的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佔有壓倒性優勢。
  • 過去兩年,特朗普沒有表現出改變其極端強硬風格的意向。他知道,他毫無疑問仍是黨內最受歡迎的人物。現在,特朗普開始認真地準備連任競選,他將盡一切努力激勵狂熱的支持者。
  • 這就意味著即便是民主黨的反對力量更強大,特朗普仍可能繼續主張他的“美國優先”議程,優先考慮那些熱點問題,例如非法移民和貿易保護等。這從而讓特朗普加快重塑數十年來秉承財政、社會和國家安全保守主義做法的共和黨。

11/08 - 美國期中選舉,投票率創下新高。
  •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教授 Michael McDonald 估計,逾 1.13 億人投下了神聖一票,投票率為 48.1%,創 1966 年以來高點。
  • 分析師原預估投票人數為 1.06 億人。



*** 美國 ***

11/05 - 供應管理協會 (ISM) 公布 10 月非製造業指數下降至 60.3,9 月為 61.6。
  • 9 月數據為自 1997 年該指數創立以來,第二高水準。
  • 幾乎每一種服務業於 10 月均擴張。唯一下降的一項是教育,但這與秋季開學有關。

11/06 - 『雷根經濟學之父』David Stockman 顯然不這麼認,因為他認為股市即將迎來史詩般崩跌 40%。
  • 他將矛頭指向川普,因為川普不斷對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施壓,致使目前聯邦基金利率 2.13% 還是遠低於通膨,以及發動美中貿易戰,而美國有 3 成進口貨物來自中國,這勢必引起物價上漲。
  • 他估計,未來一至兩年內,S&P 500 指數將跌破 1500 點

11/06 - 波克夏執行10億庫藏股
  • 擁有超過 1000 億美元現金的波克夏 7 月時示意準備執行庫藏股,這是 6 年來頭一次
  • 波克夏以平均 312806.74 美元的價格購買 A 股 225 股,以均價 207.09 美元購買 B 股 4139192 股,總共花費 9.2757 億美元。這意味巴菲特和芒格相信執行庫藏股的價格低於波克夏的「內在價值。」
  • 2012 年 12 月,波克夏以均價 131065.62 購買 A 股 9475 股,以 88.76 美元回購 B 股 606499 股,總花費約 13 億美元。當時巴菲特和芒格決定執行庫藏股是因為波克夏改變執行庫藏股的政策,自先前只能支付較帳面價格高 10% 的收購金額,爾後放寬至 20%。
  • 自 2012 年底,A 股飆升 141%、B 股也約莫上漲 141%,相較而言 SPDR 精選金融股 ETF (波克夏是加權最重的成分股) 飆升 101%、S&P 500 指數上漲 92%,而道指上漲 94%。在波克夏於 2013 年 3 月 1 日收盤後公布先前執行庫藏股的行動後,A 股只上漲 0.1%,而 B 股下跌 0.1%。三個月後,A、B 兩股均上漲 12%。





11/09 - 美國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升幅高於預期,為六年來最快,但衡量核心物價壓力的指標降溫,強化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並未面臨通脹抬頭的觀點。
  • 數據顯示,衡量生產者物價壓力的核心指標增長放緩。10月扣除食品、能源和貿易的核心PPI較前月上升0.2%,低於9月0.4%的漲幅。與去年同期相比,核心PPI上漲了2.8%,相比之下,截至9月的12個月裡上漲了2.9%







*** 中國 ***

11/05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 (5 日) 天在演講中,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作法,並承諾會進一步降低關稅,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市場。
  • 習近平強調,各國都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總是粉飾自己、指責他人,不能像手電筒那樣只照他人、不照自己。
  • 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推動全球化,並承諾促進國內消費,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推進與歐洲、日本和南韓的貿易談判。

11/09 -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公佈,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與路透調查預估中值一致;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3%,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
  • 據路透統計,10月PPI同比增速為今年3月以來最低。
  • 分析師指出,通脹近兩月雖有反彈,且短期內仍有溫和上升動力,但鑑於國內需求減弱,通脹漲勢不足慮,對貨幣政策不會構成較大掣肘。

11/09 - 據日經近日消息,蘋果對鴻海、和碩等供應商表示,停止增加iPhone XR生產線。
  • 據稱鴻海目前iPhone XR機型開工的生產線約為45條,而準備好的產能是60條,意味著每天產量減少約10萬台,比最初期望減少20%至25%。
  • 疊加此前蘋果公佈的低於預期的業績指引,持續為蘋果概念股帶來壓力。
  • 美東時間11月1日盤後,蘋果公佈了2018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雖然EPS和營收均創最高紀錄,但對今年最重大購物季所在的四季度預期保守,第二日蘋果股價重挫近7%。


11/09 - A股午後走低,延續早盤的頹勢繼續下探,擊穿2600點收於2598.87,跌1.39%。
  • 早盤銀行股集體重挫帶動A股下,滬指開盤即跌1.22%。
  • 昨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 早盤招商銀行一度跌3.7%,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均跌超3%。



*** 歐洲 ***

11/06 - 路透社援引五位屬於歐央行管委會成員、或了解其決策思路的知情人士稱,歐洲央行決心避免用新的出資比例來干擾債券市場,政策制定者共識是在 QE 結束之際竭力做「最小改動」。
[1] 新的出資比例 vs. 再投資計劃下的新增債券購買

  •  - 一位消息稱,新的出資比例可能令德國等歐洲大國增厚已有的主導地位,義大利的比例可能相應縮小。為了不繼續傷害義大利動盪的債市,新的出資比例只會應用到再投資計劃下的新增債券購買,至少一開始是這樣。
  •  - 另一位消息則認為,新的出資比例只會應用於增量新債購買。
  •  - 第三位消息稱,新的出資比例將不斷演化,最終會逐步應用到存量債券組合中。
  •  - 德拉吉曾說過,將依據各國出資比例來決定再投資資產的分配,PSPP 項目下的再投資將依據已經購買的資產存量,而非月度購買變量數據。有分析師預計,按照新的出資比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權重會下降,代表流向這些國家的再投資資金會減少。

[2] 結束QE之後

  •  - 歐洲央行已從 10 月起將 QE 月度買債規模減半至 150 億歐元,並將在 12 月底結束規模高達 2.6 兆歐元(約合 3 兆美元)的刺激計劃。
  •  - 歐央行一再表示,將把所持到期債券的回籠資金用於再投資,以期在凈購債計劃結束後繼續為債市提供緩衝,避免重演聯準會 2013 年的「削減恐慌」。

[3] 再投資計劃的細節尚未闡明。
 - 購買比例問題

  • 據路透社統計,若排除主權信用評級太差而未納入歐央行公債購買計劃的希臘,PSPP 債券購買中義大利公債占比 18.8%,比現有的該國出資比例高出了 4.6 個百分點與法國一道成為「最被超買」的歐元區國家債券。

 - 扭曲操作不可行




  • a. 歐洲央行是否會將再投資目標對準較長期債券,即採用類似於聯準會「沽短債、買長債」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也是一大懸念。
  • b. 有消息人士稱,歐央行從夏天起就在討論這種方案的可能性,但面臨技術性的制約,例如有些國家沒有足夠的未償還長期債務用來購買。
  • c. 再投資項目目標是「市場中立」(market neutral)。亦即買債比例需要取決於各國未償付的債務規模。這就令歐央行的長債再投資計劃面臨批評,因為義大利有更高的債務庫存,但其他國家沒有而且一些國家的短期公債對經濟影響更大,例如浮動利率的住房抵押貸款等。這代表,歐央行 QE 凈買債項目停止後的再投資手段仍面臨不少難題。
11/08 - 歐盟委員會發出警告稱預計未來幾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將放緩,其下調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至1.9%。

  • 稱美國經濟政策、意大利高負債支出計畫及英國退歐是威脅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 在週四發佈的季度經濟預測中,歐盟委員會下調了對歐元區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測,並預測到2020年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
  • 在具體數據方面,其預測歐元區在2017年增長2.4%之後,今年將增長2.1%。明年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預計為1.9%,略低於此前預計的2%。而到2020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1.7%


11/08 - 隨著羅馬與布魯塞爾之間的僵局持續,歐盟開始嚴重警告「一旦退出歐元區,義大利將沒有未來。」

  • 在義大利 2019 年的預算計畫中,羅馬當局說,將把公共債務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2.4%,這可是前一任政府承諾的三倍之多。而且,在考慮了羅馬當局打算推出的所有新政策之後,歐盟委員會週四說,義大利 2019 年的赤字將達到 GDP 的 2.9%,接近歐盟 3% 的門檻。
  • 歐盟委員會說,到 2020 年,預期義大利政府赤字將達到 GDP 的 3.1%,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11/09 - 意大利週五仍堅持2019年預算草案的主體不變,儘管歐盟要求其進行修改的最後期限臨近。

  •  - 意/德10年期公債收益率差再次推升至300個基點之上。


11/10 - 全球兩大經濟體德國、日本上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前季相比可能陷入萎縮,進一步顯示全球成長可能已過顛峰,正面臨衰退風險。
[1] 路透報導,本周將公布的德國第3季GDP季比估為下滑0.1%,是逾三年來首見,日本第3季經季調GDP季比估為下滑0.3%,是今年來第二度出現負值,德、日的數據反映全球成長前景面臨風險,包括貿易戰。此外,全球景氣循環正邁入成熟階段,2017年已觸頂。
[2] 德國成長下滑主因
  •  - 汽車製造業面臨排廢新法規的困境,導致生產受阻,預期今年稍晚通過瓶頸後可望恢復成長。
  •  - 不過,德國商業銀行認為,即使如此,相較於今年上半年,德國的成長已經失去顯著動能,且沒有任何措施令德國成為更具吸引力經商地點。
[3] 日本第3季GDP萎縮
  •  - 主要也是源自一次性的因素,即颱風和地震等天災。
  •  - 全年成長率預計只會略高於1%。
  •  - 未來幾年,受勞動市場產能衰減、財政輔助措施結束以及貨幣政策可提供的刺激有限,日本的成長將逐步下滑。





*** 台灣 ***

11/05 - 〈CRS明年上路〉台商恐被雙重課稅 資金先腳底抹油 上半年匯回台灣創紀錄 (鉅亨網)

  • [1] 美版、陸版「肥咖條款」陸續上路,台灣預計在明 (2019) 年也將實施共同申報準則(CRS),並於 2020 年與其他國家做第一次的稅務資訊交換。
  • [2] 台商恐被雙重課稅,由於大陸 CRS 率先與國際接軌,因此,台商為避免被雙重課稅,紛紛將資金匯回台灣,截至今年第 2 季止,台商投資收益匯回金額累計達 4226 億元,創歷史新高
  • [3] CRS 旨在搜尋「非居民」的金融帳戶資訊。未來財政部將公告與我國商訂稅務用途資訊交換的條約、或協定進行金融帳戶資訊自動交換的國家或地區,金融機構將依據其執行盡職審查的結果,將屬於財政部公告的國家或地區居民的金融帳戶資訊,申報予財政部,再由財政部與締約國進行資訊交換。
  • [4] 而所謂金融機構所管理的帳戶資訊,包含存款帳戶、保管帳戶、特定權益或債權帳戶、及具現金價值保險契約及年金契約等,未來都會在申報範圍中。
  • [5] 值得留意的是,台灣晚於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接軌 CRS,所以受限於第一波無力跟大陸、香港交換,等於中國大陸可以看到台灣人在當地數以百萬計的資產資料,但台灣卻拿不到相對資料,而且,台商個人及其企業只要被列為大陸當地稅籍,海外帳戶極可能被完全掌握,不管是在開曼群島、瑞士存款帳戶,都可能被課稅;再加上台商在大陸所得,本來就要計入台灣所得稅,所以台商恐面臨被兩岸雙重課稅
  • [6] 其實,加入 CRS 的國家(地區)都有避免雙重課稅的安排。但台商恐遭雙重課稅的原因主要是卡在《兩岸租稅協議》懸而未決,即使《兩岸租稅協議》在 2015 年 8 月就已簽署,只差過立法院最後一關,前面卻卡在《兩岸監督條例》目前尚未完成,連帶拖累《兩岸租稅協議》遲遲無法走完最後一哩路。在《兩岸租稅協議》無法生效情況下,兩岸雙方稅務資訊無法交換,將使在大陸的台商、台幹恐遭雙重課稅,「一頭牛被剝兩層皮」,大大加重台商、台幹的負擔。
  • [7] 因此,為了避免被雙重課稅,台商今年上半年已經悄悄把資金班師回朝,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第 2 季底,光是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就高達 4226 億元占累積原始投資金額 2.38 兆的 17.73%,不但匯回比例創下歷史新高,也比去年底大增 312 億元;上市櫃公司中又以橡膠工業、電子零組件業匯回金額較大。


11/05 - 台灣央行今 (5) 日公布 10 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 4601.78 億美元,較上月底減少 2.63 億美元,特別是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 3412 億美元,月減多達 531 億美元,而約當外匯存底 74%,也較上月大減 12 個百分點,餘額和占比均創 2017 年初以來新低。

11/08 - 房地產成交量與價格雙雙築底,加上銀行房貸利率殺價搶客競爭激烈,讓公股行庫承辦青安貸款優勢不再,撥貸金額比重逐年下滑;

  •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前 9 月,五大銀行青安貸款的撥貸金額占新承做房貸比重,已跌破 2 成。
  •  - 為協助民眾降低購屋的財務負擔,公股行庫從 2010 年起開辦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業務,2016 年起貸款額度提高至 880 萬,利率也從 1.58% 降到 1.44%,減輕首購族自備款與繳息還款的資金壓力。







*** 新興市場 ***

11/05 - 里拉危機傷經濟 土耳其通膨飆升至25% 創15年新高

  • [1] 土耳其統計局今 (5) 日公布最新數據,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25.24%,創 15 年新高,使里拉崩跌危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更加顯著。
  • [2] 9 月中旬,因里拉兌美元重貶,土國央行將基準利率由 17.75%,調升至 24%,升息幅度達 625 個基點,創近 20 年新高,但當月物價仍持續飆升,CPI 年增 24.52%。
  • [3] 2018 年以來,里拉兌美元累計下跌達 30%。
  • [4] 由統計資料可得知,服飾與鞋類價格月增 12.74%、房價月增 4.15%,是導致 10 月土國通膨飆升的主因。
  • [5] 疲弱的里拉,使土耳其企業在償還外幣債務時,更加困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估算,土耳其的外債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 比重,達 5 成以上。




*** 摘要 ***

11/09 - 高盛警告:美國經濟2019年無法繼續保持高增速 (華爾街見聞)

[1] 高盛認為上市公司的加權總利潤率在2019和2020年會卡在11.2%的瓶頸。
  • 歷史經驗表明,利潤率的收縮都伴隨著經濟衰退或者銷售額負增長。
[2] 高盛的股權研究部門首席股權策略師David Kostin
  • 儘管上市公司三季度營收同比上升,這些數據並不能給市場提供強支撐。未來兩年,美國上市公司的盈利空間將被大幅擠壓。
  • 標普500的EPS同比增速會從2018年的23%大幅下降為2019年的6%和2020年的4%。
  • David Kostin的判斷基於他對利潤率的測算,他認為上市公司的加權總利潤率在2019和2020年會卡在11.2%的瓶頸。而歷史經驗表明,利潤率的收縮都伴隨著經濟衰退或者銷售額負增長。
[3] 利潤率下滑的原因:薪資、物料成本上漲、關稅不確定性
 - 薪資上漲
  • 勞動力市場收緊、業務增速放緩,上市公司的利潤率最終還是會被波及。
  • 10月美國非農的數據顯示,當月時薪同比增速3.1%(高於美聯儲預期的通脹率水平2%)創九年半最快,也是這個經濟週期以來的最高。
  • 高盛自己的薪酬草根調研也顯示,短期內薪酬上漲的壓力在累積。
  • 高盛的模型中,標普500成分股的上市公司中,勞動力成本與利潤的比重為13%。歷史經驗顯示,當勞動力成本漲幅超過通貨膨脹率、即企業無法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時,標普500公司的利潤率將收縮。
  • 高盛的預測是,每1%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都對應標普500的EPS的0.8%的損失。
 - 物料成本上升
  • 原油價格年初至今已經上漲8%
  • 三季報披露季中,不少公司在和分析師的電話會上提到原材料成本和物流費用上漲對經營的不利影響。
  • 在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的最新調研中,57%的企業主提到用工成本上升、55%提到原材料成本上升,這兩個比例都大幅高於提到自己產品或服務提價的企業主。這種缺口,通常都預示著EBIT的收縮,而高盛認為這樣的下行風險會持續到2019。
 - 全球貿易摩擦
  • 保守估計,關稅會拉低標普500的總體EPS7個百分點。高盛預計相關上市公司需要提價1%來對沖關稅的負面衝擊。



08/16 - 〈美中再度談判〉彭博:習近平與川普達成貿易協商的五大障礙 (彭博)
尋求結束中美貿易戰的外交官、企業高管和貿易談判代表反復卡在了五個具體問題上。問題是,想解決其中任何一個,都需要中國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

1. 技術轉讓


  • 美國認為,對於從汽車到航空航天的一些行業,中國要求外國公司在華成立合資企業,這事實上是強制向本土公司傳授專有技術。川普政府在調用《1974 年貿易法》第 301 條、提議對約 2,5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時,理由之一就是這種智慧財產權問題。
  • 中國否認強迫公司轉讓技術,並聲稱合資相關條件對於縮小中國與西方的工業差距至關重要。北京還將這種做法視為中國 2001 年作為發展中經濟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所保障的權利。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表示,有時,技術轉讓是公司之間用技術換取市場的一種安排。
2. 工業產能過剩
  • 與政府的密切關係,再加上有政府背景的銀行提供的寬鬆資金,推動了中國國有企業隨著經濟長期繁榮而大規模擴張。而隨著經濟成長放緩,這些工業巨頭削減過剩產能動作遲緩,使得產品在全球市場氾濫並給海外就業造成壓力。去年,中國鋼材過剩量超過了法國和德國的總產量。
  • 中國是川普引述貿易法第 232 條、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鋼鐵、鋁關稅的主要針對目標之一。雖然作為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計畫的一部分,中國一直在削減產量,但要以讓美國滿意的速度進行的話,則可能會引發大規模裁員、導致出現不安定的風險。
3. 國有企業改革
  • 儘管擁抱資本主義市場力量推動了中國的成長,但中共從未放棄對生產資料的控制。國有企業仍持有約 40% 的中國產業資產,其中包括一些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的銀行。對於川普政府所尋求的那種市場改革和私有化行為,中國沒有展現出多少興趣。
  • 事實上,讓國有企業變大變強是習近平擴大中國經濟影響力戰略的一個關鍵,一系列合併交易正在讓國家寡頭壟斷變成壟斷。減少企業數量將消滅一個控制經濟和管理風險的有力工具。中國社會科學院美中關係專家呂祥說,沒有國有企業,中國就不能再稱自己施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
4. 產業政策
  • 中國社會主義根基的另一項傳統是中央規劃產業政策,集中國家的大量資源去實現戰略目標。習近平想讓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並把完成這項任務的計畫大部分建立在《中國製造 2025》等一系列標志性政策之上。《中國製造 2025》把補貼傾斜至飛機、新能源汽車和生物科技等 10 個關鍵行業,以便在這些行業占據主導地位。
  •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將該計畫描述為對「美國才華」的攻擊,因為它讓中國公司獲得了相對波音和英特爾等公司的優勢。但中國官員認為這是一種向價值鏈上游前進的方式。
5. 雲計算
  • 網際網路使得中共對近 14 億中國公民的控制面臨嚴峻挑戰,並導致中國實施嚴格的「網路主權」制度,以更好地管理信息的跨境流動。雖然這種做法引發了美國公司的各種抱怨,但在雲計算領域尤為顯著。
  • 去年,中國要求中國數據必須存儲在境內,禁止外國公司在中國擁有或經營自己的數據中心,表面理由是為了保護隱私和智慧財產權。現在,美國官員希望中國撤銷這些限制,他們認為這些限制讓 Alphabet Inc.、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更難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市場獲得公平的占有率。



11/09 - 沙特也要“退群”?政府資助智庫正研究解散OPEC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

[1] 受沙特政府資助的該國頂級智庫正在研究拆分OPEC後對油市的影響
但這並不能說明沙特政府內部也在積極討論“近期離開OPEC”
  • 過去60年來,沙特一直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實際上的“老大”,也是組織內第一大產油國,佔據OPEC近1/3的產量份額。
  • 受沙特政府資助的該國頂級智庫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正在研究拆分OPEC後對油市的影響,但這並不能說明沙特政府內部也在積極討論“近期離開OPEC”。
  • 知悉此事的沙特高級顧問表示,這份報告將是沙特政府高級官員對OPEC進行廣泛反思的計畫一部分。沙特政府正在努力應對石油行業越來越多的場景假設,其中包括石油需求將觸及頂峰。因此沙特想提前瞭解,若是油需下降導致OPEC搖擺不定甚至解散時,市場會作何反應。
  • 該智庫總裁Adam Sieminski表示,這項研究與以往的課題沒有不同,且建立在此前的研究基礎上,主要想探討OPEC閒置產能在穩定油市時扮演的角色。此前的研究結論是,如果沒有這種緩衝,將導致更為波動的油價環境,並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本次研究也可能得出類似的結論,在實質上捍衛OPEC存在以及沙特起主導地位的合理性。
[2] 消息傳出時油價尚未收盤,美油WTI和國際布倫特油價聞訊分別跌破了61和71美元/桶,跌幅均擴大至逾1.5%。
  • OPEC若解散可能令產油國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增產,也將喪失集體調節原油供給來平緩油價波動的能力,市場擔心原油處於超供格局。
  • 最終,WTI 12月原油期貨收跌進入技術位熊市區間,收跌1美元或跌1.62%,報60.67美元/桶,創3月以來最低,也較10月初所創的四年新高回落了21%。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收跌1.42美元或跌1.97%,報70.65美元/桶,創8月中旬以來最低。
[3] 《華爾街日報》獲得了這份研究的概述
  • 發現課題主旨是“評估石油輸出國組織解體後的短中期後果”,希望探索當“石油生產國之間的協調消失時”,全球石油市場和沙特本國的財政狀況作何反應。
  • 兩個可能的場景包括:沙特等大型石油生產國相互爭奪市場份額,以及沙特利用自身巨大的石油產量來單獨維護全球油市供需平衡,以保證油價穩定。
[4] 美國
  • 特朗普不止一次公開批評OPEC人為操縱油價走高
  • 美國國會也在研究用《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NOPEC法案),將OPEC界定為非法的卡特爾組織,給美國製裁創造條件。
[5] 沙特

  • 知情人士認為,沙特也想借此機會來“採納美國的批評”。另有一名熟悉這項研究的高級顧問表示,沙特政府高級官員已經開始質疑OPEC繼續存在的長期邏輯。
  • 沙特正因記者虐殺醜聞面臨公關危機,可能想借研究OPEC解散來擺脫被指責為“壟斷”的名聲。
  • 同時,OPEC內部也展現了分裂的跡象。
  • 一些成員國不滿意沙特與俄羅斯走得過近,認為自己在政策討論中被邊緣化了。
  • 沙特與伊朗歷來是地緣競爭對手,伴隨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生效,組織內產油第一大國和第三大國關係緊張,也已經開始影響到OPEC的石油政策考量。據稱,在最近的OPEC內部討論上,伊朗指責沙特向美國屈服,而沙特有時對伊朗在理應是非政治性的石油辯論中採取的頑固態度“感到憤怒”。OPEC+計畫本週末在阿聯酋舉行部長級會議,討論2019年原油前景。

[6] 俄羅斯

  •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近期俄羅斯對明年石油產量的表態較為反覆,但核心是將自己與沙特擺在最重要地位。週三有俄媒稱,俄羅斯已開始與沙特討論明年的減產事宜,週四英國金融時報則稱,若無法與沙特達成減產協議,俄羅斯計畫明年初將日均產量增加3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