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新聞摘要 20210509

重點摘要
1. 通膨壓力,來自於供應鏈不順暢。
- 在過去全球化分工的思維下,供應鏈也追求全球化,崇尚JIT管理,追求低庫存、即時生產,以求降低庫存成本與閒置產能。然而,二個因素疊加,導致了供應鏈碎片化:
[1] 大者,為中美貿易衝突導致原本運作良好的全球供應鏈降階為區域聯盟供應鏈
- 中國因華為事件,導致中國相關品牌商大量囤積半導體相關產品,引發全球晶片產能不足
- 當歐美大國發現半導體生產自主率不足時,以國安層級要求提高生產自主率,引發半導體設備廠的潛在需求大增,問題是,晶圓代工業者,如台積電,未來要面臨的是晶圓代工競爭者增加,及歐美對於產地限制的設廠要求。
- 中國在美國的限制下,勢必大力進行進口替代,供應鏈自主,降低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
- 如,中國記憶體業者長江存儲(YMTC)擴產
- 如,
歐盟要求歐洲晶片廠商聯盟必須提高晶片生產市占率
- 如,美國要求半導體業者在美國設廠
- 但是,當中美突然又握握手的時候,多出來的產能勢必導致產業的價格破壞
[2] 小者,如疫情造成勞動力供應不穩定
- 某地突然的疫情升高,就會造成供應鏈某個環節停頓,終端產品的組裝也受到影響,供應鏈越長者,越嚴重。
- 如,印度疫情 vs. 船員
- 如,美國雞肉商、橡膠
- 如,汽車產業
- 如,美國的油罐車司機
[3] 所以,在歐美疫情逐漸緩和,而供應鏈穩定之前,搶工、搶料、搶生產線等,都會引發漲價,帶來通膨的Headline壓力。
[4] 至於聯準會認為的長期沒有通膨壓力的說法,必須等到Q3再來評估。

2. 市場開始猜測Fed在何時會開始討論削減QE
- 有6月、有8月的Jackson Hole會議、有11月的、也有2022年的。
 



*** 疫情 ***

05/04 - mRNA療法及疫苗生技業者莫德納(Moderna Inc.)宣布,今(2021)年將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支持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供應3,400萬劑疫苗,預計第四季開始發放。
[1] 莫德納
- 莫德納疫苗施打6月後有效度仍超過90%
- 已跟COVAX簽訂供應合約,會提供最多5億劑疫苗,今年提供3,400萬劑,明年則供應4.66億劑。這使COVAX庫存的疫苗增至8款,未來還有機會取得能因應變異病毒株的疫苗。
- 莫德納4月13日引述第三階段臨床數據指出,旗下疫苗在施打第二劑後,六個月內對新冠肺炎的保護力仍超過90%,對預防重症的有效力更超過95%。
- 最新公布的進度,讓莫德納疫苗朝獲得美國全面許可邁進了一步。想要獲得FDA完整核可,須經過更為嚴格的審核程序,證明疫苗確實安全有效。若順利通過,莫德納即可直接向消費者行銷疫苗,將之販售給美國個人及私人企業。
[2] 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簡稱AZ疫苗)
- 瑞典則已捐出100萬劑AZ。值得注意的是,AZ疫苗傳出會引發嚴重血栓後,瑞典3月曾暫停接種,之後雖重新開始為民眾施打、但僅限於65歲以上的長者。瑞典是歐盟第二個捐出疫苗的國家,緊跟在法國之後。
- 印度生產的AZ疫苗。印度政府因為當地疫情迅速惡化,決定限制疫苗出口。

05/06 - 印度是船員大國
[1] 當地疫情猛烈,多國禁止船隻替換曾到過印度的人員。如果此種限制持續,去年慘況可能會重演,大批船員會因為疫情受困海上。專家說,船隻無法更替水手,對供應鏈的衝擊更勝長賜輪塞船事件。
[2] 印度、菲律賓、中國是水手的主要供給國。國際航運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數據顯示,全球160萬名船員中,印度籍船員佔了24萬名。
[3] 路透社、Business Insider先前報導,印度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大疫情重災區。科學家在印度發現兩種「三重變異」的病毒株,是三種變種病毒結合成的新病毒株,當地稱之為「孟加拉病毒」。他們推測和雙重變異病毒株相比,新病毒株也許傳染力更強、更致命。三重變異病毒株已經現身印度四地,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德里。
[4] 然而,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醫學教授Paul Tambyah看法不同,他強調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三重變種病毒株更致命、更具傳染力。
05/06 -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引述官方數據指出,尼泊爾上週末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確診率高達44%。尼泊爾紅十字會主席Netra Prasad Timsina發布聲明稿表示,疫情若無法迅速獲得控制,印度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將是尼泊爾恐怖未來的預告。

05/07 - 莫德納:病毒不會消失,未來6個月恐出現更多變異
[1] 莫德納(Moderna Inc.)警告,隨著南半球進入秋冬季節,預測未來幾個月還會出現更多新冠肺炎(COVID-19)變異病毒株。
[2] 莫德納甫於5日表示,旗下疫苗的追加劑量,對分別於南非、巴西首度發現的「B.1.351」、「P.1」變異病毒株,都產生良好的免疫反應。這兩種變異病毒株已傳播至其他國家,包括美國。不過,這僅是初步數據,尚未經過同儕檢視。
[3]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顯示,印度上個週末的每日確診病例已高達40萬人,累積確診人數則超過2千萬人。印度染疫人數激增,也許是傳染性極高的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株「B.1.617」作祟。
[4] 莫德納4月13日引述第三階段臨床數據指出,旗下疫苗在施打第二劑後,六個月內對新冠肺炎的保護力仍超過90%,對預防重症的有效力更超過95%。

 

*** 央行 ***

05/02 - 葉倫
[1] 週二對華爾街日報重申她的既定觀點:通貨膨脹不是問題,但如果真的失控、FED有能力解決。
[2] 葉倫5月2日接受NBC「Meet the Press」節目專訪時表示,拜登總統提出的基礎設施、就業與家庭支出計畫分8-10年逐步實施,需求提振效果是適度溫和的。
[3] 葉倫在《大西洋(The Atlantic)》週二播出的週一預錄內容中提到,利率可能有必要調高以確保美國經濟不會過熱,即便額外支出(總規模逾4兆美元)相對於美國經濟規模而言並不算高。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甫於3月簽署總額達1.9兆美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紓困法案。

05/03 - 葉倫
周一(3日)在接受The Atlantic採訪時表示,「未來利率可能有必要調升一些,以確保我們的經濟不會過熱」。她說,支出計畫「可能會導致利率非常溫和的上調」。

05/04 - 葉倫
[1] 隨後在華爾街日報主辦的一場線上會議上予以澄清,表示:「這不是我的預測或建議」,「如果有人能體會聯準會的獨立性,我認為那個人就是我」。
[2] 葉倫表示,她並不是預測會發生通膨持續上揚的情況,但如果發生,央行有工具可因應,「可指望Fed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實施其雙重職責目標」。拜登政府已提議總規模約4兆美元的長期支出方案,接續3月時啟動、用來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的1.9兆美元方案,但市場正在論辯,拜登啟動大規模政府支出計畫可能引發物價飆漲壓力。
[3] 葉倫身為內閣成員,但內閣成員會提到利率展望是很罕見的,除了川普和他的行政團隊以外。內閣成員通常會避免觸及Fed的管轄領域。
[4] 然而葉倫在4日早上的利率相關言論已經引發美股當日跌幅進一步擴大,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0.7%,尾盤跌幅收斂。

05/04 - Fed何時開始討論削減QE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曾說過,開始削減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前,會「提前好一段時間」(well in advance)警告市場,上週還說Fed還未準備好要討論。
[1] Jefferies貨幣市場策略師Aneta Markowska、Thomas Simons
- Fed可能6月就會開始討論削減QE,這個時間點主要是基於鮑爾提到的調整後失業率(包括被分類錯誤的勞工及不再參與勞動者)。
- 該證券估計,光4月創造的工作機會就可達210萬份,這代表經調整的失業率可望在6月15-16日Fed召開會議時,輕鬆下探、甚至跌破7.5%,允許Fed官員開始討論削減QE。
[2] 德意志銀行
- 8月在懷俄明州傑克森洞(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例行年會,應是較為可能的時點,因為鮑爾等Fed官員不願嚇到市場,一直都很小心翼翼。
- 該證券稱,雖然部分Fed官員或許想在6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公開討論削減議題,但Fed高層應會等到夏季稍晚。
[3] 巴克萊
- Fed會在11月宣布削減QE的計畫,並於2022年1月正式展開。
[4] TD Securities
- 預測,Fed將於2022年3月宣布削減QE決定,但今年9月就會開始公開討論相關事宜。
[5] CNBC、Business Insider報導
- 鮑爾3日在「Just Economy」遠距會議上表示,美國經濟展望雖「明顯轉佳」(clearly brightened),但復甦狀況仍不均,讓長期以來的貧富差距問題更惡化。
[6]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ohn Williams 3日表示
- 經濟成長雖然加快,卻不足以影響Fed的寬鬆貨幣政策。
- 他說,「經濟顯然出現大幅變化、展望已然改善。不過,讓我強調,我們觀察到的經濟數據及環境,仍不足以促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改變貨幣政策立場。」
[7] 高盛:明年初起削減購債 花1年完成
- 高盛經濟學家日前指出,FOMC應該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暗示削減購債議題,然後於明年初開始減少購債規模。
- 該證券假設,FOMC每次開會都會將每月購債規模削減150億美元,這意味著Fed要花上一年才會完全停止購債。
- 高盛報告稱,在此之後,FOMC應會暫停至少一季(最好兩季),來觀察削減購債的影響,然後於2023年中左右開始考慮升息。
[8]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
- 最近也曾透露,「距離升息變得較受重視的時間點,大概還有兩年。」

05/05 -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S. Kaplan
[1] 週二接受MarketWatch專訪時表示,業界人士透露,他們不確定導致價格上漲的供需瓶頸可以在今年內獲得解決。
[2] 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任職23年

05/06 - 聯準會(FED)副主席Richard H. Clarida
[1] 週三(5月5日)受訪時表示,目前離FED設定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說,13個月前850萬名有工作的美國人現在處於失業狀態,經濟快速成長實際上是好事一樁。
[2] Clarida指出,「經濟過熱」並非FED的基線假設情境,萬一通貨膨脹率過高、FED將透過工具打擊物價。
[3] Clarida週三對CNBC說,FED並不認為現在是討論減少購債金額的時機。他指出,美國真正的失業率接近10%,未來幾個月的通膨率不太可能延續至明年。

05/06 -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
[1] 週三表示,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稍晚出現重大改善、屆時才能開始縮減購債額度,現在還不是開始討論減碼的時機。
[2] 今年的通膨上升趨勢可能僅是暫時現象。



*** 股市 ***

05/04 - 台股
[1] 昨(3)日大跌逾300點後,今(4)日開高後雖一度上漲逾百點,但隨即翻黑下殺,主要係先前強勢的台玻、長榮、慧洋-KY、中鴻等原物料及航運人氣股出現重挫,加上喊出天價的聯發科仍屬拉回走勢,且富邦金也未延續昨日的強勢,使加權指數盤中一度狂瀉逾500點,但急殺後亦有買盤進場,加上晶圓雙雄穩盤、聯發科留長下影響,使加權指數跌幅收斂
[2] 終場下挫288.57點或1.68%,收在16,933.78點,失守月線和萬七大關,成交量則爆出6,642億元的新天量,再度刷新成交量歷史紀錄。

05/04 - 釜山港嚴重壅塞
[1] 南韓的最主要港口,近來嚴重壅塞,卸貨場幾乎爆滿,快要沒地方放置貨櫃。塞港讓船隻必須花更長時間才能靠岸,加劇貨船供不應求的慘況,導致南韓往來歐美的貨櫃運價突破歷史新高。
[2] 現代釜山新港碼頭(Hyundai Pusan New Port Terminal、HPNT)是釜山最大的碼頭之一,當地一望無際的卸貨場上,通常只有三層高的貨櫃層層相疊。不過如今船隻大塞港,堆疊的貨櫃高度一口氣變成六層,儘管如此,起重機仍舊快找不到空地安放貨櫃。
- HPNT人員表示,600名員工一天三班,24小時無休工作,仍然無法處理碼頭的爆量貨櫃。釜山港灣公社(Busan Port Authority)高層說:「六層高的貨櫃已經堆了好幾週,卸貨場快要爆滿。要是哪天卸貨和物流癱瘓,我們一點也不訝異」。
[3] 釜山當局表示,3月份該港吞吐了超過200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打破2006年新釜山港開港以來的歷史紀錄。業界觀察家說,如果貨櫃量維持在當前水位,今年全年釜山港將處理240萬個TEU,幾乎是2015~2019年平均值的三倍。交易員說,釜山港壅塞,「船隻想靠岸停泊,至少得等上一天。船隻不足引發的貨物危機,已經造成物流困難,勢必會傷害南韓出口」。
[4] 塞港不只讓貨物進不來,南韓貨品也出不去
- 許多外國船運商和中國業者簽訂了短期現貨合約,為了替陸廠運送更高價的商品,直接跳過釜山港,讓韓國船隻短缺更為嚴重。釜山港官員說:「韓國小型出口商找不到貨船,別無選擇只能把貨物留在碼頭,或是另尋附近的私人經營儲貨場」。
- 供不應求之下,南韓往來歐美的航運運價改寫空前新高。目前從南韓運送一個40呎標準貨櫃(FEU)到美東,運費高達6,419美元、刷新歷史紀錄。從南韓到美西的FEU運費,也衝上5,023美元的歷史新高。

05/05 - 三家晶片大廠表示,重複下單可能會影響本季業績,警告第二季或第三季恐有修正。
[1] Barron`s 4日報導,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Power Integrations本季財測疲弱。
[2] 美系外資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報告指出,重複下單是財測欠佳的主因。公司擔心搶不到料,到處下單購買同一零件,之後可能會取消不需要的訂單,這會傷害晶片商的業績和股價。

05/05 - 美國輪胎製造巨擘固特異輪胎(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1] 橡膠也可能陷入稀缺困境、導致輪胎供應偏低。不過,強調,手上仍有足夠庫存、可抵禦橡膠短缺威脅。
[2] CNBC報導,橡膠最近面臨供給低迷疑慮。
- 彭博社曾於4月14日引述業界人士報導,橡膠價格即將展開為期數年的多頭循環,因為洪水、枯葉病重創供給,價格大跌也讓割膠工人沒有種植新樹的誘因。
- ABC旗下電台WJRT-TV則於4月15日報導,密西根大學弗林特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Flint)經濟學教授Chris Douglas表示,橡膠樹容易受到天候影響,主要生長於泰國等溫暖的熱帶地區,而這些地方顯然面臨洪災威脅。另外,一些導致樹葉枯萎的疾病,也干擾了橡膠樹的採收與生長。
- Douglas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干擾中國經濟、需求隨之乾涸,由於工廠因疫情關閉,沒有人來購買橡膠。如今中國經濟領先美國重啟,工廠也開始重建橡膠庫存、彌補損失產能,這導致美國供應陷短缺、意味著價格可能攀高。
- Douglas警告,短缺問題可能延續數年,因為橡膠樹要生長七年才成熟。

05/05 - 中國記憶體業者長江存儲(YMTC)擴產
[1] 儘管目前晶片荒嚴重,NAND flash市場欣欣向榮,但是隨著長江存儲等陸廠增產,全球業者已經開始為晶片「大氾濫」(massive glut)預做準備。外界估計,明年NAND flash價格可能受壓,市況或轉為供給過剩。
[2] 日經新聞5日報導,兩名知情人士透露,長江存儲計畫在今年下半讓記憶體產量成長兩倍、至每月10萬片。若以晶圓片數計算,該公司在全球NAND flash的市佔將增至7%。
[3] Trendforce表示,以位元數計算,長江存儲在全球NAND flash市佔,2021年估計為3.8%,2022年將增至6.7%。對一家兩年前市佔幾乎為零的公司來說,此種增幅相當陡峭。作為對照,NAND flash龍頭三星電子,市佔為34%。Trendforce分析師Avril Wu說:「我們估計明年起,長江存儲將能影響整體NAND flash的市場價格,而且市場也許會有供給過剩的問題」。
[4] 去年全球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把大連的NAND flash業務賣給韓廠SK海力士,可能就是預見未來會供給過剩,因此退出此一市場。
[5] 長江存儲有能力撼動中國市場。該公司記憶體已經用於陸廠生產的USB卡和固態硬碟(SSD),TechInsights分析師Jeongdong Choe說,如果中國OEM代工廠採用長江存儲科技,「該公司有望顛覆NAND市佔」。

05/05 - 歐盟將尋求半導體製造市占率
[1]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在受訪時指出,過去數十年來,歐洲天真、毫無保留地將大部分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外包,當前困擾著汽車製造商和電子產品供應商的全球晶片短缺現象證明、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他說,為了滿足產業需求,歐洲希望奪回過去的生產市佔率。
[2] Breton表示,歐洲晶片廠商聯盟必須決定如何提高20奈米至10奈米晶片的設計和生產,這些晶片比歐洲目前製造的多數晶片更小、功能更強大。至於被形容是難如登月的2奈米目標,Breton坦承最好是跟合作夥伴攜手努力。
[3] Thomson Reuters報導,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執行長Jean-Marc Chery週二表示,意法認為沒有必要加入歐盟半導體聯盟。

05/05 -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敦促台積電等台灣晶片業者優先滿足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以盡速緩解晶片短缺對汽車產業造成的衝擊。
[1] 雷蒙多稱,由於汽車製造業在美國創造大量工作機會,美方正努力與台積電等台灣晶片大廠協商,以優先滿足美國汽車業的需求。
[2]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 Motor)上週警告,晶片短缺對該公司造成的損失,估計落在25億美元,並導致第二季產量削減一半,全年產量損失約達110萬輛。福特預計,今年夏天時,全球半導體短缺問題有望緩解,但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完全解決。
[3] 今年4月12日,拜登政府召開半導體供應鏈會議,邀集福特、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Alphabet及半導體龍頭Intel等企業高層,為全球晶片短缺影響汽車業商討對策,並承諾提供5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美國晶片製造及研究。
[4] 外媒先前報導指出,全球晶片短缺主因是疫情使遠距工作、教學需求大增,大幅帶動電子終端產品需求,包括家用遊戲機、智慧型手機等產品。此外,晶片短缺也嚴重影響汽車產業,原因是新型汽車搭載輔助駕駛、動力電池管理及各種安全系統,需要採用大量晶片。

05/06 - Alphabet、谷歌(Google)
[1] 執行長Sundar Pichai週三(5月5日)透過電子郵件宣布,五分之一員工將可永久在家上班、另外的五分之一可以轉移到新辦公地點,剩餘的六成員工將留在原有地點工作。谷歌員工必須申請更換上班地點、是否核准將交由直屬上司決定。
[2] Pichai透過電郵表示,谷歌員工每週只需三天進辦公室,其餘兩天由員工自行決定工作地點。此外,只要直屬上司批准,谷歌員工每年可以有4週時間自行選擇工作位置。這是為了給員工在夏季和假期旅行方面更多的安排彈性。
[3] CNBC週三報導,谷歌發言人表示,今年9月底以前員工都可以繼續在家上班。
[4] Alphabet Inc.財務長Ruth Porat 4月27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Alphabet正在評估混合式工作(在家上班、進辦公室工作)模式。

05/06 - 南韓科技業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壓力
[1] 南華早報6日報導,南韓科技巨擘選邊站的代價極為高昂
- 3月份南韓的半導體出口,60%銷往中港地區。
- 2020年上半,中國佔三星總營收的27%
[2] 今年4月,南韓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在首爾和釜山市長大選慘敗,倘若此種情況在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重演,由保守派的國民力量黨勝出,外交政策可能會跟著改弦易轍。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副教授成曉河(Cheng Xiaohe)指出,文在寅的北韓政策和中韓看法,與中國較為相近,使得美中競逐時,中韓仍能維持較佳關係。
- 但是保守黨不一樣,他們通常對中國較有戒心,也比較親美。倘若美中繼續高度競爭,南韓和中國的關係可能變得較為疏遠。
- 成曉河說,不管情況為何,南韓「高度可能」被捲入美國的科技推拉。他說:「盱衡整體趨勢,只要華府在南韓政策上不犯大錯,南韓遲早會落入美國的晶片軌道」。
- 文在寅的前國安暨外交顧問Moon Chung-in表示,如果三星或SK海力士主動或被迫切斷與中國市場的往來,這些公司和南韓經濟將蒙受「巨大傷害」。
- 2016年南韓與美國攜手佈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THAAD)是前車之鑑,當局中國祭出禁韓令報復,南韓旅遊業遭受重創,樂天百貨也因在中國頻遭抗議,被迫撤出。

05/06 - 美國缺油罐車司機
[1] 美國疫苗施打進展迅速,預料今年夏天可能有報復性出遊潮。
[2] 業界人士警告,去年油價崩盤掀起油罐車司機的離職潮,今年可能沒有足夠司機能夠運送汽油至各地加油站,部份地方也許會無油可加,將推升燃油價格。
- 去年年初疫情封城,汽油需求幾乎停擺,許多油罐車司機被迫轉業或退休。
- 要尋找新人力補足缺口並不容易,駕駛油罐車需要商用駕駛執照、油罐車執照、危險物質處理執照,很難在夏天旺季之前立刻補上。
- NTTC人力委員會的Holly McCormick指出,司機短缺另一原因是,疫情導致許多油罐車駕訓班在去年年初關閉,也讓新進司機的供給出現斷層。
[3] 美國全國油罐車運輸協會(National Tank Truck Carriers、NTTC)表示
- 合格司機不足,今年夏天可能有20%~25%的油罐車閒置在停車場。
- 2019年同一時期,只有10%油罐車閒置。NTTC執行副總Ryan Streblow表示:「駕駛短缺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疫情讓問題更為惡化」。
[4] 目前汽油需求已經回到2019年同期的97%
- Oil Price Information Service首席石油分析師Tom Kloza說,眼看夏季旅遊季將至,渡假勝地的加油站最可能出現汽油荒。今年春假,佛州、亞利桑那州、密蘇里州西北部,就傳出零星的缺油事件。他擔心今年夏天就算只有少許加油站缺油,也可能引發恐慌性的加油潮。他說:「想像一下颶風過後的廁紙囤貨潮和加油潮,這種情況可能再次上演」。
- Kloza強調,汽油需求暢旺,會讓缺油更為嚴峻。部份人士預測,今年夏天的汽油需求,可能會首度突破每日1,000萬桶。Kloza指出,不用太多,只要從眾行為就可能釀成汽油荒。目前美國平均汽油價格為每加侖2.89美元,較一年前提高60%,估計今年夏天上看3美元。倘若墨西哥灣沿岸遭颶風侵襲,或是供給出現其他干擾,油價可能會飆得更兇。

05/06 - 最大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A.P. Moller Maersk A/S)
[1] 最新公布的第一季(1-3月)淨利創歷史高。公司並宣布5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預測至今(2021)年底為止,貨櫃航運產業都會是順風。
[2] 馬士基5日表示,Q1財報表現「異常強勁」,主要是受到運費高漲、需求強勁的帶動。經濟走出疫情谷底,復甦速度加快,使得全球需求近月飄升。Q1期間,馬士基的運費增加35%、海洋運輸量則成長6%,主要是拜亞洲至西方國家的航運需求大增之賜。
[3] 馬士基執行長Søren Skou透過聲明表示,全球供應鏈面臨瓶頸、貨櫃與運能短缺,使得運費於Q1攀高。他預測,當前的產業動能可望延續至第四季。
- 他說,從亞洲運至北美的出口量Q1激增40%
- 貨櫃船如今得在洛杉磯港口外等待16天才能卸貨
- Skou透露,馬士基已挪出經費,準備購買更多貨櫃,但目前並無訂購更多貨船的計畫。
- 他預測,蘇伊士運河卡船事件造成的船隻壅塞瓶頸可望於6月底前解除。
- 馬士基原本認為貨櫃航運超乎尋常的市況Q1就可恢復正常。
[4] 美國貨運代理和報關經紀商Flexport直指,業界對於即將來襲的貨物海嘯(tsunami of freight)憂心忡忡。
- Flexport全球遠洋副總裁Nerijus Poskus 4月26日接受American Shipper專訪時警告,跨太平洋的貨櫃航運短缺問題仍在繼續惡化,情況前所未見,貨物如海嘯般來襲。他說,跨太平洋航線的5月運能基本已賣光。「我們有個客戶急需於5月把貨送上船、每櫃願付15,000美元,但我卻無能為力,而本公司已是間能夠運輸許多20呎櫃(TEU)的經紀商。如今價格已非總是重要。」
- Poskus表示,跨太平洋進口量已達疫情來襲前的1.5倍。由於進口成長率遠高於零售,他認為這應是業者在重建庫存。考慮到積壓貨物及重建庫存需求,Poskus預測「今年底前價格會維持高檔,貨運也將持續掙扎。而在此過後,又會迎來2022年中國農曆新年高峰。」
[5] The Loadstar 4月20日報導,馬士基告知客戶,亞太地區強勁的貨運需求,可能延續整個第二季。
- 馬士基當時表示,空櫃短缺依舊是亞洲業界普遍面臨的挑戰,預測本週及下週的「影響最大」,因為「運回亞洲的空櫃遭延遲、進口申報率下降。」
- 馬士基直指,這會影響中國及南韓釜山的港口;舉例來說,雖然其20呎櫃的庫存很充裕,40呎櫃卻供不應求。

05/06 - 台積電(2330)打算擴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 (消息人士透露)
[1] 原本計畫在當地興建1家晶圓廠,現在可能會擴大成總共打造6家晶圓廠。
[2] 一位對此事有直接了解的人士告訴路透,台積應美國要求擴廠,但是他不願提供更多細節。他說:「美國下達要求。台積電內部計劃最多打造6家晶圓廠」。目前還不清楚額外新廠的產能和投資計畫,也不知道會採用何種製程。
[3] 第二名知情人士說,台積在亞利桑那州取得首家工廠用地時,就確保有足夠空間可以增建新廠。他說:「這樣他們可以打造6家晶圓廠」。第三名人士是參與亞利桑那項目的台積供應商,他說台積透露,將在未來三年興建6家晶圓廠。路透無法證實此一時間表。
[4] 對於上述消息,台積引述總裁魏哲家上個月法說會的說法
- 重申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將在2024年量產,每月產量為2萬片,採用5奈米製程。
- 台積表示:「實際上,我們在亞利桑那州取得了面積廣闊的土地,能提供彈性,進一步擴廠有其可能,但是我們會先讓第一期廠房量產,然後依據營運效率和成本經濟,以及客戶需求,決定下一步要怎麼做」。
- 問到美方是否授意擴產,台積回答「不確定」這是什麼意思,強調會依據營運效率、成本經濟、客戶需求做出決策。
- PhoneArena 4月30日報導,根據《Phoenix Business Journal》報社的消息,台積已經聘僱了亞利桑那州廠的首批人員,部份員工將飛往台灣受訓。250名獲聘者將在晶圓廠和人力資源部門工作。

05/07 - 微控制器(MCU)暨類比IC供應商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1] 美國股市週四(5月6日)盤後公布2021會計年度第4季(截至2021年3月31日為止)財報:營收年增10.6%(季增8.5%)至14.6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非依照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每股稀釋盈餘年增26.7%至1.85美元、創歷史新高。
[2] 微芯預估本季庫存天數介於107-112天之間。作為對照,截至2021年3月31日為止的庫存天數為112天。
[3] 微芯科技執行長(CEO)Ganesh Moorthy表示
- 在他從事半導體產業的40年期間、從未經歷過供需比現在更失衡的時期。
- 因應當前情勢,微芯推出「優先供應計畫(Preferred Supply Program, PSP)」、提供客戶下單(至少12個月內不得取消)後六個月取得優先供貨資格。
- 客戶與通路商對PSP的反應超乎微芯的預期、高達44%的積壓訂單出自PSP,部分產能最吃緊類別幾乎全部出自PSP。

05/07 - DRAM巨頭---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Micron)在美國吃上官司,遭控串謀操控DRAM價格。
[1] 美國律師事務所Hagens Berman 3日向美國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提出消費者集體訴訟官司,指控DRAM業者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等聯合哄抬DRAM價格。該律師事務所的訴狀寫到,這三家公司掌控了接近100%的DRAM市佔,共同把DRAM價格拉高兩倍牟取暴利,美國消費者為此蒙受傷害。
[2] 南韓晶片業不同意Hagens Berman指控,TrendForce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為止,三星電子的全球DRAM市佔為42.1%、SK海力士為29.5%、美光為23%,儘管三者合併市佔超過9成,不過這是市場公平競爭的結果,沒有串謀之事。
[3]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Hagens Berman首次做出類似舉動。該事務所在2018年4月、2019年10月均曾提告。2018年的告訴在2020年12月遭法院駁回。


 
*** 債市 ***

05/05 - 貝萊德(BlackRock)全球固定收益部投資長Rick Rieder週二(5月4日)受訪時表示,每位客戶都說美國經濟過熱。
[1] 贊同聯準會(FED)的觀點:多數的價格上漲是暫時性質。不過,他認為FED可能得調整政策作法、特別是資產購買,因為寬鬆的時間越久、退出的動作就有可能會更激進。
[2] 數據
- FED 4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28日為止的59週期間,FED直接持有的美國國債餘額累計增加2.49兆美元。
- 供應管理協會(ISM)5月3日公布,2021年4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當中的價格指數跳升4個百分點至89.6%。過去三個月以來,價格指數始終處於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當時創下連續5個月高於80%的紀錄。
- 美國4月製造業PMI下跌4個百分點至60.7%。其中,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交貨、庫存等分項指數分別下跌3.7個百分點、5.6個百分點、4.5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4.3個百分點。
- 2021年4月美國製造業客戶庫存指數下跌1.5個百分點至28.4%、連續第2個月處於1997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的相對低檔,同時也是連續第9個月處於歷史低點。
- 受訪的電腦與電子產品供應商指出,多數供應線產品價格似乎出現普遍上漲現象。
-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4月26日公布,2021年4月德州製造業當中的原物料價格指數自66.0升至71.4、逼近歷史最高紀錄,成品價格指數上揚7點至39.1、創歷史新高。
- 德州製造業薪資福利指數4月大漲9點至37.1、創歷史新高。

05/06 - 週三(5日)美國公債殖利率小幅走低,原因是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幅度稍嫌薄弱。至於先前通膨利空引發美債殖利率上揚,影響已逐漸散去。
[1] MarketWatch報價顯示,紐約債市5日尾盤時,對聯準會(Fed)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不大,保持在0.157%;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0.7個基點至1.584%,連續4個交易日走跌;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0.6個基點至2.258%。(註: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2] 週三公佈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弱於預期,但仍保持在擴張區間。
- 「小非農」的ADP就業數據顯示,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74.2萬人,增幅低於道瓊(Dow Jones)調查所預期的80萬人,但高於3月增加的56.5萬人。      
-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報告顯示,美國4月ISM非製造業指數從3月的紀錄高點63.7降至62.7。指數高於50表示非製造業景氣處於擴張。
 


*** 黑色金屬 ***

05/07 -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銅5月6日盤中最高達到每噸10,117.50美元,已經接近2011年2月的歷史新高價位每噸10,190美元
[1] 需求端
- 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報告認為,當前銅市的多頭與十年前有些許不同,那就是買盤更多是來自於美國與歐洲,因對於需求的前景非常樂觀,而十年前的多頭市場則幾乎都是受到最大消費國中國大陸的需求所帶動。
- 豐業銀行指出,美國政府推出2.25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方案,無疑將是帶動銅需求的一大力量;另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下半年中國政府可能會有一些降溫房市的舉措,包括削減信貸等,這將會令大陸的銅需求跟隨降溫。
-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分析師布里斯曼(Daniel Briesemann)報告表示,銅市的長期前景良好,未來幾年銅價有望繼續走高,因全球轉向電動車、風電以及太陽能等減碳的趨勢,將會帶動金屬需求的增加。
[2] 供應擔憂也助長銅價
- 主要來自於兩大銅產國智利與秘魯,除了產量受到疫情衝擊之外
- 智利已經研擬提高礦業開採權利金
- 秘魯6月將舉行大選,提高礦業稅也是候選人的一大議題。
[3] 目標價
- 曼氏資本市場(ED&F Man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梅爾(Edward Meir)預估,5月份銅價將維持上行軌道,預期價格將介於每噸9,580-10,320美元之間。
- 澳盛銀行(ANZ)則是將短期的銅價目標上調至每噸10,750美元。
[4] 中國與澳洲近期關係緊張也影響到銅市的供應鏈
- 澳洲原本是大陸第五大的銅礦進口來源國
- 但由於兩國的緊張,2020年12月,大陸進口澳洲銅精礦的數量為零,這是逾16年來大陸首度沒有進口澳洲銅精礦,今年來也持續沒有進口澳洲銅精礦。
- Wood Mackenzie報告預估,今年澳洲將有100萬噸的銅精礦需尋求銷往其他市場,而大陸則將對其他地區採購更多的銅精礦來彌補。
- 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5月6日宣布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稱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系列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
- 此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稱有悖對外戰略,取消了澳大利亞地方政府和中國簽署的有關「一帶一路」的協議。
(Stephen:這樣對於散裝航運的運量,又是個壓力,支撐散裝航運的運價。但,對銅價的影響是?到港價?)

05/07 - 運往中國的鐵礦砂(含鐵62%)現貨價於週四飆上每乾公噸(Dry Metric Ton)202.65美元,創有史以來新高,並較去年12月31日的價格大漲約27%。
[1] 美國熱軋鋼捲價格在去年下探至每噸460美元附近後,目前價格已回升至1,500美元左右,創下歷史新高。
[2] 去年3月,受破產疑慮影響,美國鋼鐵(U.S. Steel)(X.US)股價跌至紀錄新低,但在短短12個月內大幅反彈200%,紐科鋼鐵(Nucor)(NUE.US)也在今年飆漲了79.90%。
[3] 《Barron’s》根據Sentieo.com分析師共識預期,分析美股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鋼鐵公司。分析結果發現
- 以2022年自由現金流估算,最便宜的是拉丁美洲鋼鐵製造商Ternium(TXL.US),目前股價不到2022年每股自由現金流的3倍。
- 其次是巴西採礦巨頭淡水河谷(Vale)(VALE.US),目前股價僅2022年每股自由現金流預估值的3.4倍。
- 最貴的則是金屬加工商Reliance Steel&Aluminium(RS.US),現行股價幾乎是2022年每股自由現金流預測的8倍。
[4] 瑞士信貸分析師Curt Woodworth日前報告,
- 美國鋼鐵及鐵礦開採商Cleveland-Cliffs(CLF.US),列為原物料股首選,理由是全球鋼鐵市場火熱。過去1個月,包括北美、歐洲和中國等主要市場的扁鋼價格均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全球需求十分強勁,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