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新聞摘要 20170725

重點摘要
1. 不錯的文章
 - 07/24 - 如今的市場對宏觀交易是個災難 那些市場傳奇都在虧錢 (華爾街見聞)
 - 07/18 - 分析:"家底"都抖出來了全球央行還能做什麼? (路透)
2. 全球主要央行不斷釋出超寬鬆貨幣已經,或即將,轉向的訊息,但股市仍勇往直前。Why?
 - 如果仔細看基本面 (經濟數據、公司獲利) 有雜音但都未見明顯轉差
 - 市場波動性如此之低
 - 信用市場利差如此之薄;以言市場擔心的德意志銀行、南歐的部分銀行,也都陸續得到注資和接管
 - 利率又還沒有明顯上漲
 - 政治上,大家有了川普之後,應該也都見怪不怪,警覺性也在下降。
3. 有什麼大跌的理由呢?最大的風險就是槓桿在加大,但是槓桿不是造成風險的主要原因,是景氣/獲利下滑,槓桿是擴大它的影響。 


DXY

07/18 - 美國共和黨試圖改革或廢除奧巴馬醫保(Obamacare)的努力週二在美國參議院失敗,總統特朗普以及共和黨七年來一心推進的計劃深受打擊

07/20 - 勞工部公佈,7月15日止當周經季節調整後的初請失業金人數下降1.5萬人至23.3萬。這是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分析師原預計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24.5萬人。目前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第124週低於30萬關口,這是1970年以來最長的持續紀錄,而當時就業市場規模較小。動力市場接近充分就業,失業率處於4.4%的低位近期初請失業金人數有所上升,分析師將其歸因於汽車廠商關停生產線進行年度設備更新。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的四周均值下降2,250人至24.375萬人。

07/21 - 路透最新季度經濟調查中隱含的一項預測是,全球幾乎所有最大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未來兩年將下降。同時通脹也將維持溫和,部分情況下甚至會低於目標。這兩項調查結果均顯示,各央行當前持謹慎態度是有道理的。就像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周說的那樣:"我們還沒實現目標呢。"路透對全球46個經濟體的調查過去幾年一直都比較準確。



EUR

07/20 - 歐洲央行週四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變,管委會甚至沒有討論縮減刺激計劃的議題,暗示不到最後時候,歐洲央行不會做出縮減購債計劃這一不可避免的決定。
 -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維持了在必要時將延長購債計劃,或擴大購債規模的承諾。他還表示,央行甚至沒有要求內部委員會準備調整刺激舉措的可選方案。決策者只會在秋季重新評估購債計劃,德拉吉說。
 - 德拉吉上月在葡萄牙辛特拉的講話暗示,歐洲央行不久將開始收緊政策,過去一個月這在金融市場掀起了一輪小規模震盪。吃一塹長一智,德拉吉今日的講話措辭十分謹慎,盡量避免對央行下一步行動做出任何暗示,他強調稱,需要堅持和耐心,等待通脹回升至目標水平。

07/24 - 四位直接知情消息人士指出,歐洲央行決策高層認為,10月是決定資產購買計劃命運的最可能時機,而央行內部人員提出的另一可能選擇--12月,則被視為時間太晚。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到9月7日歐洲央行召開會議時,可取得的重要數據很少,決策高層可能也不放心在德國大選前作出重大變動。"所有跡像都指向是10月,"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9月可以作為決策依據的資訊很少...12月又太晚了。"歐洲央行未予置評。



AUD

07/21 - 澳洲央行副總裁德貝爾(Guy Debelle)週五發出明確信號,澳洲利率仍將在紀錄低位維持一段時間,使預期鷹派傾向人士措手不及,並導致澳元從兩年高位回落。加拿大央行上週將政策利率上調至0.75%後,有關澳洲升息的臆測升溫。德貝爾在阿德萊德一場活動的講話,對這類臆測大潑冷水。"正如澳洲政策利率不需要降至全球其他地區的極低水平,其他央行升息也不必然代表澳洲政策利率需要調升,"德貝爾表示。


JPY

07/20 - 日本央行週四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但再次推遲實現2%通脹率目標的預估時間,從而強化了在縮減大規模刺激舉措方面,日本央行將會明顯落後於全球其他主要央行的預期。
 - 隨著強勁的出口和民間消費暗示經濟穩步溫和復蘇,日本央行小幅上調增長預測,對經濟的看法也比上個月更樂觀。
 - 但物價增長疲弱不振,迫使日本央行下調通脹預測,凸顯其面臨的挑戰。日本央行試圖推高通脹,鼓勵消費者增加支出。
 - "日本央行束手無策。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醞釀升息並縮表,而日本央行向相反方向走去,所傳達的信息似乎是,日本央行準備無限期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東海東京調查中心分析師Hiroaki Muto說道。
 - BOJ's battle with deflation





07/24 - 如今的市場對宏觀交易是個災難 那些市場傳奇都在虧錢 (華爾街見聞)

[1] 對於採用全球宏觀投資策略的基金經理來說,如今的金融市場越來越難做了。
 - 前世界銀行投資總監Mark Spindel過去三十多年都在關注追蹤經濟趨勢、貨幣政策及動向、全球政治局勢,但如今,低波動性、算法交易崛起和諸多因素摻雜在一起,讓他對市場倍感困惑:宏觀預測明明是正確的,但市場表現卻和預期大相徑庭。"政治和經濟混亂日益加劇,我感覺追蹤市場越來越難了。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集中在對貨幣和政治的理解上,而我現在卻很難完全搞清楚它們。"他對美國媒體說。事情開始出錯始於兩年前。即使夜半三更在家裏沙發上追蹤宏觀事件、做交易,但Mark Spindel還是在英國退歐和中國令貨幣大幅貶值這兩件事上押注錯了。最終,Mark Spindel選擇了放棄,他把創建了9年的宏觀策略對沖基金Potomac River Capital關閉了,返還了外部投資者的資金。
- 就連當年讓宏觀策略對沖基金名噪一時的索羅斯家族也未能幸免——他們今年幾乎沒賺到錢,而且投資回報率明顯低於管理費更低的指數基金。由於全球宏觀交易提供的賺錢機會太少,新上任的首席投資官Dawn Fitzpatrick正帶領基金轉型。
- Andrew Law領導下的Caxton Associates出現10.4%的創紀錄虧損。 Alan Howard的對沖基金Brevan Howard今年上半年虧損5.2%,為史上最差。傳奇投資經理Paul Tudor Jones的基金上半年虧了2.5%。就連Louis Bacon這樣的交易老手也沒能躲過賠錢之災,Moore Capital Management下跌了2%。

[2] 根據Hedge Fund Research Inc. 的統計,宏觀基金創下了2013年以來最糟糕的上半年業績,平均虧損幅度在0.8%,僅6月就虧損了1%。過去五年,這類基金年均收益率還不到1%。Hedge Fund Research Inc.的數據顯示,整個對沖基金行業上半年收益率為3.7%,6月份幾乎沒賺到錢,過去五年的年均回報率在4.9%。

[3] WHY?為何宏觀策略對沖基金的表現如此慘淡?
 - 按照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大兒子羅伯特·索羅斯(Robert Soros)的說法,是因為現有交易大部分依賴於程序化算法,而定量模型的趨勢預測越準確,宏觀交易就越難獲得盡可能高的正投資收益。
 - 以往多年,金融市場信息透明度越低、效率越低的時候,少數掌握了較多市場信息基金經理就發了大財,比如喬治·索羅斯。那時價格趨勢比現在容易判斷,他們使用較高的杠杆,當然競爭者也少。

[4] 事實上,就連量化基金也在剛剛過去的6月都損失慘重
 - 如今,基金行業面臨嚴重的技術衝擊,這種技術正在更快、更廣泛地傳播信息,一些程序化算法幾乎可以立即發現並捕捉到價格異常,而且這類基金追蹤市場趨勢的成本也更低廉。
 - 一些基金經理表示,人類與計算機算法競爭挑戰太大了,這類技術是短期價格變動的主推手,其投資風格更短線、造成的市場波動幅度更大
 - 事實上,就連量化基金也在剛剛過去的6月都損失慘重。法興數據顯示,在6月26日至7月7日的兩周裏,CTA基金下跌了5.1%,是2007年以來的最差表現。顯著風險平價指數(Salient Risk Parity index)同期下跌1.8%,是4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 甚至量化交易界大牛文藝復興科技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旗下的三家基金也在6月遭遇重創,錄得2.5%至4.5%的虧損,此前它們還曾獲得兩位數的回報率。詳細內容請點擊《六月以來發生了什麼?量化基金慘遭重創,連文藝復興都難逃巨虧》。
 - 低波動性被視為導致宏觀策略基金失利的重要"元凶"之一,投資者無法從追蹤市場趨勢中獲利,也就無法捕捉到短線獲利良機。



07/24 - 分析:中國債務疑慮可能縈繞美聯儲政策會議 (Reuters)

[1] 2015年9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提到中國風險是其推遲10年來首次升息的主要原因。隨著中國大批債務將在未來幾年到期,美聯儲決策時可能必須再度考慮中國因素。兩年前,正是中國股市崩跌、人民幣意外貶值和外匯儲備下降震動金融市場並促使美聯儲推遲升息,但美聯儲畢竟在三個月後實施了升息,並在其後進一步緊縮了政策。

[2] 現在,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的美元計價債券正在滋生風險,可能促使美聯儲在升息時更要三思而行,即便其他主要央行放風要轉變超寬鬆貨幣政策。

[3] 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自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發行的美元計價債券未償還總額增長將近19倍,達到略高於5,000億美元的水平自2015年12月以來,增幅接近50%。
 - 中國發行美元計價債券的規模目前占到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總規模的將近三分之一,高於2015年9月時為四分之一,在美聯儲2008年12月首次開始印鈔計劃時還不足5%。
 - 根據BIS數據,中國發行的美元計價債券有五分之一將在一年內到;湯森路透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到期的債券超過一半
 - 如果美國借款成本因美聯儲退出其非傳統貨幣政策而開始升高,那麼債務將必須以更高的成本展延,這會蠶食中國的實體經濟。

[4] 對美聯儲來說,美聯儲不認為中國的美元債務目前有任何風險。
 -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柯普朗(Robert Steven Kaplan)週五在墨西哥市表示:"中國...它們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仰賴外部債務"
 - 中國的美元舉債有很大一部分是有經濟考量的--像是企業為海外投資項目進行融資。
 - 美元融資環境仍穩定,從歷史標準來看指標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仍處於低位,儘管2015年9月以來美聯儲升息四次。

[5] 對很多分析師來說,目前更大的風險不是中國的美元債務,而是其本幣債務。
 - 評級機構估計,中國本幣債務接近其經濟規模的三倍。
 - 被迫去槓桿化可能使人民幣貶值壓力重燃,受美元流出影響,儘管資本管控舉措幫助緩解這種風險。
 - "雖然市場總體上相信資本流動已經穩定,人民幣貶值的最糟糕情況已經過去,但現實可能恰恰相反,"大和資本市場亞洲(除日本)首席經濟學家賴志文表示。"隨著美元債務增多,資本外流壓力只是被推遲了。這種壓力在增加,而非降低。最終可能導致人民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07/23 - 焦點: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前景 或許讓美聯儲對縮表計畫心存顧慮 (路透)

[1] 美聯儲在今年6月會議上,除了進行六個月內第三次升息外,還宣佈計畫每月將有60億美元到期公債不再進行投資這個規模每隔三個月提高一次,直至達到300億美元。另外,美聯儲稱每月減持40億美元的機構債和抵押支持債券,直到持倉規模降至200億美元

[2] 各國央行陸續釋出超寬鬆貨幣退場訊息
 - 歐洲央行似乎也可能在今年稍晚決定何時將縮減月度購債。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個月首次暗示其可能性,全球債券收益率急升了一陣子。
 - 加拿大央行本月為七年來首次升息
 - 英國央行料將在明年升息以對抗上升的通脹

[3] 當美聯儲決策官員7月25-26日開會時,他們需得決定何時開始削減債券持倉,抑或決定預留更多時間以評估聯儲理事佈雷納德近期所稱,或將影響經濟成長的全球貨幣政策可能的「轉折點」。
 - 美聯儲縮減資產部位的計畫很可能推高較長期債券收益率,拉高企業長期借貸利率,並導致房屋抵押貸款利率上揚。
 - 分析師曾拿2013年時所謂的「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作為比較,當年在美聯儲首度暗示可能收緊政策後,全球債券收益率即告跳升。
 - 「在面臨長期利率上升的情況下,這波經濟復甦到底有多堅實?我對這個問題會有點緊張,」前美聯儲研究部門主管、現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David Stockton表示。對於在目前縮表一事,「我不覺得存在這個急迫性。」

[4] 收緊政策需跨越諸多障礙
 - 美聯儲官員曾表示,他們認為縮表應很快開始,分析師預期美聯儲可能會在9月停止將證券到期贖回所獲資金再投資
 - 美聯儲6月會議記錄顯示,有些官員準備幾個月後就開始縮表,還有一些官員希望等待更多經濟數據出爐再決定。
 - 在歐洲央行上月暗示其可能開始收緊政策後,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跳漲,而且有可能繼續上揚。
 - 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6%,為去年10月以來最小增幅。美國CPI同比增幅自2月觸及2.7%以來持續下降,降低了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必要性。
 - 在財政部10月資金告罄前美國國會恐無法提高聯邦債務上限,這種可能性促使10月19日到期的美國三個月期國庫券收益率週五升高至1.17%,接近2008年10月以來的高點。
 - 在這樣的背景下,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的FedWatch工具顯示,FED聯邦基金利率今年第三度上調的機率近來已跌至50%以下
 - 每一家央行都有兩種政策工具在進行--目標利率以及已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這使得情況愈加複雜。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約擁有9萬億(兆)美元資產
 - 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已指出,如果在美聯儲升息與縮表的時候,歐洲央行也同時開始削減購債規模,那麼要釐清個中的意義可能有相當難度。「我會仔細留意通脹的進展,並對進一步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的舉動更加謹慎,以便協助引導通脹回升至我們相稱的目標,」佈雷納德表示。



07/21 - 匯市一周綜述:德拉吉"秋季見"引歐元飆漲特朗普受挫美元流血難止 (路透)

[1] 美元 DXY
 - 全線下跌。美元本來就因葉倫上週的鴿派講話以及令人失望的CPI和零售銷售而嚴重承壓。
 - 特朗普的新醫保法案在參議院失敗,人們對特朗普實施減稅和推進基建能力的擔憂重燃
 - 美元指數週四觸及去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2] 日圓 JPY
 - 日本央行一如預期按兵不動,甚至傳達出準備無限期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在"鷹"聲陣陣的隊伍中顯得有些不合群,美元兌日圓跌勢因此放緩。

[3] 歐元 EUR
 - 歐洲央行的決定也在預料之中,德拉吉維持在必要時將延長購債計劃或擴大購債規模的承諾。
 - 他儘管想竭力避免勾起人們對他上月在葡萄牙辛特拉鷹派暗示的回憶,但秋季重新評估購債計劃的話語還是讓歐元投資者興奮不已歐元兌美元一度漲至近兩年最高位。

[4] 澳幣 AUD
 - 澳元本週表現可圈可點。
 - 先是澳洲主要貿易夥伴國中國公佈強勁數據,繼而澳洲央行7月會議記錄顯示,央行對經濟前景看法更樂觀,而且政策委員會還討論了高於當前1.5%利率水平的中性利率(3.5%),此外還有良好就業數據助攻,這些成就了澳元本週的亮眼表現。

[5] 英鎊 GBP
 - 英鎊是個例外。疲弱的通脹數據打壓了市場對英國央行今年將會升息的預期,而且第一輪全面的脫歐談判情況也不盡如人意。英鎊兌美元跌回1.3關口下方,兌歐元更是跌至八個月低位。

[6] 下週
 -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決定
 - 日本央行公佈6月15-16日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記錄
 - 7月19-20日政策會議中審議委員的意見摘要
 - 數據面有英國GDP、日本CPI、歐元區消費者通脹預期指數、美國第二季GDP及PCE物價指數等



07/24 - 熱點聚焦:航運業有毒債務問題纏身歐洲銀行業者的日子不好過 (路透)

[1] 荷蘭航運商Vroon試圖在航運業長期低迷環境下找到出路,卻發現與銀行的談判頗為艱難。但對銀行來說,日子也不好過。
 - Vroon希望能延長信用額度並調整還款計劃。這是一家有127年曆史的家族集團,經營大約200艘船舶,主要運輸家畜、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

[2] 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0年航運市場大跌之後,曾在十多年前航運業榮景時期海量批貸的歐洲銀行業者,不得不背負巨額有毒債務的負擔。
 - 航運企業及相關銀行陷入債務惡性循環漩渦,由此導致的信貸危機阻礙了航運業的複蘇。產能過剩是一大擔憂,而且需求放緩及全球經濟低迷等問題導致的盈利能力不足,則是另一大擔憂。
 - 其中一家主要的航運企業,韓國集裝箱(貨櫃輪)航運商--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已經倒下。

[3] 全球90%的商品運輸都依靠船運,比如石油、食品、煤炭與鐵礦石等工業產品。船運融資的消息人士稱,估計全球航運業今年的資金缺口高達300億美元

[4] Vroon的首席財務官Herman Marks表示,一些銀行已經被迫退出船運領域,那些留下來的銀行業者在提供融資時也變得更加保守。"這個行業需要進行一番整合。"
 - 整合已經拉開帷幕,特別是在集裝箱貨運領域。
 - 全球航運業的領頭羊--丹麥的馬士基航運( MAERSKb.CO )正對德國競爭對手漢堡南美船務集團展開購併。
 - 中遠海運控股( 601919.SS )已斥資63億美元收購東方海外國際( 0316.HK )。
 - 德國航運巨頭Rickmers在6月申請破產清算。自3月以來申請破產的其它公司還包括:新加坡的Ezra Holdings ( EZRA.SI )、美國的Tidewater ( TDW.N )、GulfMark Offshore和Montco Offshore

[5] 銀行業遭遇逆風問題
 - 即便是2008-09年危機也並未嚇退所有放款機構。因寄望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將協助航運業重振雄風,新一波放貸短暫興起,但隨後很多航運市場再度崩盤。
 - 業內估算顯示,這導致歐洲銀行業背上超過1,000億歐元債務負擔,而且至少70%貸款的價值已經萎縮。銀行業者苦苦掙扎,難以找到辦法來彌補不斷攀升的損失。
 - "系統中可能仍有大約1,500億歐元的銀行不良債務需要清理,主要是歐洲銀行業,而這其中又主要是德國的銀行,"花旗集團( CN )全球航運業主管Michael Parker說。
 - 像蘇格蘭皇家銀行(RBS)( RBS.L )等曾在航運業風雲一時的大銀行,正在撤出。
 - 而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銀行,比如德國的HSH Nordbank,仍在努力完成遺留貸款。
 - 評級機構穆迪6月稱,隨著航運業問題貸款繼續攀升預計損失會進一步增加,而銀行業2017年及以後的盈利能力和資本可能遭到影響

Image result for 新加坡附近海域來往的船隻

2017年7月9日,新加坡附近海域來往的船隻。



07/20 - 分析:高盛季度交易表現盪到谷底華爾街困局可見一斑 (路透)

[1] 華爾街銀行業者近幾年來砸下數以10億美元計的重資及難以數算的人力,將旗下的交易部門從和對沖基金為自身帳戶操作沒兩樣的運營型態,轉型成為提供客戶買賣報價的造市者角色但交易商及風險經理本周向路透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所促成的業務模式改變,並沒有辦法讓銀行業者免於市場與自身操作反向波動所帶來的巨額損失。(Stephen:問題還是在於有沒有持有部位...)

[2] 高盛第二季財報雖顯示每股盈餘(EPS)從去年同期的3.72美元升至3.95美元,但其大宗商品交易的季度表現卻創下其成為公開發行公司以來最差,導致該公司股價過去兩天下跌2.8%。高盛財務長Marty Chavez表示,錯估客戶需求而造成的不當的舊有倉位,是表現欠佳的部分原因
 - Chavez在解釋交易營收下滑時,把該業務比喻成經營一家商店,稱店裡貨架上需要放上正確的產​​品,同時也必須有能力吸收客戶拋售的倉位,並創造出客戶可能想要的新產品,他說交易業務的風險管理是門藝術、也是門科學。
 - 並非高盛一家如此。近幾年來,包括摩根大通( JPM.N )、花旗集團( CN )、巴克萊( BARC.L )和德意志銀行( DBKGn.DE )在內的一些大銀行都因匯率波動、利率持倉或被誤導的債市押注而遭受損失。
 - "有時候不太容易為你想做的資產找到現成的買家和賣家,"花旗集團的一名前風險經理Clifford Rossi表示。"可能會有個時機的問題--就像搶椅子遊戲,做市商最後可能只能自己持有那些被剩下的資產。"

[3] 根據所謂的沃爾克規則,銀行現在必須證明,他們只持有足夠滿足"合理預期的短期需求"的資產。沃爾克規則意圖限制自營交易。
 - 該規則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應運而生的,當時華爾街銀行自掏腰包大做投機押注,加劇了抵押貸款市場的問題。
 - 但沃爾克規則的一個意外後果是抽乾了某些市場的流動性使得銀行為客戶備貨或管理自身風險的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4] 新規則規定了銀行必須持有的資本數量,這使得銀行持有某類資產的成本更高了,與此同時一些市場長時間保持低波動性,令評估交易活動何時將會突然上升變得更難。
 - 據路透當年的報導,瑞郎匯率在2015年初意外上漲,導致花旗集團和巴克萊出現虧損。另據彭博報導,上個季度德意志銀行因為對通脹下錯注,虧損了6,000萬美元。摩根大通2012年則因為那個惡名遠揚的、與信貸違約互換有關的"倫敦鯨"交易大虧數十億美元。2013年底,高盛也因為在匯市下錯注虧了不少錢。
 - 為了努力防止這類虧損,各大銀行都已開發了軟件算法用於預測市場方向,運用科技手段以免交易員違反風險限制,還聘請了更多風控經理,並授權給他們可以質疑交易員的決定。
 - 據諮詢機構Opimas,去年全球的銀行業者在管理、合規系統以及相關人員配備方面花費了逾1,000億美元。
 - 但最終來說,那些投資在遇到像高盛上個季度那樣的處境時或許是徒勞無用的,當時一些大宗商品價格崩跌,其它市場的波動性處在歷史性低點,客戶活動也下滑。這些出人意料的趨勢讓高盛自己的商品研究分析師都在6月29日的報告中問道:"我們(和市場)怎麼會錯得這麼離譜?"
 - "砸下更多資金及人力在風險管理,未必代表華爾街的交易風險就會降低或受到恰當控制。"專攻銀行風險管理的波士頓大學商學院教授Mark Williams表示。
 - 高盛長久以來一直標榜旗下風險管理人員擁有的獨立性及權力,風險管理人員以能夠質疑當紅交易員,而無後顧之憂著稱。這幫助高盛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銀行之一,同時也避開了許多同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陷入的弊端
 - 3月時高盛將風險管理團隊改為一個獨立部門,賦予更高地位。鑑於該行的良好紀錄,部分銀行分析師對高盛仍抱持希望。
 - "業務本來就是如此。"Oppenheimer分析師Chris Kotowski稱。"如果它出現巨額虧損,連累到資本率且使公司陷於危險,或是已成為一種長期傾向,那才是問題。目前說這已成為一種長期傾向而非只是偶然事件還太早。" (完)



07/18 - 分析:"家底"都抖出來了全球央行還能做什麼? (路透)

[1] 對那些仍在糾結於讓利率脫離歷史低位及抑制刺激計劃的央行來說,他們可能是考慮到更多因素,不僅僅是回歸正常那麼簡單--從某些角度而言,許多央行根本就無力再招架另一場衰退或是危機。

[2] 先從今昔對比說起:大約10年前,全球金融體系接近崩塌時,全球主要央行推出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數万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
 - 美銀美林全球經濟研究團隊在一份報告中稱,目前的央行已沒有能力應對一場新的危機。他們計算得出,2006到2009年,五大主要央行平均降息約350個基點這些央行現在還能做到這樣嗎?答案顯然是,不能。據美銀美林測算,當前平均名義政策利率僅有50個基點尤其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已經把利率壓低到他們的能力極限。
 - 這樣的疑慮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兩年前就提出了警告。BIS在2014/2015年度報告中表示,"部分地區的貨幣政策正在測試其最大極限。"
 - 同樣的脈絡下,匯豐資深經濟顧問Stephen King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每次陷入衰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的指標利率就會至少下降5個百分點。目前美聯儲的指標利率區間在1%-1.25%。

[3] 同樣地,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隨後步入大衰退的時候,各地央行也持續買進資產。
 - 美國、瑞士、英國、日本及歐元區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就是基本上持有的現金和資產總計約15萬億(兆)美元,然而2008年初則是只有約4萬億美元
 - 他們有能力、也或許會在一場危機中擴張這個工具;各國央行在過去展現其偉大的創新能力。然而隨著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至15萬億美元,可以購買的資產減少,若再繼續買進,其購買內容勢必得進一步擴大。

[4] 儘管大規模貨幣寬鬆,通脹仍然低迷
 - 這就是說,儘管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在發聲表達​​不同程度的強硬姿態,但他們的主要問題卻未必已經解決。
 - 美聯儲已經開始收緊政策,並且在談論削減資產負債表,英國央行至少在考慮升息,歐洲央行也在暗示縮減資產購買計劃。即便是日本央行,也已經在悄然退出激進的貨幣政策嘗試。
 -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正是這種讓貨幣政策恢復正常化的意願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並有可能造成下一次衰退。

[5] 為何要退出寬鬆政策
  - "在以往,一些衰退是由央行的行動太激進造成的,"渣打銀行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Sarah Hewin表示。她並稱,她的團隊沒有看到持續的通脹壓力支持央行收緊政策。
 -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Ethan Harris和Aditya Bhave的看法更為激進,稱央行為了下一次衰退做準備,應該繼續放水,使通脹升至目標水准上方,而不是勉強接受接近實現通脹目標。

[6] 如果在貨幣政策正常化之前,經濟就陷入了下行該怎麼辦?
 - 創新。"直升機撒錢"的主張已經提出來了,這涉及直接向民間部門散錢,以及通過央行買入政府債券將政府赤字貨幣化等
 - 此外,政府自己也可以有所作為,可以打開自己的錢包。
 - "由於單憑貨幣政策已無法奏效,實施財政手段加以應對的需求將加大,"Prudential Portfolio Management Group的資深經濟學家LeilaButt說。
 - 央行不能包辦,尤其是在已經做了近10年之後。





07/24 - 美版"灰犀牛":九月中下旬!"債務上限"終結美股牛市?

[1] 美股屢創新高,波動性重回曆史低位,而信用環境更緊了,但國債收益率依舊保持平穩,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完美。那什麼會打破這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的市場呢?
 - 摩根士丹利的答案包括:市場已經不再相信承諾;市盈率過高;通脹回暖,央媽很快要加快收緊腳步。
 - 但最讓大摩擔憂的是:債務上限。大摩稱: 
過去幾年來,廉價資金帶來的增長使大家都野心勃勃——從病態的收購,過度的債券發行,到過高的投資者倉位,無一都不是打破平靜市場的可能因素。
這種野心勃勃的擴張不能持續,其中一大因素就是政治風險。儘管國會由共和黨一黨控制,但事情似乎並沒有好到哪裡去。特朗普的醫改計劃已經失敗了無數次,讓人們開始擔心其它問題,無論是債務上限,預算還是稅收。同時,特別檢察官的米勒對特朗平的調查在持續進行。
而在這上述的所有政治風險,最讓我們擔心的是,債務上限。因為債務上限問題將在7週之內再度襲來。

[2] 灰犀牛風險
 - 灰犀牛生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憨直的路線、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
 - 因此,灰犀牛指的是,我們長期視而不見的巨大風險。其中,全球流動性拐點和中國債務週期,就是被市場公認的灰犀牛風險。

[3] 債務上限
 - 美國政府在3月已經達到了借款的上限,此後其一直依靠特別的會計做法來維持近20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才避免了政府關門。
 - 在5月初,美國國會參議院以79-18票批准1.1萬億美元政府支出議案。該預算案將確保在9月30日之前聯邦政府有充足的預算資金可用,以化解美國政府關門危機。
 - 眼看著,9月30日又快要到了,如果美國政府不能在9月成功提高債務上限,可能又會讓市場天翻地覆,並且終結這輪牛市。
 - 
 - 這可能也是美國6個月和3個月的國庫券的利差變為負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