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新聞摘要 20210221

重點摘要

1. 美國十年期公債、三十年公債利率水準近期明顯向上攀升,須關注後續變動,可能會壓抑風險性資產之估值,白話是國際股市有修正壓力 (ps. 台股是另一個世界)。



2. 關於通膨疑慮,其來源有幾個
[1] 一是美國1.9兆紓困刺激方案財政
 - 拜登政府若以舉債因應,考慮美國目前公共債務已達27.8兆美元,相當於GDP的130%。若與十年前歐債危機相比,美國公共債務與GDP比例,與當時瀕臨崩潰的義大利相若,只是略優於希臘的近170%。
[2] 其二,未來上半年通膨數據可能驚人
 - 有投行評估,由於2020年一二季的基期相當低,美國CPI同比在4月份可能達到接近6%左右的水平,PCE同比至接近5-5.5%的水平,之後開始回落,三四季度趨於平穩,在3%左右波動。全年CPI同比的均值可能是3%左右。
 - Fed官員事實上已經在做打預防針的動作,不斷強調短期通膨並非長期可持續的風險,也表示容忍短期通膨率高於 PCE 2.0%標準一段時間。
[3] 其三,近期的原物料價格,如油價、銅價普遍性上漲
[4] 小結論,雖然不覺得全年來看通膨壓力會有多大,但想到未來三四月通膨數字彙這麼離譜,債券利率很難想像不會有所反應,可以考慮逢利率高時建立些債券部位。

3. 股市估值偏高是普遍共識,
[1] 惟高估值個股反映的是投資人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
[2] 在目前的環境下,(1) 疫苗正在施打,疫情隧道似乎看到盡頭;(2) 供應鏈緊張 (缺貨櫃、缺晶片) 又帶動新一輪的漲升題材;(3) 央行還在撒錢......能不樂觀嗎?
[3] 最後,還是要提醒自己,估值貴,跟股價會不會下跌沒太大關係,嫌貴不要買就好了,千萬別去放空。
[4] 價值投資的好處就在這裡,去年三月股市大跌時會有很多標的可以看,就忙一些。現在沒有標的可以看,就放輕鬆些。
 



*** 必讀 ***

02/16 - 巴菲特的一份有關伯克希爾哈撒韋截至12月31日美股持倉的監管文件披露
[1] 增持
 - 電話公司威瑞森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持股86億美元
 - 石油公司雪佛龍(Chevron)持股41億美元。
 - 專業服務公司Marsh & McLennan Cos4.99億美元股份。
 - 製藥商艾伯維(AbbVie)
 - 百時美施貴寶(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 默克
[2] 減持
 - 蘋果,不過仍持有約蘋果1,210億美元普通股,是其最大的普通股持倉。
 - 銀行股,如富國銀行、摩根大通、M&T Bank Corp、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 輝瑞的少量股份
 - 礦業股巴理克黃金
[3] 截至9月30日其現金持倉總計1,457億美元。
[4] 佛羅里達州棕櫚灘Seabreeze Capital Investment的管理合夥人Doug Kass稱
 - 買入威瑞森通訊股份對伯克希爾哈撒韋而言是“合理的”,反映出這家公司的派息和無線業務營收增長前景。
 - Kass補充說,減持銀行股份可能反映出巴菲特對持續低利率以及疫情相關貸款損失的擔憂。

02/17 - 拜登的1.9兆美元刺激方案
[1] 預算案主要內容
 - 每人1400美元個人現金支票
 - 額外失業救濟金由300美元加至400美元,並延長實施至9月
[2] 美國財政赤字引發擔憂
 - 美國政府上年度財政赤字破紀錄的達到3.1兆多美元,本年度財赤原預計為1.8兆美元,現若加上1.9兆美元救經濟大計,將創3.7兆美元的新紀錄,未來勢必加稅或舉債。
 - 拜登政府若加稅,雖然競選的政見,個人稅賦增加只對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有錢人有影響,但企業所得稅及賺錢高科技公司、海外公司都有重大影響。如此將不利股市,可能觸發正處於高位的美股泡沬破裂,進而重挫經濟。
 - 拜登政府若舉債,美國現時公共債務已達27.8兆美元,相當於GDP的130%。若與十年前歐債危機相比,美國公共債務與GDP比例,與當時瀕臨崩潰的義大利相若,只是略優於希臘的近170%。這對未來經濟也埋下隱憂。
[3] 立法進度
 - 02/05,由身兼副總統與參議院議長的賀錦麗(Kamala Harris)投下關鍵一票,使「紓困方案」的預算解決案在51比50票的情況下驚險過關。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預算決議,未來幾週,美國會民主黨人可在不需共和黨人支持的情況下,於參議院以過半的簡單多數,通過大規模振興法案。
 - 02/26,眾院計劃本月26日對總統拜登的1.9兆美元刺激計畫進行投票。



*** 疫情 ***

02/19 - 市場“黑天鵝”:美國疫情高峰已過?會有第四波嗎?




[1] 專家認為,日增確診病例顯著下降,或與疫苗接種無關。隨著變異毒株開始蔓延,美國病例仍有激增可能,若不加強預防措施,第四波疫情可能很快到來。
 - 在流行病專家眼中,近期美國疫情核心指標有所緩和,一是由於新政府強化口罩令、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有一定效果,另一個因素是美國新冠疫苗接種量增加,在民眾中建立起一定的免疫保護力。
 - 但也有不少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新增病例顯著減少,僅是單純因為假期結束,並非因為疫苗接種。
 - 埃默裡大學羅琳斯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Sarita Shah就稱,研究人員幾次看到新增病例數量隨著假日和美國人的行動軌跡上升或下降,此次病例減少可能正是在旅行和假日聚會引發感染激增之後所出現的自然下降。
 - 至於疫苗,考慮到美國現在只為最脆弱的人群接種疫苗,尚未開始為更廣泛的人群接種,美國可能最早會在夏天看到疫苗對病例數量的影響,在秋天則更為明顯。
 -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和醫學教授Wafaa El-Sadr也表示,當前的病例數量下降不能歸因於新冠疫苗。
[2] 威脅:變異毒株!
 - 2月17日週三,美國疾控中心(CDC)主任沃倫斯基在白宮發佈會上稱,儘管目前美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所下降,但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可能導致美國病例再度激增,並可能“危險地加速疫情的蔓延”。
 - 此前一天,美國疾控中心報告了至少1299例感染在英國、南非和巴西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病例——這些病例並不是美國的變異毒株感染病例的全部,而是僅代表通過分析陽性樣本發現的病例。
 - 而且,在這1299例中,1277例感染的是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毒株——這種變異毒株已經在美國41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發現。
 - CDC在1月預測認為,到2021年3月,來自英國的變異病毒可能成為全美傳播的主要毒株。
 -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英國的病毒變種較原始病毒的傳染性高出50%-70%,本就更不容易對付;現有疫苗對變異病毒的有效性,也略低於原始病毒。
 - 2月初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在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手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性為75%,略不及針對原始病毒的80%。
 - 除此之外,輝瑞、Moderna等其他疫苗製造商的初步研究也發現,他們的新冠疫苗同樣對變種病毒有效。

02/19 - 兩家公司2月17日週三發佈公告表示,他們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UTMB)聯合進行了一項體外研究。這項研究發表已經在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一項實驗室研究顯示,南非變異毒株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二由輝瑞/BioNTech疫苗產生的保護性抗體。
[1] 不僅是輝瑞,此前阿斯利康疫苗數據顯示,對英國變異毒株有效,對南非變異毒株效果不佳。
[2] 2月初的一份尚未經過同行評估的隨機雙盲試驗報告顯示,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手研發的新冠疫苗對於預防由南非變異毒株導致的輕症和中症沒有明顯效果,雖然2000餘名志願者無人住院,但這一結果也讓全球疫情預防增添了不確定性。

02/20 - 疫苗又傳好消息:輝瑞疫苗無需超低溫保存,單次注射有效
[1] 研究顯示,輝瑞新冠疫苗可以在零下15攝氏度至零下25攝氏度的正常醫療冰箱溫度下保存長達兩週,且單次注射兩劑可以有85%的效果。
[2] 作為對比,同樣基於mRNA技術的Moderna新冠疫苗已經可以在2攝氏度到8攝氏度的溫度下保存30天,而德國CureVac公司正在研發的另一種mRNA疫苗可以在類似溫度下保存3個月。
[3] 單次注射有效
 - 本週四,以色列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單次注射兩劑BioNTech/輝瑞的疫苗有85%的效果。
 - 以色列著名研究醫院Sheba Medical中心對9000名醫護人員進行的研究發現,在接種疫苗15至28天後,單次給藥可使出現症狀性新冠患者的人數減少85%。
 - 研究人員還得出結論,單劑量注射可以減少75%的無症狀感染,這表明人們一旦接種一次疫苗,就不太可能感染和傳播新冠。在臨床試驗中還發現,兩次間隔三週注射,有效率可以達到95%。
 - Sheba醫療中心副主任Gili Regev-Yochay表示,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將支持英國政府決定給公民只接種一劑疫苗。
 - 在Sheba醫療中心研究之前,2月份的一項分析顯示,在以色列,接種疫苗的年齡組的病例數和住院率有所下降,儘管許多人只接種過一次疫苗。這項研究還建立在一項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之上,該研究還發現,91%的醫生和護士在接受第一次注射後的三週內有強烈的抗體反應。
 - 當然,這項研究以年輕人群為主,他們可能有更強的免疫反應,而且它沒有關於保護能持續多久的數據,因為它只跟蹤注射人群數週。然而,Regev-Yochay卻認為免疫反應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 央行 ***

02/16 - 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
[1] 反駁批評者對於低利率和政府支出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過熱並引發高通脹的警告
[2] “我們應該不必那麼擔心即將出現通脹,也要瞭解這種恐懼的代價是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數以百萬計民眾的生計、數以百萬計民眾的希望與夢想,”戴利表示,她指的是如果美聯儲太快收緊政策可能招致的經濟損害。
[3] “讓我們繼續聚焦於雙重任務--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不要過度沉迷於對物價穩定的恐懼,以致忘了所有被擱在一旁、找不到他們應得的就業崗位的人。”

02/16 -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週二表示,近期股市上漲反映出圍繞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未理會認為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正在助長資產價格泡沫的看法。
[1] 黑田東彥稱,日本央行將警惕與超寬鬆政策相關的潛在金融風險,承認一些決策者越發擔憂,持續寬鬆政策正助燃資產價格泡沫化。
[2] 但他強調稱,討論退出包括購買上市交易基金(ETF)在內大規模刺激計畫的時機還不成熟,因新冠疫情肆虐仍在傷及經濟。

02/17 - 週三(2月17日),美聯儲公佈了2021年1月26日至27日FOMC議息政策會議的紀要。

[1] 不提縮減(taper)敏感字眼
 - 儘管12月會議紀要是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首次在這類紀要中提到“縮減(taper)”QE購債一詞,最新發佈的1月會議並沒有提及這一牽動市場敏感神經的關鍵詞。
 - 1月紀要屢次強調,與會官員們指出,當前美國經濟狀況與美聯儲的長期目標“相去甚遠”,保持高度寬鬆的政策立場對促進經濟持續復甦、並逐步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至關重要。因此,所有與會者都贊同維持當前貨幣政策,以及基於結果的聯邦基金利率和購債前瞻指引。

[2] 美聯儲官員認為“未來一段時間”QE購債政策都不會改變
 - 本份紀要同樣沒有討論調整購債久期等市場熱議的話題,“鑑於經濟離這些目標還很遙遠,與會者認為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分析指出,這說明美聯儲官員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都不會滿足縮減QE量寬力度的條件,這代表政策不太可能很快改變。
 - 紀要也再次暗示,在美聯儲決定調整購債步伐和幅度之前,會提前很久向市場“放風”。例如,不少(various)與會者指出,FOMC很重要的一點時,應在判斷實質性的進展足以改變購債計畫之前很久,就早日、清晰地向市場傳達對其長期目標進展的評估。
 - 不僅如此,紀要沒有排除情況惡化時擴大購債行動的可能性:與會者指出,美聯儲的前瞻指引非常適合當前環境,因為描述了政策如何根據經濟發展路徑作出反應。假設實現美聯儲目標的進度比預期要慢,基於結果的指引將傳達增加貨幣政策寬鬆度的意圖,後者將維持當前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更久,並提高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預期路徑。

[3] 與會官員對經濟看法更偏預警性質,符合1月FOMC聲明下調經濟表述
 - 美聯儲曾在1月FOMC會後聲明中下調了對美國經濟的描述,一度引發美股道指大跌600點、納指深跌300點。
 - 當時聲明提到,最近幾個月的經濟復甦步伐有所緩和,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備受打擊。美聯儲認為,持續的公共健康危機持續拖累經濟、就業和通脹,並對經濟前景構成重大風險。經濟發展除了取決於病毒傳播過程,還新增包括疫苗接種進展。
 - 今日公佈的紀要詳細描述了美聯儲官員對經濟更偏預警性質的看法:
 - 與會者討論了製造業最近的強勁表現,但許多人(many)提到製造業面臨的供應鏈問題,包括獲取原材料投入品,以及與疫情相關的工人短缺和曠工問題
 - 與整體經濟活動一樣,近幾個月來勞動力市場的改善步伐有所放緩。1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下降,疫情復燃導致一些行業大幅裁員,抵消了許多行業的就業狀況改善
 - 儘管與會者普遍認為,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和就業的中期前景有所改善,他們也繼續承認圍繞該前景的不確定性有所提高。許多(many)人認為疫情繼續給經濟前景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4] 1月紀要聚焦美國勞動力市場問題,寬鬆政策不會輕易改變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於上週發表了題為《重回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講話,他稱美聯儲承諾將竭盡所能地促進就業,將繼續實施QE買債等寬鬆政策,直至看到美國經濟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
 - 最新披露的1月FOMC會議紀要也著重描述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問題:
 - 大多數(most)與會官員指出,經濟下滑對不同族裔美國人的打擊不平均,那些最無力承受這一負擔的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非裔和西裔人群,受到了最大打擊。
 - 許多(many)與會者強調,財政政策的持續支持將有助於解決這些群體所面臨的困難,而貨幣政策也可通過促進經濟恢復最大就業和價格穩定而有所幫助。
 - 儘管自去年春季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狀況總體來說有了明顯改善,但一些(some)與會者指出,如果將自疫情開始以來報告的大量離開勞動力市場的人算作失業者,失業率將為大為提高。
 - 與會官員們認為,經濟離實現FOMC最大就業的“廣泛和包容性目標”還很遙遠,即使勞動力市場發展迅速,實現該目標仍需花費一些時間。
 - 分析稱,上述紀要原文都表明美聯儲官員們對經濟復甦步伐感到擔憂,特別是關注跨種族、性別和收入高低的勞動力市場“廣泛而包容”的復甦目標,這令寬鬆的貨幣政策暫時不會輕易改變。

[5] 紀要強調區分疫情導致的短期通脹壓力和長期趨勢變化,暫不改變政策
 - 紀要還顯示,美聯儲沒有對當前美國的通脹預期走高感到擔憂,而是建議聚焦於判斷通脹率是否會在一段時間內溫和超過2%:
 - 與會者強調,不應關注影響通脹的臨時指標,例如過去較低的數據會逐漸跌出年度變化統計,一些行業的供應鏈被疫情干擾或中斷也會暫時抬高價格,後者對通脹的短期上行壓力可能超出預期:
 - 在相對短期內,幾位(a number of)與會者建議,某些產品的生產可能因供應鏈限制而價格上漲、或者很快會上漲,其他人則認為,突然恢復正常活動水平可能導致某些價格的一次性上漲。
 - 許多(many)與會者強調區分這種價格的一次性變化和通脹基本趨勢變化的重要性,並指出,相對價格的變化可能會暫時提高可衡量的通脹率,但不會產生持久影響。
 - 分析可知,這表明美聯儲對最近幾個月物價或通脹預期走高有一定的心理準備,除了不會因為勞動力市場改善就提前加息來對抗潛在通脹之外,也不會因通脹短期走高而匆忙收緊貨幣政策。畢竟與會者們指出,去年12月名義PCE物價通脹率仍遠低於2%的長期目標。

[6] 紀要承認股票估值進一步上升,有官員警告疫情重創行業的商業房地產跌價
 - 值得注意的是,有幾位與會官員提到了金融穩定性的問題。
 - 儘管一些人(several)讚揚了該領域在疫情壓力下的韌性,也有幾人(a few)指出,保持警惕以確保銀行體系保持強大非常重要。一些人(several)還提到,疫情突出了金融體系其他部分的結構脆弱性,包括短期融資和信貸市場上的投資基金,以及國債市場運作中的脆弱性。
 - 在資產估值方面,一些(some)與會者評論稱,股票估值已進一步上升、首次公開發行活動增加,或者估值可能受到散戶投資者通過電子平台交易的影響。幾人(a few)指出,零售和酒店等受到疫情最直接影響行業中的商業房地產(CRE)面臨著價格下跌和壓力增加的前景。

02/18 - 中國央行春節假期後首日等額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亦連續第10個月持平,符合市場預期,影響屬中性;而逆回購操作則延續節前回籠態勢,且淨回籠規模略超預期,不過由於節後現金回流,資金回籠也是慣例。
[1] 央行週四稍早公告稱,春節後現金逐步回籠,今日開展2,000億元人民幣MLF操作(含對今日MLF到期的續做)和200億元逆回購操作,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考慮逆回購和MLF操作在內,今日公開市場全口徑淨回籠2,600億元。
[2] 該一年期MLF利率連續第10個月持平於2.95%;七天逆回購利率亦繼續持穩於2.20%。

02/18 - 央行官媒再發文:當前已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否則可能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
[1] 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前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比較有特點。具體來看,今年春節前央行總共投放了4300億元跨節資金,比去年春節前少投放7500億元,投放量在歷年春節前處於低位。而且,往年春節前央行往往會啟動1個月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工具提前投放資金,有時還會動用降准等比較“大”的工具。而今年臨近春節時,所有央行跨節資金都是通過7天和14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提供的,這在多年來比較少見,也使得部分市場主體對節前貨幣政策操作的預期“落空”。
[2] 但從央行操作的實際效果看,今年春節前後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平穩,並沒有出現大的波動。貨幣市場短期基準利率DR007始終運行在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2.20%附近。
[3] 為什麼今年春節前的央行操作與往年差異這麼大呢?
 - 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前原地過年的人比較多,居民提現需求較往年明顯減少。
 - 原因二,央行通過加強市場溝通穩定預期,引導市場關注利率而不是央行操作數量,減少了預防性資金需求。
 - 原因三,央行操作更加精準,按需提供流動性,同時縮短操作期限,有利於節後及時收回資金。
[4] 由此可見,當前已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否則可能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重點關注的應當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標,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這也是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著重強調的。

02/20 - 紐約聯儲主席、美聯儲三號人物John Williams週五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是市場對經濟復甦抱有樂觀情緒的信號,這表明美聯儲可能無意採取措施阻止這一轉變。
 - 市場對經濟復甦前景抱有越來越樂觀的預期。共和黨人指責這份刺激計畫規模太大,包括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內一些民主黨人表達了對經濟過熱的擔憂。
 - Williams則沒有這種擔心,他認為經濟還沒有爬出“深淵”
 - “目前,經濟距離恢復就業最大化還有很長一段路,我們距離實現2%通脹目標也還有很長一段路,”他表示。“所以,我不擔心目前的刺激政策或財政支持會過度。”

02/21 - 美國拜登政府提出的1.9兆美元(約新台幣54.3兆元)的紓困案引發討論,主因是擔憂將觸發嚴重的通膨問題
[1] 不會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認為 (1) 從過去40年的經驗來看,任何物價的上漲,都不太可能讓通膨幅度長期高於2%;(2) 全球化讓企業更有調整獲利的空間,自動化及資本財價格相對下滑,也讓通膨的幅度較為有限。(3) 不過戈皮納特也表示,當前的危機類型在歷史上從無先例,仍有可能在疫苗配送後,違反過去數十年來的軌跡,而是觸發更為強勁的反彈及通膨。
 - 現任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稱,政府有很多工具應對過度通膨問題,紓困作得太少才是更大的危險
 - 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認為,美國如果在疫情結束前中斷紓困的話,可能面臨「破產及失業的危險浪潮」。
[2] 會
 -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認為,紓困案將讓美國的赤字率逼近二戰時的最高水平,可能觸發「1代人都難得一見」的通膨。





*** 債券市場 ***

02/19 - 2月19日週五紐約尾盤,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突破1.3%,上漲4.07個基點,報1.3364%,盤中一度漲至1.3601%;較上週五紐約尾盤本週累漲12.82個基點。





*** 政策 ***

02/16 - 美國總統拜登週二警告稱,中國將會為踐踏人權付出代價。拜登是在CNN電視轉播的活動中,就中國處理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問題做出這樣的回答。
中美兩國元首上週四在拜登就任總統後首次通話。
拜登對習近平表示,美國的優先事項是保持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並強調了對於中國在香港與新疆做法以及針對台灣採取強硬行動的根本關切。

02/18 - 英國商會(BCC)週四表示,如果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不延長將於4月底到期的職位保留計畫,預計將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企業會裁員。
[1] 英國上個月進入了第三次全國封鎖,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關閉,不過如果沒有其他好的選擇,員工可以留在現場上班。
[2] BCC表示,根據1月18日至1月31日對其1,115個會員進行的調查,自10月份以來,有61%的公司銷售下降。
 - 向大眾提供服務的企業最有可能報告營收下滑,因為受到封鎖舉措的衝擊更大。
 - 大約25%的企業表示,如果不能延長職位保留計畫,他們將需要進行裁員;
 - 還有25%的企業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縮減員工的工時。
[3] 截至12月中旬,職位保留計畫已耗資460億英鎊(640億美元),是英國政府最為昂貴的單一經濟支持舉措。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上週估計,在當前一輪封鎖舉措下,有18%的民間部門僱員處於停薪留職狀態。
[4] BCC總幹事Adam Marshall表示
 - 在企業可以重新開張並復原之前,英國政府維持財務扶持舉措至關重要,現在撤掉支持措施將是巨大的錯誤,相當於把已經花出去幫助企業生存的巨額資金一筆勾銷。
 - 他補充稱,現金流是許多企業的心頭大患。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企業表示,他們僅有足夠企業繼續經營三個月的資金。



*** 數據 ***

02/05 - 美國勞工部五日公布,一月非農就業人數僅新增四.九萬人,不到市場預估的一半,反映勞動市場成長停滯。
[1] 去年十二月非農就業人數下修至減少廿二.七萬人,較初估減少十四萬人更慘;一月非農就業雖重返成長,主要集中政府聘僱、專業人士和企業服務類別;
[2] 一月失業率雖由六.七%降至六.三%,卻是勞動力退出職場所致,因部分民眾在疫情期間失業後,開始放棄求職。

02/12 - 美國勞工部週四公佈的周度初請失業金報告,是有關經濟體質健康狀況的最及時數據。
[1] 1月底,約有2,043.5萬美國人在請領各類失業金,比1月中增加了260萬人。
[2] 截至1月30日的一週,續請失業金人數減少14.5萬人,至454.5萬人。但這一降幅主要是由於人們不再有資格領取失業金,在大多數州,領取時間限制在26周內。
[3] 截至1月23日的一週內,至少有477.8萬人請領額外失業補貼,比前一一週增加了120萬人。這些補貼由政府出資,如果國會不通過拜登提出的紓困方案,這些計畫將在3月中到期。另有165.3萬人參加了一個為那些已經領取了六個月補貼,沒有資格再領取的人員提供的州援助計畫。這意味著640萬人已經失業超過六個月。
[4] 大流行期間減少的2,220萬個工作崗位中,已有1,230萬個恢復。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就業在2024年之前不會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02/17 -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全球債務監測機構估計,2020年的全球債務增長狀況如下,
[1] 新冠大流行使全球債務增加了24萬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281萬億美元,全球債務與GDP之比超過355%。
[2] 政府支持計畫佔了增幅的一半,全球企業、銀行和家庭的債務分別增加了5.4萬億美元、3.9萬億美元和2.6萬億美元。
[3] 這一增幅遠遠超過了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增幅。2008年和2009年,債務與GDP之比分別上升了10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
[4] "我們預計全球政府債務今年將再增加10萬億美元,超過92萬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的報告稱。報告還指出,事實可能證明,縮減支持規模可能比金融危機後更具挑戰性。  
[5] 歐洲的債務增長尤其嚴重,法國、西班牙和希臘的非金融部門債務與GDP之比上升了約50個百分點。
[6] 在新興市場,中國(不包括銀行)的債務與GDP之比的增幅最大,其次是土耳其、韓國和阿聯酋。僅就政府負債與GDP之比而言,南非和印度的增長幅度最大。

02/17 - 美國商務部週三報告,1月零售銷售出現七個月來的最大增幅,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下降的趨勢。其他數據顯示,上月工業生產和生產者物價強勁增長,表明2021年初經濟活動明顯提速。
[1] 美國商務部週三公佈,上月零售銷售經季節調整後較前月大增5.3%。
[2] 12月數據下修為下降1.0%,前值為下降0.7%。接受路透訪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測,1月零售銷售料增長1.1%。
[3] 1月零售銷售較上年同期增長7.4%。機動車銷售帶來提振,汽車經銷商銷售繼去年12月增長2.0%後,1月又增長了3.1%。服裝店銷售猛增5.0%。消費者還增加了在餐館和酒吧的支出,營收增長了6.9%。但與2020年1月相比,餐館和酒吧的銷售額仍下降了16.6%。
[4] 分析普遍認為,1月零售銷售反彈與600美元個人補助有關。在2020年初通過了2.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的基礎上,美國國會於一個月前又通過了一項9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該計畫對美國民眾直接發放每人600美元現金補助。

02/17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公佈
[1] 製造業產出繼去年12月增長0.9%後,上月增長1.0%。儘管芯片短缺給汽車生產帶來壓力,但製造業產出仍連續第九個月增長。

02/17 - 美國勞工部表示
[1] 1月最終需求PPI較前月上升1.3%,為2009年12月政府開始編纂該系列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12月為上升0.3%。
[2] 1月最終需求PPI較上年同期上升1.7%,12月為上升0.8%。服務需求PPI上漲1.3%,佔整體PPI漲幅的三分之二。這是自2009年1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12月為下降0.1%。
[3] 商品需求PPI繼12月上漲1.0%後,1月增加1.4%。接受路透訪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測,1月商品需求PPI將較前月上升0.4%,同比上升0.9%。在一些人擔心拜登的復甦計畫可能導致經濟過熱的情況下,通脹成為今年關注的焦點。
[4]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表示,他預計物價壓力上升將是暫時的,理由是過去30年來通脹水平一直穩定保持在較低水平。

02/19 - IHS Markit週五(2月19日)發佈的最新行業調查數據顯示,2月美國Markit綜合PMI初值升至58.8,創2015年3月以來最高。
[1] IHS Markit發佈的最新行業調查數據顯示,2月美國Markit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58.9,高於預期的58和1月前值58.3,連續七個月擴張並創六年高位。
[2] 美國Markit製造業PMI的2月初值為58.5,弱於預期的58.8和1月前值59.2,從2007年5月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新高回落,主要由於供應短缺導致交貨時間創2007年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長。
[3] 衡量美國企業支付與收取的綜合物價分項指數創2009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分析稱,這將進一步引發市場對通脹加劇的擔憂。較高的原材料成本,以及供應鏈和運輸方面的挑戰推高了企業輸入價格,而在需求強勁的背景下,企業也通過大幅抬升銷售價格,將成本增加的更大部分轉嫁給終端客戶和消費者,導致成本負擔的增長為史上最快。
[4] IHS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評論稱,2月初讀數據表明,2021年美國經濟開局強勁,得益於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和經濟的部分重新開放:
“但令人擔憂的是,企業成本飆升,以該調查史上最大速度推高了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價格,暗示通脹進一步上升。同時令人失望的是,儘管在新一輪財政刺激提振經濟和疫苗接種的希望下,商業信心依然活躍,這種情緒尚未轉化為更強勁的就業增長。很多服務行業對增加員工人數持謹慎態度。”
[5] 數據發佈後,中長期美債收益率創多個月新高,其中,資產定價之錨—10年期基準美債收益率最高上行7.6個基點,刷新2020年2月以來高位至1.36%。20年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均上行超4個基點,至少刷新去年中旬以來高位。





*** 股票市場 ***

02/18 - 《日本經濟新聞》週四 (18 日) 報導,名列日經亞洲 300 強 (Asia300) 的台灣 19 家主要上市科技公司,今年 1 月營收年增 32%,創下 2013 年統計開始以來的最大增幅。由於產品供給不足以應付暢旺的需求,銷售價格的上揚也推高了各家企業的營收。
[1] 台灣 19 家主要科技公司的 1 月營收合計達到新台幣 1 兆 1472 億元,創下 1 月份的新高紀錄。在 19 家企業當中,有 16 家出現 2 位數的成長。
[2] 友達 (2409-TW) 
 - 表示,今年的需求完全沒有下滑,包含 2 月的春節假期也都持續著一天 24 小時的滿載作業。
 - 在疫情影響下,筆電、遊戲機、5G 手機的需求都出現大幅增長,特別是這類產品所使用的 LCD 面板,皆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 友達在調查後發現 LCD 面板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揚近三成,加上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也因而推高了公司營收。友達在今年 1 月增收 72%,同業的群創 (3481-TW) 也出現 66% 的增收。
[3] 聯發科 (2454-TW) 
 - 出現 78% 的增收,來自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需求依然暢旺

02/18 - 富邦證券今 (18) 日表示,從 CES 2021 可歸納出今年的三大科技發展重點,包括汽車的電動化和電子化、不斷進化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晶片,以及因應疫情的各種遠距商機和數位轉型。

02/18 - 蘋果公司 (AAPL-US) 兩大股東揭露近期減少持股後,其股價周三 (17 日) 跌抵一個月低點,並在過程中貫穿 50 日均線和上升趨勢線這兩個關鍵支撐。
[1] 蘋果股價周三收盤跌 1.76% 至每股 130.84 美元,盤中跌幅一度深達 2.1%;盤後股價持平。
[2] 「股神」巴菲特職掌的波克夏海瑟威周二揭露上季減持蘋果部位,從 9 月底的 9.443 億股降至 12 月底 8.8714 億股,占流通在外股數的比率從 5.55% 下降到 5.28%。儘管減持部位,波克夏仍是蘋果第二大股東。
[3] 蘋果最大股東先鋒集團 (Vanguard Group) 上季也把蘋果持股減少 2551 萬股,目前共持有 12.6 億股,占蘋果流通在外股數的 7.48%。
[4] 果周三還遭遇另一項利空,開發人氣遊戲「要塞英雄」的 Epic Games 拉長戰線,在歐盟對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該公司不只妨礙、甚至扼殺了在蘋果 App Store 發行 app 和收付款項的競爭。

02/19 - 為什麼汽車最缺芯? 背後是全球產業的大變局 (曹澤熙)
[1] 汽車業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它已經不再是其他產業眾星捧月的對象了,至少對芯片業來說,汽車業吆五喝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2] 為什麼汽車業拿不到芯片?
 - 芯片產能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固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但為什麼智能手機製造商、遊戲機製造商就能拿到芯片呢?
 - 對芯片製造商來說,汽車業並非優先考慮的客戶,智能手機製造商才是芯片行業的首選客戶,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它們願意購買更先進、利潤更高的芯片。
 - 在市場上,當然是利潤說了算。
[3] 麥肯錫合夥人Ondrej Burkacky說:
 - 汽車業已經習慣了整個供應鏈都以汽車業為中心。但是,汽車業忽視了另一個事實:芯片製造商實際上並不需要圍著汽車業轉。
[4] 汽車行業每年在芯片上的支出約為400億美元,約佔全球芯片市場的十分之一。然而,蘋果單單為製造iPhone而花在芯片上的錢就比整個汽車業還要多。
[5] 此外,汽車中使用的芯片往往是基本產品,對芯片製造商來說,這些產品利潤並不高,而且在一些芯片廠商看來,汽車需要的芯片很快就會被淘汰。
[6] 天災加劇供應短缺
 - 日本東北213強震導致日商主導約八成市場的芯片關鍵耗材——光刻膠供應告急,包括信越等主要供應商生產與海外供貨受阻,信越更宣佈關閉廠區。光刻膠是台積電、聯電等晶圓廠生產必備關鍵耗材,隨著光刻膠供應告急,恐使得芯片缺貨更嚴重。
 - 美國德州因暴風雪襲擊使多地出現停電,導致當地的三星、英飛凌、恩智浦多座晶圓廠暫時關閉。
 - 停產產能涉及功率/存儲等芯片,進一步加劇供應緊張據IC insight 顯示,英飛凌德州奧斯汀工廠主要生產130nm製程的汽車和工業市場內存芯片,佔公司去年總營收的5%。三星在奧斯汀擁有2座晶圓廠,佔三星總產能的28%,產品主要聚焦於DRAM、NAND、手機SOCs。
 - 恩智浦奧斯汀的兩座工廠約佔該公司工廠總面積30%,主要生產MCU、MPU、電源管理器件、射頻收發器放大器以及各類傳感器。
 - 由於停工是應奧斯汀能源公司要求的全面停工,目前尚未公佈何時可恢復。

02/19 - 沃爾瑪
[1] 表示將提高約42.5萬名員工的工資。作為美國的最大零售商和最大僱主,沃爾瑪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該公司表示,美國1月份9000億元的財政刺激,是提振公司銷售額的重要因素。同時,沃爾瑪除了給員工漲薪外,也支持拜登政府將聯邦最低時薪翻番至每小時15美元。
[2] 截至1月29日的第四季度,沃爾瑪營業收入達到55億美元,同比增長3%;淨虧損21億美元,主因為英國和日本業務停擺;在美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6%,較第三季度的6.4%大幅提速,食品銷售額顯著上升。
[3] 在新冠新冠紓困法案中,拜登政府增加了一項條款,提議將最低工資從目前的每小時7.25美元增加一倍以上,達到每小時15美元。美國國會正在辯論該項條款。沃爾瑪首席執行官Doug McMillon表示,公司支持提高聯邦最低工資標準。



*** 原物料市場 ***

02/16 - 週二罕見的冬季暴風雪使得德州休斯敦的氣溫甚至比阿拉斯加部分地區更低,導致數百萬德州人斷電,並引發美國東南部的龍捲風。
寒潮給德州能源行業造成嚴重破壞,導致休斯敦航道停止運行,限制了美國最大油田--西德州二疊紀盆地的產出。幾家最大的煉油企業也停產。

02/16 - 截至2月10日當週,黃金和白銀共同基金和上市交易基金(ETF)遭遇了三個月來最大的資金流出,投資者轉投飆升的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市場。

02/17 - 金價週三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跌,跌至逾兩個月低點,因對經濟復甦的押注提振美元和指標美國公債收益率。
[1] 現貨金下跌1.2%,報每盎司1,773.72美元,此前一度跌至11月30日以來的最低水平1,768.60美元。
[2] 美國黃金期貨下跌1.5%,收報每盎司1,772.80美元。

02/18 - 開年迄今,“逼空”似乎成了海外資本市場上的“主旋律”。先有美股市場上的GameStop(GME),後有大宗商品市場上的白銀,如今又出現了一場逼空,它發生在一種並不起眼的金屬品種上——錫。
[1] 2月17日週三,LME錫現貨結算價已經來到28710美元/噸,創近十年新高。今年以來,LME錫現貨漲幅達到36%,為LME所有品種中表現最好的。
[2] 通常來說,錫都是非專業投資者看不上的品種,因為在LME所有金屬中,它的流動性是最差的。那麼,錫價怎會突然迎來一波瘋漲?其原因在於,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的錫,現在正處於需求高企、供應不足、庫存吃緊、投資者買盤強勁的狀態。
[3] 上週,LME錫庫存已經達到了775噸的近紀錄低點。到了本週,LME錫庫存稍有增加,但又有230噸已指定交付等待出庫,目前LME錫實物金屬數量約在1100噸左右。1100噸是什麼概念?這僅僅是全球不到兩天的錫消費量
[4] 作為焊料的原材料,錫已經成為全球電子行業的關鍵金屬之一。
 - 因疫情導致居家辦公“宅經濟”,人們對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的需求走高,直接推升了對錫的需求。
 - 另外,錫在美國還會被用於建築所需的化學穩定劑當中,因此,美國住宅建築行業的增長也使得市場對錫的需求水漲船高。
 - Sucden Financial研究負責人Geordie Wilkes稱,半導體的進出口數據顯示,錫迎來了需求特別強烈的一年,“看起來這可能會持續下去,而不幸的是,供應端卻跟不上。”
 - 受疫情影響,全球部分礦山和冶煉廠因封鎖限制而被迫關閉,錫的生產遭受衝擊,供應嚴重不足。
 - 諮詢公司CRU預計,去年錫的供應落後需求大約8000噸,為連續第三年出現供應不足的狀況。
 - 根據國際錫協(International Tin Association)的數據,印尼錫礦巨頭PT Timah去年產量下降了四成,僅產出了4.57萬噸
 - 上述機構市場分析師進一步稱,目前,所有大型錫商已經將今年一季度的錫全部賣光了,小型錫商則是將全年的錫都賣完了

02/18 - 油價週三上漲逾1美元,因美國最大產油州德州的嚴寒天氣導致全州油田停產,異常寒冷天氣預計將在未來數日甚至數週拖累原油產量。
[1] 布蘭特原油期貨結算價報每桶64.34美元,上漲0.99美元,或1.6%;
[2] 美國原油期貨結算價報每桶61.14美元,上漲1.09美元,或1.8%。這兩大指標合約均處於去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3] 石油價格得到了OPEC+供應限制、沙特額外減產以及新冠疫苗接種導致需求反彈的希望等因素支持。

02/19 - 美國的木材價格正在飛漲,而這可能進一步抬高房屋的價格。
- 根據三月份隨機長度木材期貨,週四上午木材價格小幅上漲破每1000板英呎1000美元,盤中觸及1004.90美元的高位,較三個月前的價格翻倍,創下歷史新高。




02/20 - 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來了?未必 ( 於旭東)
[1] 大宗商品市場的歷史表明,超級週期從一個高峰到另一個高峰需要20到70年,上一次高峰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騰飛之後。
[2] 在這輪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中,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個驅動力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這也使得大宗商品因為基建的需求而走強。但分析人士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國不會重複這種規模的刺激措施。並且,中國的雙循環戰略將著眼於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並旨在將經濟轉型為消費驅動型經濟,這將導致大宗商品需求增長長期放緩。
[3] 推動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的第二個因素是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帶來的樂觀情緒
[4] 第三,擔心通脹加劇的投資者正將資產轉向黃金和銅。作為對沖工具。市場預計,大規模的疫情下經濟刺激措施將引發通脹壓力。尤其是在美國,如果拜登總統的最新紓困措施最終獲得通過,疫情以來的刺激總額將達到5萬億美元,佔GDP的25%。
[5] 第四,超預期的氣候政策有可能增加對銅、鎳、鋰和鈷等關鍵金屬的需求
 - 而這些材料是建設低碳基礎設施所必需的,如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和充電站。
 - 在供給方面,根據目前的預測,到2030年,一些礦類大宗商品將出現相當大的供給缺口。目前分析人士估計,銅和電池級鎳的缺口約為20%。
 - 但對採礦業來說,目前仍存在種種挑戰。目前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監測越來越嚴。因此,大型礦業公司需要花費很多成本來構建一個綠色安全的生產環境。如果環境壓力、民粹主義和供應鏈安全問題引發了政府和民眾注意,那麼這對於大眾商品尤其是礦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6] 結論 - 當前來看,氣候變化可能是唯一有可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上漲的因素。但在這成為現實之前,必須要克服很多困難。因此現在說超級週期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