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新聞摘要 20210614

重點摘要
1. 央行們退出量化寬鬆之路徑,是下半年的重頭戲
2. 美聯儲後續的貨幣政策路徑
[1] 何時,正式討論與宣佈削減其大規模購債計劃的策略 - 八九月 vs. 年底
[2] 何時,正式開始削減 - 明年Q1 vs. 更晚
3. 歐洲央行
[1] 亦有委員建議放緩購債金額,但最後決議仍維持不變。
[2] 摩根史坦利認為,九月可能是個時點
4. 最低稅負制 - 影響跨國企業的有效稅率,進而影響獲利,對市場估值應有壓力。
5. 美國通膨數據報表,但美債利率卻下滑



*** 專題 - 全球最低稅收 ***

06/07 -  七國集團(G7)週末就全球最低公司稅率 15% 和對跨國公司征稅的安排達成協議 (Reuters)

[1] G7協議會否適用於全球?
 - OECD:將透過6月30日至7月1日139個國家將參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行的在線會議,協商未來的跨境稅收規則。
 - G20財長會議:提交認可
 - OECD和美國已經表示,在G20下次10月開會之前,稅收協議可能無法得到最終批准,因為美國國內的稅收方案將在國會進行審議,所以該國立場在7月底之前可能都還不確定。
 - G20的支持意味著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將實施該協議,因此它實際上會影響全世界。

[2] 不再有避稅天堂?
 - 全球最低稅率的整體想法是,賦予各國權利,可以對公司在稅率低於全球最低稅率的國家的獲利徵收補充稅
 - 此外,G7希望最低稅率在各國分別應用,而不是以公司業務所在國家的平均數為基礎--這種方法被認為對避稅天堂更為嚴厲。
 - 因此,假如15%就是最終商定的全球最低稅率,那麼如果一家美國公司在不徵收公司稅的英屬維爾京群島計入獲利,美國稅務當局可以對這些利潤徵收15%的稅

[3] 如何適用於跨國企業?
 - G7同意,各國政府應有權對跨國公司在本國獲得的超過10%的利潤徵收至少20%的稅。所有跡象表明,超額利潤也將受到全球最低稅率的約束。
 - 盡管如此,許多指標仍有待確定,這些公司仍有機會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可能有哪些漏洞?
 - 參與全球稅收談判的國家可能會豁免一些行業。
 - 例如,採掘業可能會被排除在外,因為公司通常會向礦場或油田所在的政府預先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也有關於某些金融服務的例外情況的討論。
 - 官員們說,一些國家希望在研發的稅收減免方面有迴旋餘地。中國等其他國家則希望保護他們用來吸引投資的低稅率經濟區

[5] 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會有大筆意外之財?
 - 經合組織(OECD)10月時估計,全球最低稅率每年可以產生1,000億美元、或全球公司所得稅的4%。這可能低估了,因這是基於當時協商的主要稅率12.5%估算。

[6] 荷蘭、盧森堡和瑞士的情況如何?
 - 愛爾蘭
是許多美國科技公司的重要運營據點,其表示,無論國際上如何決定,都將保持其12.5%的公司稅率。
愛爾蘭財長多諾霍(Paschal Donohoe)估計,根據預期中的變化,到2025年,愛爾蘭的年度公司稅收將比原來減少約20%或20億歐元,但預計不會有大量公司外移。
 - 瑞士
已經承諾取消特殊的低稅率,設在當地約24,000家外國公司將受到影響。
瑞士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瑞士將採取必要的措施,繼續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商業據點。”
 - 荷蘭
雖然荷蘭的公司稅率為25%,但荷蘭今年開始對於流向公司稅率低於9%地區的權利金及利息課稅,並計劃從2024年起對流出的股息也征稅。
然而,目前還不清楚七國集團的協議何時生效,荷蘭仍有可能在2024年之前調整規定。





*** 專題 - 中美貿易衝突 ***

06/07 - 美國總統拜登上週發布行政令,禁止美國投資某些中國企業。新禁令的特點如下:
[1] 範圍更廣、門檻更低
 - 列入名單的標准也低得多
 - 將禁止美國對中國國防或監控技術領域約60家公司進行投資
 - 新的禁令禁止投資於在中國國防或相關材料領域、或監控技術行業“運作或曾經運作”的企業, 或由從事這些行業的個人擁有或控制的企業。其目的是限制資金流向那些破壞美國安全或“民主價值觀 ”的企業
 - 特朗普禁令針的是數年前《國防授權法》中定義的中國軍方企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政府部委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工業基地擁有或控制的公司或與之“有關聯”的公司。
 - 修改後的行政令取消了與中國國家有直接關聯的要求,使用了更模糊的語言,即相關公司必須在國防或監控領域“運營”。
 - “當總統做出國家安全決定時,法院通常不願意推翻他的意見,”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顧問Bill Reinsch說,“但法院這樣做了,這表明特朗普政府對該行政令的制定非常糟糕,對所做決定的辯護也很糟糕。”
[2] 修改後的名單
 - 修訂前後都在清單上的主要中國公司包括中國海洋石油、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芯國際。






*** 央行與通膨 ***

06/08 - 中國5月通膨數據
[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3%,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1.6%,但依然創去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分析如下
 - 5月食品價格超預期下降,導致當月CPI同比漲幅低於預期,但依然創八個月高點,連續三個月正增長且漲幅持續擴大。
 - 其中,畜肉類價格同比下降11.3%,影響CPI下降約0.46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23.8%影響CPI下降約0.50個百分點
 - 分析人士預計,儘管短期豬肉價格將繼續對CPI構成拖累,但伴隨著總需求恢復,下半年CPI中樞將逐漸上行至1-2%區間
 - 中長期來看物價仍將保持穩定,貨幣政策不會受到結構性通脹的掣肘。
[2]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 )同比上漲9%,高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8.5%,並創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當時為9.1%。原因分析
 -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
 - 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很多高耗能企業面臨轉型,同時資源大省也向綠色轉型,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資源的供應,進一步推升PPI的上漲。


06/10 - 日本央行五月沒有買ETF,悄悄退出奇怪的買股票寬鬆作法?



06/10 - 中國央行再次強調政策穩定信號,而公開市場百億操作已持續72日依舊穩如泰山。
[1] 業內人士稱,目前看金融穩定仍在政策目標中享有較高權重,預計貨幣政策總量調整必要性不大,結構性定向政策料仍是主要工具,而適度熨平階段性資金波動亦難缺席。
[2] 自3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百億操作已持續72日,並連續第18日完全對沖當日到期。路透統計,本週逆回購到期規模為500億元,每日各100億。此外週三進行的7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招標,中標利率為3.35%,較上次的3.10%再升25個基點(bp)。以下為最近兩年銀行間市場七天期回購加權利率,和公開市場七天期逆回購利率走勢:



06/10 - 中國5月金融數據無驚無喜,新增信貸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略超預期,但社融增長依舊乏力。目前整體仍處降槓桿以及信用收縮的趨勢中,但經濟運行平穩,實體融資暫時亦無斷崖式下行的風險,政策穩健態度依舊難改
[1] 中國央行週四公佈,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路透1.41萬億的調查中值;當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3%,此前路透調查中值為8.1%。



[2] 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97.98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較4月的11.7%進一步下滑。而2020年全年社融增量為34.86萬億元。



06/11 - 路透調查顯示
[1] 樣本
 - 6月4-10日對超過100位分析師進行的路透調查
 - 其中,50位回答預期美聯儲何時宣布縮表
[1] 何時宣布
 - 將近60%--50位中的29位:表示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下一個季度宣佈縮表,盡管近幾個月就業市場復蘇情況並不穩定。
 - 其中13位分析師:預計會在8月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宣佈。各國央行高層經常會在這個年會發表重大的政策暗示。
 - 其餘21位分析師:美聯儲會在第三季之後宣佈削減量化寬松計劃。
[2] 何時開始削減
 - 近60%的分析師,或45位中的26位稱,縮表將從明年第一季度開始。
[3] 削減幅度
 - 美聯儲目前每月購買800億美元公債和400億美元MBS。
 - 月度購債規模縮減幅度的分析師給出的預期中值為200億美元,其中公債和抵押支持證券(MBS)各佔一半。
 - 分析師預期最高分別為400億美元公債和200億美元MBS。
[4]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分析師James Knightley表示
 - 我們預計將在傑克森霍爾會議上聽到明確的暗示,即美聯儲正在討論縮減量化寬松的好處
 - 四周後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進一步加以發展,屆時我們猜測美聯儲將暗示市場。
 - 12月FOMC會議正式宣佈縮表並給出未來路徑做准備。


[5] 對美聯儲青睞的通脹衡量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的預期
 - 4月份同比上升3.1%,創1992年7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
 - 據路透調查,該指數今年同比升幅均值為2.5%,明年為2.2%,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 上個月調查對今明兩年核心PCE同比升幅的預估均為2.1%。
[6] 荷蘭合作銀行資深美國策略師Philip Marey
 - 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情況確實是暫時的,但全球經濟和國內財政政策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這可能導致更持久的高通脹,”稱。
[7]  BMO Capital Markets資深經濟學家Sal Guatieri
“你得到一條大字體的信息:刺激計劃和疫苗接種的積極推進正在導致美國需求的反彈速度遠快於供應,這正在造成許多令人不快的副作用,例如通貨膨脹...僅僅在經濟崩潰後的幾個季度,而不是通常的經濟衰退後數年才出現失衡。這是不祥之兆:美聯儲的臨時通脹咒語在本週聽起來更加過時。”





06/11 - 歐洲央行週四維持指標利率在負0.5%不變,上調經濟成長和通脹預期,但承諾在夏季保持刺激措施不變,因擔心現在退出將加速令人擔憂的借貸成本上升,並扼殺經濟復蘇。
[1] 該央行表示將以“大幅高於”今年頭幾個月的步伐購買債券
[2]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三位歐洲央行決策者希望在週四會議上放慢緊急購債步伐,理由是經濟成長和通脹前景改善。然而,持不同意見(指這三位)的管委最終還是讓步了。
[3] 摩根士丹利預期
 - 在9月份對融資條件和通脹前景進行下一次聯合評估時,情況會有所不同
 - 屆時疫苗接種將接近70%的目標,復蘇基金將開始運作,到那時,我們預計購買量會減少
 - 歐洲在經濟復蘇和疫苗接種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因此任何在美聯儲之前撤走支持措施的苗頭,都將被視為一個危險信號

06/11 - 市場對通脹跡象視而不見的藉口:
[1] 勞動力短缺將在秋季消失,屆時失業福利將減少,兒童保育更好找,對於在工作崗位上感染新冠病毒的擔憂也將減退;
[2] 商品生產的瓶頸是由特殊的沖擊造成的。隨著生產回暖,需求從商品轉向服務,瓶頸就將逐漸消失;
[3] 隨著過去供應中斷的影響消退,勞動力短缺出現緩解以及商品需求增長減速,貿易瓶頸也將得到緩解;
[4] 價格純粹是暫時性上漲,而且是針對了特定行業。隨著供應回升,漲勢也將消退;
[5] 從定義出發,價格通脹的任一方面都是暫時性走高,因為產出缺口仍舊存在,而持續的價格壓力則需要缺口消失;
[6] 薪資上漲主要出現在工資較低的工作當中。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有助於縮小收入差距;
[7] 近年來,薪資水平和物價通脹之間的聯系有所減弱。我們仍舊應該慶祝,而非哀嘆工資上漲;
[8] 從定義出發,薪資增速的任一方面都是暫時性增長,因為失業率仍舊太高,無法產生持續的薪資壓力;
[9] 密歇根大學通脹預期指數已經飆升,但這是對顯而易見的食物和能源價格上漲的過度反應;當這兩大價格走低時,通脹預期也會消退;
[10] 從歷史上看,只有在實際通脹持續高企一段時間之後,通脹預期才會走高;最近的上漲一定是僥幸;
[11] 盈虧平衡通脹率只是溫和上升,如果真的存在問題,債市會告訴我們一切;
[12] 忽略那些有關通脹預期的粗略調查,對專業經濟學家的調查仍舊認為,長期來看,通脹將達到美聯儲的目標。

06/14 - 近期的美國市場讓人看不懂。
[1] 一邊是通脹指標連續兩個月爆表,刷新歷史新高。另一邊通脹交易偃旗息鼓,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週期股偃旗息鼓。為何如此呢?
[2] 美銀美林CIO Michael Hartnett在最近的報告中很好的總結了當前市場的心態:大家也許不知道如何交易通脹,但所有人都遵循一條基本的交易准則:“不要和美聯儲作對”
如今,所有人都相信,通脹短期走高是暫時的,美聯儲並不會輕易收緊寬松,採取縮減QE等緊縮措施
[3] 德銀圖表顯示,當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1.5%)和美國CPI(5%)只差已經跌至-3.5%。也就是說,美國10年期國債的實際收益率已經跌至-3.5%,創1980年以來最低
[4] 美銀美林
 - 美銀全球EPS模型所示,全球企業每股盈利的增速已於4月見頂。
 - 財政刺激也已經見頂。






06/14 - 美歐的通膨數據比較
[1] 截至5月份,美國的CPI同比已經達到了4.9%,處於08年以來的最高位置。歐元區的CPI同比回升至2%,也已經達到了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 但是,如果我們剔除高波動的能源食品類價格的干擾,就會發現歐美的通脹形勢完全不同。
 - 美國核心CPI同比已經飆升至3.8%,即使剔除低基數,測算和2020年同期的平均值也有2.5%,和整體CPI一樣,也處於08年以來的最高位置了。
 - 歐元區5月的核心CPI同比只有0.9%,仍然低於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且即使剔除低基數,歐洲的核心通脹水平也沒有回到疫情之前。


(美國:左軸、歐洲:右軸)

[3] 通脹分化的背後,是美國和歐洲居民消費能力的分化。
 -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採取了高額補貼的強刺激政策,居民收入增速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
 - 歐洲居民的收入增速是下降的








*** 匯率及債券 ***

06/11 - 外匯市場週四(06/10)迎來了讓人擔心的美國高通脹數據
[1] 美國公佈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強勁攀升5%,創下近13年來最大同比升幅
 - 因經濟重啟提振了對旅遊相關服務的需求,同時全球半導體短缺推高了二手汽車的價格
 - 但通脹驅動因素似乎是暫時的,考慮到新冠大流行早期的低物價水平,可主要歸因於基數效應,5月可能是CPI的峰值。
 - 這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反復斷言通脹上升將是暫時的一致。
[2] 市場反應
美元指數在美國通脹數據公佈後小幅下跌,週五亞洲盤初整理跌勢,本週基本持平。
[3] 投資人評估
拜登政府 -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在今年夏季見頂,然後在秋季開始回落。
FHN Financial首席分析師Chris Low - “4月和5月對通脹貢獻最大的經濟領域正在經歷可理解的短期調整,或只是通脹重回‘正常’水平,未受疫情影響領域的CPI漲幅正在放緩。”
墨爾本經紀商Pepperstone的研究主管Chris Weston -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相信美聯儲的市場,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強勁復蘇促使其提前加息的擔憂有所緩和。”



*** 股市 ***

06/12 - 6月11日週五,美國國會眾議院公佈了五項仍以草案形式存在的法案。由兩黨議員共同支持的反壟斷改革可能重塑美國科技巨頭的商業規范,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就差被直接點名了。
[1] 分析稱,這堪稱迄今為止國會小組委員會針對少數科技公司的“最大立法努力”,如果法案在參眾兩院都獲得通過,上述四大科技巨頭將不得不徹底變更商業行為,收購更困難,甚至慘被拆分。
[2] 具體來看,今日公佈的五項法案草案分別是:
 - 終止平台壟斷法案
 - 美國選擇和創新在線法案
 - 通過啟用服務交換 (ACCESS)法案增強兼容性和競爭性
 - 平台競爭和機會法案
 - 收購兼並申請費的現代化
[3] 上述五項草案中有四項“僅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給出的符合條件公司定義是:必須擁有6000億美元或以上的市值、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或10萬月度活躍商業用戶,而且必須是具有限制或阻礙其他企業訪問客戶或服務能力的“關鍵交易夥伴”。
[4] 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令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成為唯一四家符合標准的科技巨頭,而且也與國會其他針對大型科技公司調查的目標對象不謀而合。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也在運營一個在線市場平台且同時售賣自營產品,但只有3920億美元市值便被草案排除在外。
[5] 亞馬遜週五由漲轉跌、收盤微跌, Facebook收跌0.4%,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0.2%,只有蘋果收漲近1%。


*** 數據 ***

06/09 - 美國人不想上班:4月職位空缺創有史以來最高 離職人數也創記錄
[1] 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4月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結果顯示,美國當月職位空缺的數量突破900萬大關,達到歷史新高的928.6萬。
[2] 自主離職人數當月錄得398.5萬人,創歷史新高。
[3] 分析稱,這凸顯出隨著企業逐漸走出新冠疫情以及經濟回暖,勞動力需求的熱度在增加,同時也體現出小企業招工難。
[4] 彭博在數據公佈後表示,雖然企業隨著經濟的重新開放正在開始招聘人手,但照顧孩子的義務、揮之不去的健康問題、技能不匹配、以及偏高的失業救濟仍然讓很多美國人無法回到勞動力隊伍當中,而這也讓4月的職位空缺數比招聘數多出320萬,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差值。




06/10 - 美國勞工部在6月10日週四發布的數據顯示
[1]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
 - 截至6月5日當周,人數降至37.6萬,略高於市場預期的37萬,低於前一週的38.5萬人。
 - 連降六週、連續兩周不足40萬大關,為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以來的最低值。
[2] 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
 - 截至兩周前(5月29日當周),總數至不足350萬
 - 創疫情以來最低
[3] 上週獲得某種形式政府救濟金的人數下降了9.51萬,總量至1535萬人
 - 約為2020年同期的一半。
 - 分析指出,隨著擴大後的抗疫緊急救濟在9月到期,以及不少州政府提前削減這項非常規福利,預計美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會繼續下降,這也與美國勞動力市場改善和經濟復蘇的趨勢一致



*** 綠能 ***

06/09 - 全球太陽能開發商正在放緩項目安裝速度
[1] 由於零部件、勞動力和運費成本飆升
 - 太陽能行業面臨的最大阻力包括鋼鐵和多晶硅的價格上漲兩倍。鋼鐵是太陽能板支架的關鍵部件,多晶硅是電池板的原材料。
[2] 全球太陽能容量(以地區劃分,MW)


[3] 影響
 - 研究公司IHS Markit上週警告稱,如果價格壓力得不到緩解,對今年全球太陽能裝機容量的預估可能從目前的181GW降至156GW。
 - 該行業最近幾周在華爾街也遭受重創,MAC全球太陽能指數今年迄今跌24%。去年該指數上漲兩倍。
 - 在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產品生產國中國,生產商已經在通過提價來保護獲利,導致訂單減緩。出口減少。
 - 中國領先的太陽能板生產商阿特斯(Canadian Solar Inc)上個月表示,第一季度產品價格較前一季度上漲10%,它計劃將這一漲幅傳導至消費者。“我們將繼續調高價格,並且我們願意犧牲部分銷量以維持利潤率,”阿特斯模組生產部門總裁Yan Zhuang上個月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