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新聞筆記 20181028

重點摘要
1. 股指紛紛進入KD超賣區,壞消息仍多。但,價值也浮現。
2. 升息,仍是主導風險資產重新評價的議題。




*** 重要行事曆 ***

10/30-31 - BoJ利率檢視會議
11/01 -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會議
11/06 -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
11/21 - 義大利再次提出2019預算給歐洲議會的截止日
11/24 - 台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11/30 - G20會議,川習會





*** 風險事件 ***

10/25 - 歐盟將與伊朗建立易貨貿易體系,以避開美國製裁--外交官
[1] 三位歐盟外交官表示,歐盟成立了一套便於向伊朗出口付款的機制,在11月4日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之前,該機制應會在法律上成形,但要等到明年初才能開始運作。
[2] 這套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特殊目的實體(SPV),是為了避開美國的制裁。根據美國的制裁措施,美國可以切斷任何一家協助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的銀行的聯繫。
[3] SPV將作為一個易貨貿易體系來運作,通過使用一個歐盟中介來避開美國金融系統,從而處理與伊朗的貿易。這套系統可以確保歐洲購買的伊朗石油可以採用同等價值的歐盟商品和服務來支付。

10/25 - 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誓言將殺害知名記者卡舒吉的凶手繩之以法,這是卡舒吉遇害引發全球譴責後,穆罕默德首度公開表示意見。幾小時前,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總統特朗普談話表示,這位沙特實質上的領導人要對導致卡舒吉之死的行動負最終責任。

10/25 - 沙特阿拉伯檢察官週四表示,知名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本月於伊斯坦布爾沙特領事館遇害為預謀犯案,一改先前沙特官方聲明稱此案並無事先計畫的說法。
10/25 - 美國特朗普政府和防衛產業正努力挽救1,100億美元沙特軍售協議中為數不多的幾項實際交易。特朗普就卡舒吉失蹤及遇害案批評沙特領導人時留有餘地,堅稱他不希望此事危及1,100億美元軍火的“巨額訂單”。他宣稱該訂單將支持5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不過專家認為這些數字被嚴重誇大。



*** 央行觀察 ***

--- Fed ---

10/24 -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稱,股價下跌、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以及其他可能的“不利因素”還不足以讓美國經濟偏離軌道,或迫使美聯儲改變繼續逐步升息的意圖。在股市因全球憂慮和企業業績疲弱而大幅下挫之際,博斯蒂克表示,對今年進行第四次加息的想法“更放心”。之前他對12月是否可能升息未表過態。他表示,美聯儲仍應至少再加息“幾次”,直至利率達到既不鼓勵也不打擊投資和支出的水平。他估計中性利率在2.75-3%,這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還有上調兩到三次的空間,目前該區間為2-2.25%。

10/25 - 美聯儲新任副主席克拉里達在上任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中表示,他將支持“進一步”升息,認為這是維持當前美國經濟復甦的最佳方式,同時也能防止通脹跳升。他稱美國經濟顯示出繼續前行的跡象,因此繼續逐步提高利率是合適的,利率仍將保持在“寬鬆”狀態,即鼓勵支出和投資。他的講話讓他完全融入了美聯儲的主流觀點,不過他也暗示,他可能更傾向於提前結束當前的加息週期,而不是像他的一些同事認為,利率將在2020年某個時候升至3.4%左右的“限制性”水平。

10/25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在其最新經濟報告中稱,儘管美國多數地區的通脹表現溫和或適度,但美國的工廠已因關稅而上調了價格,製造商給出的上調價格的理由是鋼鐵等原材料成本上漲,企業認為關稅推高了原材料價格。最新褐皮書中還表示,美國經濟似乎正以溫和至適度的步伐成長,諸多行業的企業報告勞動力短缺。

10/25 - 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梅斯特表示,美國股市“長時間”跌勢和風險增加將開始對美國經濟構成壓力,不過沒有跡象顯示經濟將陷入衰退

10/25 - 達拉斯聯儲總裁柯普朗稱,美聯儲應繼續升息至少兩次,但可能是三次,然後再評估是否有必要進一步升息以抑制經濟增長

--- BoJ ---

10/25 - 日本央行(BOJ)下周政策會議結束時料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並繼續保持對經濟前景的樂觀看法,即便全球貿易摩擦、增長擔憂和市場動盪,讓央行通脹目標愈發難以實現。
[1] 日本央行在7月所作的預估中,預計2018/19財年核心消費者通脹率將達到1.1%,次年將升至1.5%。在當前的收益率控制政策架構下,達成通脹目標的假設前提是,全球需求強勁將會長時間支撐日本復甦,足以讓企業最終調高薪資及價格。
[2] 這樣的假設情境目前正面臨威脅,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升高,這迫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估。
[3] 部分日本央行決策官員擔心,當日本明年10月消費稅上調導致消費緊縮之際,出口同時喪失動能。

10/25 - 日本央行副總裁警告不要用貨幣緊縮來戳破資產泡沫
[1] 日本央行副總裁若田部昌澄表示,試圖用收緊貨幣政策來戳破資產泡沫,可能會讓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2] 他指出,在金融危機後,央行不要試圖對資產泡沫採取先發制人的對策,而是應該側重在採取迅速、充足的舉措來刺激經濟增長。他說,比起對資產泡沫採取先發制人對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出現時部署刺激舉措,如此一來經濟才不致於落入通縮。“雖然我們不應完全忽視資產價格波動,但採取強力措施戳破資產泡沫,可能會讓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若田部昌澄在一場研討會中稱。

--- PBOC ---

10/26 - 繼上週年內第四次降准實施之後,中國央行本週再向銀行間市場釋出暖意,七天逆回購連續大額投放,單周淨投放4,600億元創逾三個月新高。儘管10月為三季度繳稅大月,本週流動性幾無壓力,資金價格大幅下行。
- 中國9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較上月驟降近1,200億元人民幣,為2017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表明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下,跨境資金還是呈現一定外流壓力。不過,目前總體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較為平穩,尚未發生大規模流出的現象,未來外匯佔款是否會持續減少有待進一步觀察。

--- MPC ---

10/28 - 英國央行已經啟動了加息進程,並且其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表示,英國經過數年的薪資成長遲滯後,過去一年來薪資增長迎來“新黎明”的跡像已有所增強,但上升步伐料將有限。但大多數分析師認為英國央行要等到明年5月才會再次加息,假設英國在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

--- BoC ---

10/25 - 加拿大央行一如預期上調利率,並表示可能會加快未來加息步伐,因該國經濟已接近滿負荷運轉,且不需要任何刺激措施。該行微調了對未來加息的標準措辭,不再提及逐步收緊政策。央行高級官員表示,市場誤讀了“逐步”一詞,他們據此推斷央行只會在每間隔一次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這一消息推動加元兌美元升至一週高位1.2969加元,或0.7711美元,並開啟了12月5日再度升息的可能性。



*** 匯率 ***

--- EUR/USD ---

[1] 市場 - 趨貶
 - 本月歐元走低1.85%,受意大利預算磋商的悲觀情緒,以及對歐元區危機蔓延的憂慮拖累。

[2] 政策
 - 歐洲央行宣佈維持政策不變,德拉吉表示仍將繼續收緊政策,但他強調了圍繞意大利問題和英國退歐的風險。
 - 鑑於通脹依然溫和,市場仍懷疑歐洲央行的加息前景。

[3] 數據 - 沒有支持歐元區立刻升息的訊息
 - 通膨數據仍溫和


--- USD/CNY ---

[1] 市場 - 貶值預期提高
 - 人民幣破7可能性大增,兌美元即期週五觸及6.9647元的2016年底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最低已經跌至6.9745。
 - 內部因素,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外儲和外佔數據表現不佳、結售匯數據亦不振、中美貿易戰導致的出口壓力
 - 外部因素,美元指數因歐元數據、市場風險意識增強、美國通膨數據等因素走強。

[2] 政策 - 是否死守7元心理關卡
 - 瞭解政策的內部人士表示,中國料將動用龐大外匯儲備阻止人民幣急跌破7,因為這可能會引發市場猜測以及資本大量外流。
 - 一位消息人士篤定認為央行將表明立場,而不是允許人民幣突然跌破重要心理關口,放任悲觀情緒在投資者間瀰漫。
 - 上述這位消息人士稱,“央行將進行干預,直接或間接干預,這是必須的。央行有許多政策工具。我們不能讓人民幣破7,因為這對人們會產生心理影響。”
 - 中國商務部(10/24)也表示,中國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
 - 中國總理李克強週五(10/25)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聯合記者會上重申,中方不會搞人民幣競爭性貶值。
 - 央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週五(10/26)在政策吹風會詳述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旨向外界傳達中國管理預期,力保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決心。“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們不會搞競爭性貶值,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的擾動,這個觀點人民銀行已經重申了很多次了,我今天在這兒再重申一次,”潘功勝稱。


[3] 數據 - 中國股市外資流出
 - 是人民幣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貶值逾8%,市場情緒始終相對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形勢也基本穩定。“本輪人民幣貶值與上一輪最大的不同,是跨境資本並未出現大規模外流。”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指出。
 - 國際金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每週流入中國股市的資金平均為95.5億美元,但在10月5日-12日股市動盪期間,股市外流資金超過245億美元,外流規模和速度遠超過流入規模和速度
 - 以債市為例,9月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規模亦銳減逾九成,且由於美聯儲持續加息縮窄中美利差,美元有效匯率持續走升引發新興市場資本外流仍在持續,後續境外機構購買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可能轉為環比下降。
 - 外管局週四(10/25)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76億美元,當月代客結售匯逆差161億美元,為2016年12月以來最大。



*** 美國 ***

10/25 - 美國商務部稱,9月商品貿易逆差擴大0.8%,至760億美元。上月出口增加25億美元,至1,410億美元,受工業用品、汽車、消費品和資本財出貨量提振。但食品出口繼續下滑,可能受大豆出口下滑拖累。在中美貿易戰中,大豆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10/25 - 截至10月20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經季節調整後增加5,000人,至21.5萬人。截至9月15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20.2萬人,為1969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 勞動力市場被認為接近或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失業率接近3.7%的49年低點。美國經濟中有創紀錄的714萬個職位空缺,這表明熟練工人短缺。

10/28 - 美國商務部週五公佈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估值報告顯示,GDP環比年率為增長3.5%,也得益於庫存投資激增和政府支出穩健。

10/25 - 美國商務部稱,上月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下降0.1%,因對金屬製品、電氣設備、家電和零部件的需求減弱。
 -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快速增長後,企業設備支出正在放緩。包括大幅下調企業稅率在內的特朗普政府1.5萬億美元減稅計畫曾帶動了企業設備支出。
 - 但低稅率的影響正被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所抵消。“美國優先”政策導致美中之間爆發激烈的貿易戰,並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間針鋒相對地互征關稅。
 - 卡特彼勒公司(CAT.N)、3M Co(MMM.N)和福特汽車(F.N)等公司已經抱怨,由於對進口鋼材和其他原材料加征關稅,製造成本不斷上升。

10/25 - 美國商務部公佈,上月新屋銷售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年率為55.3萬戶,下降5.5%,這是自2016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8月銷售年率從之前報告的62.9萬戶下修至58.5萬戶,新屋銷售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樓市表現不及經濟強勁,分析師將低迷歸咎於房貸利率上升和房價上漲,兩者的升幅均已經超過了工資的增長,使得一些首次購房者負擔不起。

10/25 - 美國國會選舉還有不到兩週時間,警方截獲了送往前總統奧巴馬和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分部的疑似爆炸裝置。這些個人和機構都是右翼批評人士針對的目標。美國特勤局稱,週二晚些時候發現了寄給克林頓夫婦的包裹,週三早些時候又發現了寄給奧巴馬的包裹,都是在例行的郵件篩選過程中發現的。當局表示,奧巴馬和克林頓夫婦都沒有任何危險。在總統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可疑包裹事件將政治競爭的緊張程度帶到一個新高度。

10/27 - 涉嫌郵寄炸彈包裹給民主黨名人的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註冊選民Cesar Sayoc Jr. 被逮捕,司法部長塞申斯表示,這位共和黨註冊選民將被以五項聯邦刑事罪名起訴。特朗普認為,炸彈包裹事件不是“友軍所為”,而是試圖在中期選舉前給共和黨抹黑。

10/27 - 亞馬遜和谷歌交出了令市場咋舌的財報——超預期的利潤,雙雙不及預期的收入表現,以及悲觀的前瞻指引。大型公司正在不斷加強美股三季度的該種趨勢,對於未來的前景下調。

10/27 - 華爾街日報美東時間10月26日週五報導,特斯拉麵臨更深入的刑事調查。知情者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探員正在調查,特斯拉是否謊報有關旗下電動汽車Model 3的生產信息,從而對投資者就去年年初以來的特斯拉業務產生誤導。

10/26 - 美國股市週五標普500指數收在5月初以來最低。
[1] 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增長2.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為2.2%,超過美聯儲的目標水準。市場擔心Fed升息路徑改變。
[2] Refinitv數據,儘管本季度迄今獲利增長仍在22%的高位,但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中,獲利超過分析師預估的企業佔比接近第一季的一半。除非企業提價速度足夠快,可以趕上人力和材料成本的上漲速度,否則股市可能難以維持當前的估值水平。

10/28 - GDP報告顯示,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在第三季上漲1.6%,遜於預期。4-6月核心PCE物格指數上漲2.1%



*** 中國 ***

10/25 - 中央高層對於穩定A股市場信心,隨了發聲外,亦以「真金白銀」撐起大市。《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國家隊」在過去一星期,一直有針對性地買入股票。其中一位人士表示,幹預的措施包括上周五和周一買入大型股份,又指「國家隊」今日買入券商和地產股。

10/26 - 財政部公布,2018年1-9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態勢較好。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利潤增幅高於收入8.9個百分點,鋼鐵、石油石化、有色等行業利潤增幅較高1-9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25773.6億元,增長19.1%。(1)中央企業16801.0億元,增長19.4%。(2)地方國有企業8972.6億元,增長18.6%。

10/27 - 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中國9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降至六個月低位。
 -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六公佈,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71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4.7%,增速比1-8月放緩1.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77.1萬億元,增9.4%。9月單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5,455億元,同比增4.1%,增速比8月放緩5.1個百分點,且為3月以來最低水平。
 - 數據並顯示,前三季度新增利潤主要來源於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其對利潤的貢獻率超過七成,且主要集中在上遊行業。
 - 五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降槓桿成效更為顯著。

10/27 -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9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5.91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32萬億美元),按美元計環比下降5.78%。受此前監管層宣布調升遠購風險準備金影響,遠期交易當月驟降逾四成。
[1] 中國央行從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以增加遠期購匯成本,緩和遠購導致的貶值壓力。
[2] 外管局公布的外匯市場統計口徑僅限於人民幣對外匯交易,不含外匯之間交易。銀行對客戶市場采用客戶買賣外匯總額,銀行間外匯市場采用單邊交易量,均為發生額本金。




*** 歐洲 ***

--- 好消息 ---

10/24 - 歐洲央行週三稱,歐元區9月對非金融企業的放款增速從4.1%升至4.3%,創下2009年中以來最高。

--- 壞消息 --- 

10/20 -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下調了意大利的信用評級。分析家表示,意大利的國債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在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30%的水平。信用評級機構還批評羅馬政府的計劃沒有"連貫的改革議程"。此前該美國評級機構給意大利的信用評級為"Baa2"級,現在則降級為"Baa3"級。

10/24 - 歐盟執委會週二否決了意大利2019年預算草案,稱其公然違反了歐盟有關公共支出的規定,並要求羅馬方面在三週內提交一份新的預算草案,否則將面臨紀律處分。歐盟執委會首次動用在2013年主權債務危機期間獲得的權力,將一個違反規則的歐元區國家的預算打回去重做。

10/24 - 10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25個月低點52.7,低於9月終值的54.1,亦遠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53.9以及最低預估值53.2。未來產出指數由62.1跌至近四年低位59.4。製造業PMI從53.2下降至52.1,不及53.0的預估中值,因工廠訂單自2014年末以來首次萎縮。服務業PMI初值從9月的54.7降至53.3,也遠不及路透調查中的所有預估值,該調查的預估中值為54.5。

10/24 - 德國10月綜合PMI初值降至52.7,9月為55.0。這低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估的小幅降至54.8,是2015年5月以來最低讀數。10月製造業PMI降至52.3,因產出及新訂單創下2014年底以來最小幅度增長。服務業PMI降至53.6。

10/24 - 法國10月企業活動較前月增長,得益於服務業的擴張抵消掉製造業的疲弱。法國10月綜合PMI初值為54.3,不僅高於9月終值54.0,也超過路透調查預估的53.8。

10/24 - 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表示,意大利政府不會改變該國2019年預算計畫。之前歐盟執委會否決了意大利2019年預算草案,並給予意大利三週時間來提交新的計畫。“意大利優先,”薩爾維尼在接受RTL 102.5電台採訪時說道。“我並不想讓意大利退出歐元區或歐盟。”他又補充道。

10/24 - 意大利執意挑戰歐盟預算規定,令九年前為拯救歐元區而實施的改革措施首度面臨重大考驗,當年金融危機險些導致歐元區分崩離析。
[1] 2010年5月,當時的16個歐元區成員國共同創建了一個救助基金,其首項任務即為拯救希臘免於破產。
 - 隨後到8月才推出的紓困計畫產生了一個共識,即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個體系免於遭受未來的衝擊,歐元區國家需要加強經濟合作。
 - 由於抱有這一想法,歐元區各國目前傾向於賦予其紓困基金監控經濟形勢的新權力。
 - 他們還計畫加強另一支用於保護銀行體系的基金,將各國的銀行存款保險機制擴大至整個歐元區範圍,並引入歐元區預算
 - 德國及其鄰國堅稱,在他們為整個歐元區承擔更多財政義務之前,必須大幅降低其中的金融風險
[2] 意大利拒絕控制其不斷膨脹的公共財政,也破壞了歐洲南部國家改革留下的良好印象--尤其是歐盟救助的第三個國家葡萄牙--它們的改革幫助弱化了德國對更嚴格財政紀律的關注。

10/25 - 意大利財長特里亞稱沒有理由向歐盟提交新的預算計畫
[1] 意大利經濟財政部長特里亞表示,政府認為2019年的預算計畫是正確的,沒有理由向歐盟提交新的預算計畫。他表示,2019年2.4%的赤字/GDP目標是“上限”。
[2] 他並稱,任何人認為政府希望退出歐元區都是不瞭解真實情況的。他還表示,政府目標經濟成長,不是不計後果。

10/27 - 標普全球評級周五維持意大利主權債評級不變,但將展望從穩定調降至負面,稱新政府的政策計劃對該國的經濟增長和債務前景構成壓力。標普全球評級確認意大利BBB評級——比垃圾級高兩個級距——的事實,讓該國政府松了口氣。目前,意大利政府在2019年預算問題上與歐盟執委會發生爭執,而上周穆迪下調了該國的債信評級。


--- 通膨 ---



*** 信用 ***

10/27 - 德銀再現“噩夢一週” 市值直逼200億美元關鍵線 (華爾街見聞)

[1] 德銀股價已經連續下跌了7個交易日,截至週五,德銀歐股今年累跌45%,美股接近腰斬,市值離200億美元“命懸一線”。
[2] 週三美股盤前發佈的德銀財報顯示,德銀三季度營收八年來最低,淨利暴跌65%;在交易業務方面,固收銷售及交易收入下跌15%,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下跌15%。雖然成本在下降,但收入下降更多。
[3] 市場一直以來都在擔憂,德銀是否會陷入連續虧損、削減成本、主營業務下滑、股價深跌的惡性循環?而該行財報中銷售和交易業務的慘淡趨勢似乎證實了市場的這一擔憂,即該行業務正在受到成本削減的影響。正如德銀的首席財務官James von Moltke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投行業務收入受到成本削減的打擊。
[4] 彭博社評論認為,這可能會增加與德國商業銀行合併的緊迫性,以此獲得更大的戰略可能。此前就有分析認為,這兩家德國最大的上市銀行終將合併,以此創造一個國家級別的超級借貸機構,為德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可靠融資。
[5]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的歐元區債務危機以來,德銀一直深陷困境。該行面臨著來自監管層的巨額罰款、各種操縱市場的訴訟指控、更激烈的競爭、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市場份額的下降,以及不同的管理層改組。過去幾年中,德銀不得不通過大幅裁員、暫停股息發放、延遲支付工資、出售風險資產等方式來維持運營、緩衝資本壓力。



*** 摘要 ***


[1] 路透分析的數據,自1月以來技術上進入熊市的股市、區域及行業板塊已經大增,促使分析師認定這波多頭走勢或已告終。
 - 今年年初,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僅9.3%進入熊市;在此熊市的定義是指自12個月高點下跌至少20%。到10月22日,這一比例擴大至34.1%,超過70%的個股進入回調區間,即下跌至少10%
 - 在美國以外市場,空頭回歸勢頭更為明顯。據美銀美林,MSCI明晟全球指數2,767只股票中有58%目前處於熊市區域。
 - 歐洲STOXX 600指數今年下跌9%,但該指數成分股中進入熊市區域的股票佔比已從年初的10.2%升至46.2%
 - 在德國,這種風雲變幻對藍籌股DAX指數.GDAXI而言尤其殘酷。1月時其30只成分股中只有兩隻處在熊市狀態,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升到18只
 - 日股的日經指數今年迄今僅跌3%,10月22日,熊股在該指數中佔48%,遠高於年初的4.9%。



[2] 但,高盛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以及美國經濟的強勁動能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經濟擴張和股市長期牛市應會在2019年持續下去,”高盛上週寫道,並指出美國公司營收和獲利均在增長。

[3] “他們說,魚臭先臭頭,但放到市場身上,卻是從尾部開始臭,”法國興業銀行的Edwards表示。



10/27 - 法興大牌分析師:牛市已經結束了,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 (華爾街見聞)

[1] 美股接下來何去何從?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Kit Juckes在接受彭博社的採訪中表示,長達十年的牛市已經結束,美國經濟增長時期已經過去。我們不會迎來自由落體式的衰退,但是很明顯,冬天已經來了

[2] Kit Juckes 觀點
 - 接下來依然會有下行趨勢和更強的波動性,因為市場的宏觀局勢的評估正在發生變化。
 - 隨著財報季中不少公司開始削減其前瞻性指引,投資者開始意識到,美聯儲帶領的全球緊縮週期和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開始浮出水面,商業週期正在走向尾聲。
 - 從企業部門的角度來看,Juckes認為,雖然這次衰退不會像08年危機那樣惡劣,但是當前市場已經走過了牛熊的轉折點,因為發達國家也正在受到緊縮政策的影響。
 - 信心正在下滑。每個國家、每個市場或許都有它們具體的原因,但是從源頭看,這一切都始於金融危機後的量化寬鬆、以及當前的緊縮政策
 - Juckes並不願意預測這場拋售會嚴重到何種程度。Juckes表示,要量化預期的拋售程度是浪費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正在放緩
 - Juckes稱當前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槓桿率不再像金融危機之前那個高了。股市的高槓桿率會加速引發牛熊。這也是為什麼Juckes認為這場衰退不會像金融危機那麼嚴重的原因



10/28 - 三季度是美國經濟最後的高峰嗎?(華爾街見聞)

[1] 在美國商務部公佈三季度GDP數據後,華爾街分析師和美聯儲發出警告,美國經濟放緩即將到來。
 - 美國商務部上週五公佈,美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5%。其中
 - 個人消費支出對美國3Q經濟增長拉動2.69%,創15個季度新高;
 - 私人投資對美國3Q經濟增長拉動2.03%,為14個季度新高;
 - 政府部門亦對美國經濟產生正貢獻。
 - 而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為4.2%,今年2-3季度是過去10年里美國經濟增長最好的6個月之一。

[2] 但經濟學家們稱,經濟放緩即將到來。
 - 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到明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5%,到2019年第三季度將放緩至2.3%。
 - 美聯儲預計,到2021年,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1.8%。
 - 巴克萊資本首席美國分析師Michael Gapen表示,"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成長可能剛剛見頂,"。其進一步解釋稱,今年經濟增長的兩大推動力——消費者和政府支出——將在未來幾個月放緩。
 - Gapen表示,所得稅減免帶來的支出動力在實施後前兩個季度往往是最大的,然後在大約八個季度後逐漸減弱。因此,消費者支出增長在未來幾個月應會放緩,儘管他表示,強勁的家庭儲蓄和低失業率將阻止消費支出的大幅下降。
 - 今年2月,白宮和國會同意將聯邦政府開支增加3,000億美元,比先前的開支上限高出一倍。這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動政府支出,提振經濟增長,但預算協議將於明年9月到期。這意味著,除非下一屆國會同意採取更多措施,否則其影響也將減弱。
 - 企業減稅旨在增加對軟件、廠房和設備的投資,提振目前的經濟增長率,並提高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增長潛力。今年第一季度,企業投資以11.5%的速度增長,包括機器、知識產權和大型結構在內的多個領域都有增長。但自那以後,這一比例有所下降,第三季度僅增長0.8%。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等結構領域的投資下降,而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一直是增長的一大推動力

[3] 相關領先指標也暗示,美國經濟未來可能放緩。
 - 廣發證券統計顯示,4月以來,OECD綜合領先指標(CLI)、Sentix投資信心指數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經濟領先指標均逐漸遠離年內高點。通常CLI拐頭1-3個季度內美國經濟增長也將拐頭,根據該歷史經驗,美國經濟增長大概率在不晚於2019年1Q的某個時點開始放緩





10/28 - 新債王:美國公司債市場不妙,快跑!(華爾街見聞)

[1] 新債王 Jeffrey Gundlach稱,公司債市場現在賺大錢的機會是不存在的,現在投資相當於在壓路機前撿硬幣。當公司債市場變壞時,它會以一種投資者會損失很多的方式變壞
 - 隨著信貸市場緊縮蔓延之際,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發出警告稱,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將經歷“崩盤”。
 - 在被問及其現在如何佈局時,Gundlach稱:“我們現在正在處於防禦的狀態。”

[2] 認為,考慮到現在企業槓桿水平,隨著信貸市場風險“正常化”,高收益債息差將大幅擴大(風險飆升)。以現在固收市場的信用風險水平。其認為現在不是擴大公司債市場持倉的時候。公司債市場現在的損失僅僅是剛剛開始。當下一次經濟衰退到來時,公司債市場將變得更加糟糕。

[3] 投資公司Aberdeen的投資基金經理Luke Hickmane同樣發出警告,投資者應當避免債券類ETF的交易,未來兩年債券被動交易領域可能出現“井噴”:“如果你在市場上待的時間足夠長,足以記住過去的崩盤,你就知道流動性是關鍵。”“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ETF將無法很好地應對流動性緊縮。




10/26 - 【回顧】人民幣保衛戰全記錄:一場央媽與空頭的曠世對決! (華爾街見聞)

三年前的那個冬天,央媽是這樣打爆空頭的!

編者註:近日來人民幣連連走軟,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今天下午喊話人民幣空頭稱,“幾年前交過手,應該都記憶猶新”。

現華爾街見聞將三年前的一篇舊文重新發表,帶領讀者回顧那場轟轟烈烈的多空大戰。

下文發表於2016年2月1日華爾街見聞微信號(ID:wallstreetcn )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金融對決。

就在人民幣暴跌,許多人失去信心之時,中國央行以雷霆萬鈞之勢主導了一場驚天大逆轉。一面上調中間價釋放信號,一面抽乾離岸市場流動性,央媽“左右開弓”打爆空頭。

此役之後,空頭膽寒,人民幣終結了2015年以來的下跌趨勢。20天內,在岸和離岸人民幣雙雙企穩。

央行成功地證明,“究竟誰才是這的老大”。

步步緊逼
事後回顧發現,早在2015年11月,央行就開始提前對“圍剿”離岸空頭佈局,多管齊下,將資金從在岸市場轉往離岸市場的許多渠道都被封鎖。

2015年11月19日,香港東方日報稱央行窗口指導部分境內銀行暫停向離岸銀行的人民幣賬戶提供跨境融資。隨後,離岸人民幣清算行的境內債券回購交易也被暫停。

12月,央行窗口指導暫停機構申請新的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相關業務。

同月,外媒稱央行窗口指導暫停個別外資行跨境業務及其參加行的境內外匯業務,被暫停的外匯業務包括現貨平盤等。

不過,這些舉措似乎並沒有對人民幣走勢造成太多影響。11月,離岸人民幣持續下跌,從6.32一路跌至6.42。隨後12月上旬還出現一輪急挫,最後勉強穩定在6.56水平。

欲擒故縱
2016年新年伊始,在央行的主動“引導”下,空頭們的火力更加猛烈。1月4日至1月7日,離岸人民幣遠遠地甩開在岸人民幣,一路狂跌至6.75,離岸、在岸價差一度拉大至2000點。

1月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032,創2011年5月24日來最低。該中間價較上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下調近100點,被市場理解為央行主動引導貶值,當天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雙雙暴跌,分別跌至6.5172和6.6272。

1月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169,與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基本持平,在岸、離岸當天波動均不大。

1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314,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再度貶值115點,在岸、離岸人民幣再現暴跌,分別跌至6.6973和6.5998。其中離岸還一度跌破6.70關口。

1月7日,央行一改前幾天的風格,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646,不僅沒有繼續貶值,還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大幅上調350點。這一舉措立刻穩住了人民幣的下跌趨勢。雖然離岸人民幣盤中一度跌至6.7585,創下2009年離岸市場建立以來最低。但當天離岸和在岸人民幣收盤雙雙企穩,分別報6.6845和6.5939。

央行當天也旗幟鮮明地表態稱,一些投機勢力試圖炒作人民幣牟利,其交易無關實體經濟,不代表市場供求,只會使匯率異常波動,向市場發錯誤信號。對此勢力,央行有能力保持匯率穩定。

沒有人知道,這幾天的暴跌是否為央行有意“縱容”的結果。但從開始的暴跌到最後的戛然而止,無不顯示出“中間價”這個指揮棒的引導作用。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1月初,央行還曾向中資行和國企詢問過,到底是哪些人持有做空人民幣頭寸等細節。這一場有計畫地應對空頭策略的舉措之一。而且每當人民幣跌至某個點位,央行就會出手保衛人民幣。

一切似乎盡在掌握。空頭們肆意狂歡之際,央媽的臉上卻浮現出“請君入甕”的笑容。

甕中捉鱉 萬事俱備,就只欠收網了。

“2016年1月12日,我忘不了這一天。”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Ryan Lam表示。

11日、12日兩天,央行接連上調人民幣中間價,向市場釋放明確的升值信號。市場還傳言央行開始在離岸市場大舉買入人民幣,並要求中資大行選擇持有而非拋售人民幣,旨在抽乾離岸人民幣流動性。

在央媽的強勢干預下,離岸人民幣出現流動性危機,香港銀行間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Hibor)由此前的4%接連飆升至創紀錄的13.4%、66.82%,7天拆借利率由7.05%狂飆至11.23%、33.79%。

這意味著,空頭們做空成本大幅飆升!Lam回憶稱:“中資行11號開始從市場上消失了,這導致利率飆升至不可思議的水平。市場進入恐慌模式。”

在此期間,在岸、離岸匯率大漲並逐漸企穩,離岸人民幣兩天急漲逾千點,空頭。曾一度被拉大至2000點的匯差縮小至百點上下甚至倒掛。央行“組合拳”頻出,終於成功導演了一出“甕中捉鱉”。

據彭博,匯豐控股亞洲經濟研究聯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稱:“他們(中國央行)是想證明,‘究竟誰才是這的老大’。”

穩住匯率
一直以來,市場上都在存在這樣的觀點:央行在加入SDR以後,可能減少對人民幣的干預。人民幣將進入貶值通道。而且考慮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央行在干預外匯時始終會“投鼠忌器”。

但央行這次行動可以打消很多人的疑慮。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央行的一系列超預期舉措表明,在人民幣匯率穩定和離岸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之間,央行堅定選擇匯率。央行不惜以離岸市場流動性和離岸人民幣資產價格(點心債)為代價,這有利於人民幣匯率預期的改變。

1月下旬,多家媒體報導央行流動性座談會會議紀要,文中明確提及對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考量,“現階段,我們管理流動性的時候,要高度關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要關注到流動性太過寬鬆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形成負面衝擊。”

海通證券李迅雷認為,央行流動性座談會釋放出重要信號,即穩住匯率、確保不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為央行今年金融工作的重心。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可能對匯率造成衝擊,央行今年頂住壓力,堅定地選擇了不降准,而是頻繁借助逆回購、MLF等政策工具熨平流動性。其穩定匯率的決心可見一斑。

自1月的“決戰”之後,空頭們偃旗息鼓。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已經20天未見大幅波動。最近,隨著索羅斯“做空亞洲貨幣”和“中國硬著陸”的表態,做空人民幣的聲音又開始復甦。不過,有了前車之鑑,空頭們如今也要掂量一下央行捍衛匯率穩定的決心。

坐擁3.3萬億美元外儲,央行當然也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央行內部也認為此次行動很成功,並且若有必要將再次出手。



10/28 - 諾獎得主談“就業”:大蕭條真正原因是農業革命,美國當前正在復刻這一切 (華爾街見聞)

80年前,美國農業革命摧毀數百萬農民生計,引發大蕭條。如今全球化和自動化已導致數百萬美國工人失業。和二戰不同,沒有全球戰爭動員情況下,美國這次如何完成轉型?

80年前美國爆發的農業革命——農業人口被迫轉變為工業人口,使數百萬人失業,這是大蕭條的真正原因。如今,美國經濟面臨類似的轉變:工業人口轉變為服務業人口,這可能導致80年前大蕭條重演

農業革命摧毀農民生計引發危機
1930年代的大蕭條,並非因為金融危機,而是源自經濟根本的弱點。銀行體系的破產直到1933年才達到高潮,這已經是大蕭條開始和失業率飆升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事情了

1931年,失業率已經達到16%左右,而1932年繼續飆升到23%,城郊的貧民窟隨處可見,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變化:農業革命促進生產力提高,導致農產品價格和農民收入普遍下降。

在大蕭條開始時,超過五分之一的美國在農場工作在1929年至1932年期間,這些人的收入減少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這使得農民多年來遭遇的問題更加複雜。

美國農民一直是農業進步的犧牲品。1900年,美國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是農民,農業革命提供的改良的種子、更好的肥料、更高效的耕作方法,以及廣泛的機械化設備,導致農業人口比例不斷下滑,到今天只佔美國總人口的2%,生產的糧食不但自給自足,還能大量出口。

這種轉變的確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但同時也意味著農民的就業和生計被摧毀。

由於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增長快於需求,價格大幅下跌,導致農民收入迅速下降。與此同時,當時的農民和今天的工人一樣,需要依靠大量的借貸維持生活水平和生產需要

由於農民和銀行都沒有預料到價格會出現斷崖式下滑,因此很快出現信貸危機,農民根本無法償還貸款,金融業陷入了農業收入下滑的漩渦中

農民的危機蔓延到城市。隨著農民收入下降,農民購買的工業產品越來越少,工廠被迫裁員,這反過來又進一步減少了對農產品的需求,打壓農產品的價格。很快,這種惡性循環開始影響整個經濟。

居民收入下滑,樓市也往往跟著倒霉。農業不景氣,區域經濟蕭條,城市化進程也被迫放緩,農民被牢牢摁死在一畝三分地上,遷入城市更加困難,而且城市的高失業率對移民減少了吸引力。在1930年代,儘管農業收入銳減,但是整體外遷並不多。

戰爭支出完成經濟轉型
因此,羅斯福政府要化解危機,必須解決農業問題。一方面,羅斯福新政通過農業調整法案,通過減產提高農產品價格,一度程度上緩解了“穀賤傷農”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支出狂飆以應對全球戰爭,才將美國從大蕭條的泥潭中拖出。當然,如果美國政府是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教育、技術和技術設施,而非軍事,經濟增長的長期前景會更好,但即便如此,強勁的公共支出也能抵消私人支出萎縮的弊端。

美國政府擴大支出,無疑中幫助美國經濟完成了必要的結構轉型,特別是美國南部,決定性地從農業轉向了製造業

戰爭支出在城市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大量勞動人口從農業轉向製造業,農產品生產和需求再次達到平衡,農產品價格開始上漲,新的城市移民接受了城市生活和工廠技能培訓,同時相關法案也確保退伍老兵能夠重返社會,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找到棲身之所,曾經無數被困在農場的勞動力得到了“解放”。

美國完成這一轉型過程漫長,而且非常痛苦。

1930年代美國經濟正從農業轉向製造業,如今則是從製造業轉向服務經濟。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數量下降幅度很大,從60年前的佔比三分之一,如今不到十分之一。而且,過去十年裡,這一下降速度明顯加快。

這種變化的背後推動力,一個是更高的生產力,徹底改變了美國農業,迫使農民轉型成市民和工人。還有一個動力則是全球化,將數百萬製造業崗位轉到低工資國家或者基礎設施或技術更為完善、投入更多的國家

昨日重現 美國能再次完成轉型嗎?
無論是什麼原因,都會導致出現和80年前相同的結果:失業和收入減少。今天在底特律等城市失業的數百萬工人,和大蕭條時期的農民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美國經濟四大服務業領域:金融、房地產、健康和教育,前兩個行業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已經過度臃腫,另外兩個領域即健康和教育,傳統上的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美國政府採取的緊縮政策,對教育行業影響尤為嚴重。

(華爾街見聞註:以2018財年為例,美國政府對支出重點作了明顯調整,大幅削減涉及社會福利、教育、環境保護、科學研發等各個方面的財政支出。)

這和大蕭條時期發生的事情類似,赤字鷹派要求平衡預算,削減更多的財政支出,而不是通過投資人力、技術和基礎設施,推動必須的結構性改革。這種策略可能導致經濟蕭條比以往更長更深。

貨幣政策不會幫助美國經濟改變困境,需要的是一項大規模的投資計畫,正如80年前羅斯福新政所做的那樣,以提高未來幾年的生產力,並且現在也會增加就業。這種公共投資增加了GDP,增加了私人投資回報。

問題是,沒有全球戰爭動員的情況下,美國當下的政治體制能做到這一點嗎?

一種觀點認為,美國過去幾十年荒廢了基礎設施、技術和教育方面的投資,因此增加這方面的投資回報很高,而且資金成本確實前所未有的低廉。

如果美國今天借錢來為高回報投資提供資金,那麼債務就是GDP,而債務佔GDP比也將顯著改善。如果能同時增加佔美國總人口1%的高收入群體稅收,美國債務的可持續性將進一步提高。

即使美聯儲繼續維持零利率,私營企業也不會進行所需規模的結構轉型,唯一可行的只有政府的刺激措施,將美國經濟從製造業轉變為民眾所需的服務業,轉變為提高生活水平的生產活動,而不是那些增加風險和不平等的經營活動。

為此,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基礎教育需要支持。例如美國政府此前數十年對互聯網和生物技術的投資,已經助力經濟發展。如果不對基礎教育進行投資,拿什麼推動下一次創新?

美國目前的資源效率率不可能實現長期經濟增長,因此資助研究,技術熟練的技術人員、更清潔和高效的能源生產倡議,可以建立未來數十年的強勁經濟。

此外,美國目前老舊的基礎設施,公路、鐵路、堤壩和發電廠,都是有利可圖的投資主要目標

本文作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seph E. Stiglitz 和哈佛教授 Linda J. Bilmes,原文標題《THE BOOK OF JOBS》,華爾街見聞摘編,有刪節。



10/24 - 前美聯儲主席:我們在一團糟的狀態中 (華爾街見聞)

近日,前美聯儲主席Paul Volcker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表達了對美國經濟和政治現狀的擔憂,“往任何一個方向看,都是一團糟”。

近日,前美聯儲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表達了對美國經濟和政治現狀的擔憂。沃爾克說,現在他 “往任何一個方向看,都是一團糟”。

沃爾克認為,目前美國民眾缺乏對政府機構、最高法院以及總統的基本尊重。他說,“當沒有人相信這個國家的領導時,怎麼運作一個民主國家?” 

美聯儲

沃爾克也批評了美聯儲,並指出美聯儲也是讓美國民眾失去信心的政府機構之一。他指出,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似乎沒有“理論上的證據”。他指出,美國已經90年來沒有出現過通縮了。

他還打破了人們對於美國總統從不過問利率的迷思。他表示,雖然美國總統過問利率是非常奇怪的,但是歷史上確實有先例。沃爾克說,1984年他與前總統Ronald Reagan會面時,當時的白宮幕僚長James Baker就告訴他,“總統命令你不要在大選前加息。”  

華盛頓

沃爾克表示,目前華盛頓已由金錢操控,白宮正變成一個財閥政治(plutocracy)。他說,“現在有那麼多超級富豪,他們相信自己富有是因為自己聰明、富有建設性。他們並不喜歡政府,也不喜歡交稅。” 現在的華盛頓已經不似以前由政府官員們運作,而是被各種遊說團體和智庫控制。

他也指責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並沒有教育下一代如何管理、運作一個政府,而只教會他們如何辯論政治問題。

金融危機

沃爾克表示,已經開始擔憂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到來。他表示,目前銀行的穩定性比以前更好,但是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操縱什麼。這是經濟決策者面臨的真正挑戰。“每個人都在談論貨幣政策,但教訓是,我們需要更好、更強大的監管權力。” 

沃爾克現年91歲,曾在里根總統時期擔任美聯儲主席。他曾用超高利率幫助美國結束了70年代和80年代漫長的通脹時期,被譽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美聯儲主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智者。” 2010年以沃克爾命名的“沃爾克規則”被寫入2010年夏出台的美國金融改革法(《多德-弗蘭克法》)。該規則旨在阻止銀行用自有資金進行投機性押注,以減少冒險行為。

沃爾克的回憶錄將於10月30日出版。他表示,”我本來不想寫書,但是有些事情讓我很不安。我對政府非常擔憂。” 



*** Re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