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新聞筆記 20191222

重點摘要
1. 中國人行透過 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制度,引導實體經濟的借貸利率下調,2020年以寬鬆為主軸,以提振經濟成長。
2. 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其觀察重點在於,別反覆,要落地是停戰,非結束
3. 2020年自帶多重“光環”:中國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三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之年。
4. 央行動態
[1] 升息組 - 瑞典
[2] 維持組 - 日本、印度、泰國、台灣、英國、澳洲
[3] 降息組 - 俄羅斯、巴西、中國人行




*** 中美貿易糾紛 ***

12/15 - 萊特希澤在CBS的“Face the Nation”節目中表示,協議文本會有一些例行的“修訂”,但“這已經完全完成了,絕對的。”
[1] 美方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部分關稅,以換取中方增購美國農產品等商品。這項協議將使美國對華貿易在兩年內增加2,000億美元,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下降。
[2] 中國還在協議中承諾更好地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遏制強制向中國公司轉讓美國技術,向美國公司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並避免操縱人民幣匯率。
[3] 萊特希澤稱,中國在未來兩年內每年將採購的美國農產品料將增至400-500億美元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約為240億美元。2017年是兩國自2018年7月開始互相加征關稅以來的最後一個完整年。

12/16 - 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達成,相關評論
[1] 一位接近高層的中國官員
 - 這是個階段性成果,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貿易爭端
 - 雙方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也說明,儘管有博弈但中美經濟結構還是以互補為主要路線,但未來一定也不可避免地再出現矛盾或分歧,重要的是明確求同存異的方向。
 - 就當下而言,最關鍵的是協議的簽署與落實
[2] 另一位中國官員
 - 由於此前出現過談判成果出現中斷甚至反覆的情況,中方已經對此有所預案
 - 近期中國多個經濟部門開會討論了協議簽署前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性、中方在不同情形下的應對、以及美方開出不同條件下的中方的接受程度
 - 第一階段協議還“在路上”,第二階段已經“被期盼”。考慮到第一階段協議可能已是中美雙方的最大公約數,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將更為艱難,並需要更多的時間。
 - 上述政府人士指出,後續談判涉及深層次核心問題,也是中美經貿磋商以來一直難啃下的“硬骨頭”,相比第一階段協議,各自讓步的空間也不是很大,也是一直以來雙方僵持不下的深水區。
[3]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 除了重點聚焦於簽署與落實之外,重要的一點就是“別反覆”。
 - 貿易爭端是否會再次出現升級難以判斷,但對於中美經貿局勢的反應情緒不必過於極端,“情況好的時候我們要警惕,情況差的時候也不放棄希望。”他表示。
[4] 一位中國政府人士
 - 雙方均表示暫停原計畫在12月15日加征關稅的計畫,且目前加征的關稅尚未全部取消,降低關稅在協議簽署30天後才生效,這些都可能是不確定性爆發的時間段,必須要謹慎對待。
[5] 一位從事對美出口的紡織企業高管
 - 降低關稅對其整個行業而言是利好,不過由於中美貿易摩擦之前出現過多次的反覆不定,這次企業的反應會更為理性。
 - “之前也出現過眼看中美就要達成協議了,結果又突然變卦,所以我們還是要看協議最終簽署了落實了,懸著的心才敢放下來。”她說。
[6]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
 - 在談到週五宣佈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時表示,如果有任何爭議,美國可能還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 “如果問題無法解決,將付諸一些經濟價值行動,將採取行動。毫無疑問,可以將關稅行動作為執行工具,”庫德洛在接受CNBC採訪時稱。
 - 庫德洛並表示,他感覺美中兩國還沒有完成所有有關強制技術轉讓的討論,或許也沒有完成所有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討論。

12/17 - BBC 則指出,第一階段協議只是滿足「部份」美國訴求,中國仍守住底線,美國只是贏面子,而中國則贏裡子。
[1] 美國面子
 - 中國方面則承諾會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同時也會以 2017 年為基準增加美國產品進口,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因此在量的方面美國的確逼使中國讓步。
[2] 中國裡子
 - 中國在補貼政策和強制執行措施等問題方面並未退讓
[3]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Scott Kennedy 指出,這已經不是雙方第一次「過早」宣布貿易戰達成協議。
 - 自 2017 年 7 月到現在,美中至少有 5 次宣布達成協議,但結果卻是戰事升級
 - Scott Kennedy 表示美中雙方都試圖為協議提供更明確的訊息,但是雙方措辭上的「分歧和差異」令人不能不想這個協議是否再一次「過早」宣布。
 - 他進一步強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只做出有限度的妥協,就可以繼續保持其重商主義經濟體系,繼續實施其歧視性的產業政策,承受代價的則是中國的貿易伙伴與全球經濟。 

12/20 - 美國總統川普周五 (20 日) 推文表示,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良好通話」,正安排簽署協議事宜,也呼應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在周四表示,非常有信心能在明年 1 月和中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目前僅剩翻譯與法律審查等過程,並不會再針對協議內容進行談判。

12/20 -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並聲稱在從貿易到朝鮮和香港等問題上取得了進展,但中國表示,習近平指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
[1] 川普說法
 - 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就我們巨大的貿易協議進行了很好的會談。中國已經開始大規模採購農產品。正式簽約正在安排中。還談到了朝鮮,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正與中國合作,還有香港問題(取得進展!)
[2] 習近平說法
 -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強調,對近一段時間來美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的消極言行表示嚴重關切。“這些做法干涉了中國內政、損害了中方利益,不利於雙方互信合作。”
 - 新華稱,習近平“希望美方認真落實我們多次會晤和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高度關注和重視中方關切,防止兩國關係和重要議程受到干擾。”
 - 新華社報導稱,兩國元首還就朝鮮半島局勢交換意見。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政治解決的大方向,各方要相向而行,保持對話緩和勢頭,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 新華稱,習近平“希望美方認真落實我們多次會晤和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高度關注和重視中方關切,防止兩國關係和重要議程受到干擾。”

12/20 - 相關評論

[1] 華泰固收研究團隊
 - 本次貿易協議達成的時間點來看,有效遏制了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擴大,並且對已征關稅有小幅消減,體現了緩和貿易衝突、改善貿易關係的中美共同訴求
 - 但是兩國貿易體系重建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且經貿協定具體執行層面仍存在各種變數,金融市場短暫情緒衝擊過後,中美貿易整體走向仍舊任重道遠。
 - 他們認為,目前,美國希望推翻舊的貿易格局,通過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多雙邊貿易協議來重新構建世界貿易規則也對中國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中國目前正通過組建RCEP等貿易協定來進行積極應對
 - 歷時多年、馬拉松式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終於迎來重大突破,並有望於明年簽署。促成多邊機制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為貿易摩擦起伏不定的外貿大環境帶來一絲正能量,對中國而言,更是為官方頻頻提及的“外貿多元化發展”注入拓展空間,以推動更大範圍的貿易投資合作。

[2] 野村全球市場研究團隊
 - 中美雙方的協議總體是積極的,避免了中美貿易爭端近期的升級
 - 美方計畫將1,200億美元清單中的15%的額外關稅下調至7.5%,在12個月內,短期關稅對中國GDP增長的直接影響可能會相應地降低0.05個百分點。
 - 未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像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所說,任何執行方面的變化,都可能導致關稅“突然反彈”,這可能會導致長時間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商業信心和投資可能不會實質性反彈的另一個原因。

[3] 金融研究院
 -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經濟影響不大,主要是市場情緒,短期利好風險資產,利空避險資產,長期變數還很大,特朗普不靠譜。
 - 對中國經濟而言中性偏利好,協議達成能減輕一些出口壓力,提振信心,但目前核心不是外需,佔比很低,關鍵還得看內需(投資和消費),2020年依然有下行壓力,貿易戰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 全球市場來看,風險偏好提振,利好風險資產,但從美股的表現來看,反應相對A股會弱一些。和2018年相比,貿易戰對雙方市場的影響都已消化了不少,影響沒那麼大了。
 - 對中美債市而言,貿易戰緩和對避險資產整體是利空的,國內債市短期還受到高通脹的壓制,美債市場受到降息暫緩的壓制。

[4] 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
 - 對9月1日起約1,2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5%關稅稅率調整為7.5%的影響排名靠前的行業包括: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0.3個百分點,為對銷售利潤率的影響)、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0.2個百分點)、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0.2個百分點)。
 - 從目前的豁免通過情況來看,對中國依賴程度更高的商品的豁免申請可能更容易被通過。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將大幅增加,或將降低那些依賴美國進口的企業的成本。
 - 同時,關於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金融開放等方面的協議也會促進中國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與資本市場更加健康發展。

[5]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 中美就第一階段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畢竟美方此前已經多次表現“棄約精神”,現在到簽約期間會不會發生意外?簽約之後能否切實履約執行?第一階段協議沒有涉及的“硬骨頭”問題怎麼處理?
 - "2020年美國完全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蕭條,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對華履約動機肯定會削弱
 - 對此,我們也要有足夠準備,對經濟週期不要抱幻想。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國身上,要立足於自我奮鬥,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他稱。





*** 央行 ***

12/16 - 印度央行總裁 Shaktikanta Das 在週一 (16 日) 表示,寬鬆貨幣政策還有很大的空間,不過未來是否要再度降息,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機。
[1] 印度央行在本月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 5.15% 不變,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原先,市場普遍預期該國央行在經濟成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將會進行今年第六度降息。
[2] 印度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暫停降息的主要原因在於高通膨率,Das 指出,這是很明確的前瞻性指引,也謹慎地表示,未來還有進一步實行寬鬆貨幣的空間,不過須確定在正確的時機。

12/18 - 芝加哥聯儲總裁埃文斯對印第安納經濟俱樂部表示,"我認為經濟表現非常好,"。儘管他“個人擔心”通脹會繼續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但他現在認為,政策寬鬆度已足以推動通脹在2022年前達到2.2%。

12/18 - 紐約聯儲總裁威廉姆斯週三也對2020年前景表達了樂觀的看法。威廉姆斯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及其發展狀況,以及明年的經濟前景感到非常樂觀。”這位政策制定者說,他預計美國經濟明年將增長2%左右,失業率將保持在目前3.5%的水平附近,通脹率將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

12/18 - 泰國央行於週三 (18 日) 召開利率會議,並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為 1.25%。另外,由於受到中美貿易戰及國內政治不確定因素影響,央行於會議中,亦調降對於今年及明年的經濟成長預估。

12/19 - 日本央行週四 (19 日) 維持原本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變。在為期兩天的政策委員會會議後,日本央行維持基準利率於 - 0.1% 不變、維持 0% 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不變、維持資產購買規模每年 80 兆日圓不變,符合外界預期。

12/19 - 瑞典央行是大膽實驗負利率的先驅之一,本週四 (19 日),他們成為實施負利率國家中,率先終止這項政策的中央銀行。為此,瑞典央行其實考慮再三。在今年 9 月的會議上,他們暗示正在考慮終結負利率,在 10 月 24 日會議上,他們說「可能會」這麼做。直到 12 月會議,他們終於宣布,將關鍵政策利率回購 (repo) 利率升高 1 碼,至零利率

12/19 - 台灣中央銀行周四 (19 日) 舉行今年最後一期理監事會議,會後決議維持重貼現率 1.375% 不變,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維持 1.75%、短期融通利率 3.625%,是繼 2016 年 9 月以來連續 14 季利率維持不變,同時,央行也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估達 2.6%,明年則約 2.57%。

12/20 - 英國《金融時報》週四 (19 日) 報導稱,現任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局長 Andrew Bailey 已被選為英國央行下任總裁。卡尼將於 1 月 31 日卸任。

12/20 - 中國央行週五公佈12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顯示,一年期為4.15%,五年期以上品種利率4.80%,均與上月持平,這與此前接受路透調查中四分之三受訪者預期相同。
分析人士認為,出於降低融資成本需要,後續中期借貸便利(MLF)和LPR還有望下行;考慮到銀行資金成本,激勵其下調LPR報價,明年初或者春節前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較大。

[1]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王青/高級分析師 馮琳:
 - 本月MLF利率保持穩定,或是此次LPR報價未延續下調的直接原因。
 - 作為LPR報價的基礎,12月央行開展兩次MLF的操作利率均持平於3.25%。這意味著本次LPR報價過程中,商業銀行未下調加點幅度
 - 降息週期已經啟動,2020年LPR有望持續下調11月5日,央行近四年來首次下調MLF操作利率
 - 著眼於2020年宏觀經濟運行環境以及剛性較強的增長目標,我們判斷本輪降息週期已經啟動,未來MLF利率還將經歷一個“小步慢走”式的持續下調過程。這將帶動一年期LPR走出更大幅度下行軌跡,從而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基建及製造業投資提供重要支撐。
 - 在主要針對居民房貸的五年期以上LPR方面,我們預期其也將保持下行態勢,但下行幅度或遜於一年期LPR,這將在穩定房地產市場運行的同時,體現“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 春節前可能實施降准。下一步為激勵商業銀行下調LPR報價,提升其放貸能力,央行除了將下調MLF利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帶動貨幣市場利率震盪下行,降低商業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外,2020年還可能再實施2-3次、共計1.5至2.0個百分點左右的普遍降准。其中,春節前可能會降准0.5個百分點,這同時也可起到緩解季節性資金壓力作用。

[2]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 鄒強:
 - 首先,LPR不調整符合預期。近期信貸社融數據略微偏強,顯示實體融資需求穩定,實體融資需求沒變化,LPR不變符合當下的基本面特徵。
 - 其次,反映了實體利率下行對政策利率下調的依賴。從近一個季度的情況來看,LPR和MLF是高度一致的,整條政策利率曲線平移為主。通過改革、疏通來降低貸款利率仍然收效甚微,所以降低實體融資成本還需要央行繼續下調MLF。
 - 最後,展望下明年的LPR,仍然會是緩步回落的過程。我們認為明年是一個經濟緩回落、貨幣慢降息的過程,中性假設是每季度下調LPR大約5BP。明年LPR比較大的變化可能是存量信貸也要轉軌LPR,不僅是實體基本面要求LPR有所下調,為了順利完成存量轉軌,下調LPR也是有必要的。

[3]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溫彬:
 - 今日LPR報價是實施新機制以來第五次報價,與上次利率持平,符合市場預期。
 - 從外部看,美聯儲暫停減息降低了我們降息的必要性
 - 從內部看,我們的CPI仍有結構性通脹壓力,而且本月央行續作MLF利率保持不變,因此LPR利率保持穩定。
 - 從下階段看,要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政策目標,仍需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明年初有進一步降准的空間和必要,從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銀行降低LPR報價的點差;隨著豬肉供求關係趨於平衡,預計明年中通脹增速回落,將打開政策利率下調空間,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





*** 市場 ***

12/17 - 中國民企債券違約數量大增 但可能有利於債市健康發展
[1] 當局努力讓市場參與者不要以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借款人享有某種隱性擔保。這導致政府支持的一些企業感到壓力,而且有跡象表明離岸債市很快也將受到影響。
[2] 數據
 - 惠譽估計,今年1-11月,4.9%的民營公司發生人民幣債務支付違約,高於2018全年4.2%的比例,創下紀錄最高。惠譽估測中國境內公司債市場規模約19萬億元人民幣(2.7萬億美元)。
 - 標普全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國企及民營公司共計發生逾1,000億元人民幣(142億美元)的債券支付違約,已經和2018全年的1,110億元相差不多。
 - 路透的計算顯示,今年有六家國企和42家民營公司出現支付違約
[3] 違約案例
 - 包商銀行
 - 內蒙古國有企業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公司
 - 貴州省紅果經濟開發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天津物產集團有限公司
 - 受北大方正問題影響,一些與大學相關的債券價格大幅下跌





12/18 - 調查:亞洲企業信心回升 但審慎情緒瀰漫--湯森路透
[1] 湯森路透/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調查顯示,亞洲企業信心第四季大幅回升,創下18個月新高,企業聲稱銷售增加不過多數業者正推遲招聘活動,受到貿易戰不確定性影響。
[2] 追蹤企業六個月展望的湯森路透/INSEAD亞洲企業景氣指數第四季跳升13點至71,創下去年6月以來最高,上季則是逼近十年低點。這次上揚幅度也創下2011年歐元區債務危機尾聲以來的新高,當時中國也在對經濟大舉挹注刺激政策。數據若超過50,意味著樂觀回覆者數量超過悲觀者
[3] 這次調查共有102家公司回覆,是在11個亞太國家或地區進行的,它們佔全球人口的45%,佔全球GDP的近三分之一。調查參與者包括汽車、旅遊和能源等各行業中的企業,例如日本的鈴木汽車(7269.T)、泰國酒店業者Minor International PCL (MINT.BK)以及澳洲的Oil Search Ltd (OSH.AX)
[4] 調查是11月29日至12月13日展開的,正值中國和美國談判代表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以減少部分關稅壁壘。



12/19 - 12 月至今上證指數已上漲逾 5%,但在陸股全面反彈之際,陸股的「兩融餘額」也在近期重回一兆人民幣大關
[1] 截至週三 (18 日) 為止,上交所與深交所的兩融餘額 (融資餘額 + 融券餘額) 分別報 5655.74 億人民幣、4412.72 億人民幣,兩市合計共報 10068.46 億人民幣,再度寫下一年半以來新高,同時這也是自 2018 年 4 月 16 日以來,兩市的兩融餘額再度飆破 1 兆人民幣大關。
[2] 兩融餘額主要還是反映市場成交的活躍程度,歷史數據表明,市場上漲、成交量放大,交投活躍,兩融數據就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下跌,該數據則會下降,而曾海認為,近期兩融餘額走高主要還是受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刺激風險偏好走強,股市放量普漲有關。
[3] 而在兩融餘額跟隨陸股走高的市況下,從類股分拆來看,今年 12 月份以來,滬、深兩市的電子、計算機、非銀金融、通信、生物醫藥等類股,獲得的融資淨買入較多。
[4] 從個股分拆來看,今年 12 月以來,滬、深兩市融資淨買入的前十大個股中,萬科 A 和同方股份的融資淨買入較大,均超過人民幣 10 億元,中興通訊、京東方 A、南京證券、水晶光電 4 檔個股的融資淨買入額則均在人民幣 5 億元以上;上述這些股票 12 月份以來漲幅均超過 10%,其中南京證券上漲逾 48%。



12/19 - 中國券商一直在忙於向客戶兜售進口替代的概念。從制裁到出口限制,世界其他國家都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晶片企業持猜忌和懷疑態度,但在中國國內,所有投資者都認為這是每年 3000 億美元的黃金機會,幾乎可以說,中國懷著復仇的心理給半導體初創公司提供發展上的便利


12/20 - 世界銀行提出警告,表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成長累積速度和範圍超過了過去半個世紀的任何時期,並且有可能以另一場危機結束。
[1]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EMDEs) 去年的債務升至創紀錄的 55 兆美元,在 8 年內激增了 54%,是「近 50 年來最大、最快和最廣泛的債務累積」。
[2] IMF 的報告便指出,截至 2018 年底,全球債務總額增至 188 兆美元,相當於世界經濟總量的近 230%。
[3] 世界銀行的報告警告,當前的債務浪潮「可能會遵循歷史格局,並最終在這些經濟體中引發金融危機」,尤其是在利率飆升或全球經濟突然受到衝擊的情況下。
[4] 世界銀行表示,更好的債務管理,改善的稅收徵收,靈活的匯率以及更嚴格的財政規則來管理支出,可以幫助避免危機並減輕相關的打擊。




*** 政治 ***

12/13 - 歐盟領導人週五對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大選中獲勝表示歡迎,認為這是結束三年來英退亂局的一個機會,但警告稱,圍繞歐盟-英國新關係的談判將十分艱難。
[1] 27個國家的領導人週五在布魯塞爾開會,呼籲新一屆英國議會迅速批准退歐協議,這樣圍繞未來關係的談判可以在明年12月底之前的過渡期開始。
[2] “這將會非常複雜,涉及到一系列的關係,包括貿易、漁業、以及安全與外交政策方面的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稱。“我們最大的阻力在於,我們將需要非常迅速地釐清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在明年年底前得出結論,而且在6月就要決定是否需要延長協商期。英國已經表示不希望延長。”

12/20 - 約翰遜公佈“激進”執政議程 將盡快完成退歐作為第一要務
 -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完成英退,我們將在明年1月底退歐
 - 約翰遜計畫從週五開始通過批准英國在1月31日退歐所需立法的程序,之後將關閉一個專門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政府部門。





*** 經濟 ***

12/16 - 中國統計局今 (16) 公布 11 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人民幣 3.81 兆元,年增 8%,預期 7.6%,前期 7.2%。若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達人民幣 3.46 兆元,年增 9.1%,前期 8.3%。



12/16 - 中國統計局今 (16) 公布 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 6.2%,預期 5%,前期為 4.7%。從月度比較來看,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增 0.78%,前期為月增 0.17%。1~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 5.6%,1 至 10 月為年增 5.6%。



12/16 - IHS Markit 在週一 (16 日) 公布了最新日本 PMI 數據 (初值)。
[1] 由日本《Jibun Bank》所統計的 2019 年 12 月日本綜合 PMI 初值為 49.8,低於榮枯線的 50。而上 (11) 月的日本 PMI 終值報 49.8。


[2] 同 (12) 月服務業 PMI 初值報 50.6,上 (11) 月終值報 50.3;製造業 PMI 初值報 48.8,上 (11) 月終值報 48.9。




12/16 - IHS Markit 於週一 (16 日) 公佈 12 月德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綜合 PMI 報 49.4,與 11 月公佈之數據持平,儘管服務業 PMI 上升至 52.0,但製造業 PMI 卻下滑至 43.4,顯示距離德國經濟復甦,還有一段距離。

12/16 - 歐元區公布最新 PMI 數據,12 月製造業 PMI 初值報 45.9,低於預期的 47.2,服務業 PMI 初值報 52.4,高於預期的 52,服務業的小幅回升抵銷製造業萎縮態勢,綜合 PMI 與上月持平,報 50.6。



12/16 - 紐約12月製造業指標
[1] 未來六個月的總體商業狀況調查指標大幅上升 10.4,至 29.8,為近五個月高點,顯示製造商對於未來前景態度樂觀。
[2] 對當前商業情緒的衡量指標從 2.9 上升至 3.5,訂單增速依然較緩慢。
[3] 12 月製造業指數初值報 3.5,低於預期的 5.0;
[4] 12 月新訂單指數下降 2.9,至 2.6
[5] 交貨指數則上升 3.1,至 11.9;
[6] 未完成訂單指數則持續下滑至 - 13.8。



12/17 - 美國商務部於週二 (17 日) 公佈 11 月份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月增率,分別報 3.2% 及 1.4 %,雙雙優於市場預期,顯示受惠於低房貸利率,美國房市景氣持續呈現好轉趨勢。
[1] 美國 11 月份新屋開工月增率為 3.2%,達 135.5 萬戶,高於 10 月份調整後的數據 132.3 萬戶,且優於先前市場預估之 134.5 萬戶。而 11 月份新屋開工的年增率則報 13.6%。
[2] 11 月份營建許可的月增率則為 1.4%,大幅優於市場先前預估的衰退 3.8%,達 148.2 萬戶,為自 2007 年 5 月以來最高。



12/18 - 日本11月出口連續第12個月下降,對美國和中國出口下降令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受到衝擊,加大了第四季經濟出現萎縮的風險。
[1] 日本週三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11月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7.9%,降幅低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估的8.6%。
[2] 出口數據低迷主要是由於對美國的汽車和建築機械出口下降以及對中國的化工產品出口減少。

12/18 - 中國11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負增長,為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值,凸顯減稅降費和經濟增長減速背景下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有增無減。
[1] 路透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測算,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5%,其中中央收入增長11.3%,為年內第二高位,最高點是10月的增長12.1%;但11月地方收入同比下降1.1%,為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值,上次是在5月的下降4.9%。
[2] 支出方面,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3.4%,其中中央支出增長2.2%,地方支出下降4.5%。全國和地方支出均為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3] 今年3月全國“兩會”宣佈全年減稅降費預計為近2萬億元人民幣,但實際執行力度較大,將超過2萬億元,對中國今年GDP貢獻近1個百分點。這對企業構成利好的同時,也給地方政府收入帶來很大衝擊。(p.s. 減稅降費,削弱地方財政能力,更加依賴中央,間接提高中央的主導能力。)
[4] “整體來說,財政運行總體是平穩,但同時有不少地方面臨財政較大壓力。這些壓力,很大原因是跟今年加力提效的積極財政政策有很大關係,跟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實施有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稱,“地方在編預算的時候這些政策還沒有出來,而且減稅降費的政策超出了年初的預計。”
[5] 在稅收減少的同時,非稅收入繼續充當支撐財政收入的主力軍。路透測算顯示,11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3%,增幅高於上月的9.7%,但遠低於今年4-9月高達40-50%的同比漲幅。今年前11個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長則為25.4%。財政部稱前11個月非稅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國企上繳利潤,以及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等方式增加非稅收入。其中,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446億元,同比增加4,600億元,增長1.6倍,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20個百分點。
[6] 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 1-11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人中,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8.1%,增速較1-10月加快1.2個百分點。
 - “城鎮化仍在進程中,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的提升也反映了地方政府財政一定程度的收支壓力,也側面反映出地產商拿地積極性其實不低。”李超稱。
 -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房地產表態重提三穩,相比7月政治局“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措辭適當趨緩,因此判斷地產融資最緊時刻已過,預計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微幅加快可能持續。
 - 上週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7] 最新房價數據顯示,中國房價整體漲勢繼續放緩
 - 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同比和環比漲幅分別創下近一年半和近兩年最小
 - 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繼續收窄
 - 但一線城市除廣州外房價加速上升,北京的環比漲幅高達1.7%
 - 路透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佈數據測算,1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升7.1%,低於上月升幅7.8%且漲幅為2018年8月以來最小,房價同比連漲50個月;環比漲0.3%,亦低於上月漲幅0.5%,漲幅為2018年2月以來最小,連漲55個月。

12/18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人大經濟學院教授於澤)週三發佈報告稱,明年增長目標不必拘泥於6%以上,保持在5.5%-6%,保守目標為5.8%左右,足以完成“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階段性任務,也能夠保證社會就業的基本穩定,同時也更有利於保持戰略定力,按照既定方針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如果繼續將2020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在6%-6.5%,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政策、 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放鬆房地產市場調控來刺激短期增長,”目前看這三個條件或不具備或不利於中長期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 報告指出,堅持保證社會就業基本穩定原則,增速保持在5.5%-6%足以保證就業的基本穩定,5.8%是較理想狀態;5%是確保就業無虞的增長底限,但可能會犧牲就業質量。
 - 未來中國將會逐漸從收入增長為主導模式,走向價格為主導模式,需要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的價格環境;
 - 同時中國流動性供給結構和供給渠道較前些年發生了較大變化,與新變化對應的改革還在進展中。
 - 在原有外匯佔款投放渠道消失後,現有供給渠道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間市場利率波動性加大,導致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流動性供給預期不穩定,更傾向於將資產投向利率債等低風險高流動性領域,以匹配負債端的波動性,這就導致了資金向實體傳導不暢
 - 報告並建議,未來需要以改革提高流動性供給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一方面中央銀行可以考慮適度增加交易商等措施擴大政策覆蓋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需要通過自身風控能力提升來將資金引導向實體經濟。

12/18 - 德國 Ifo 經濟研究院於週三 (18 日) 公佈 12 月份商業景氣指數及商業預期指數,分別報 96.3 及 93.8,雙雙優於市場預期。Ifo 商業指數為針對德國各大產業,共 9 千家企業所做的問卷調查,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及建築業等。調查內容為企業對於經濟現況、以及未來 6 個月景氣的信心。



12/20 - 根據日本工具機工業會 (JMTBA) 所公布的 11 月份工具機訂單終值。整體訂單金額年減 37.9% 至 817 億日圓,連續 14 個月下滑。這是日本工具機訂單第 4 個月低於榮枯線的 1000 億日圓,也是在 2019 年所出現的最低金額





*** 企業 ***

12/16 - 美國商務部週一 (16 日) 宣布五項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最終裁定,涉及在韓國和台灣鍍鋅 (CORE) 與冷軋 (CRS) 鋼品銷往越南加工再製銷,以規避美國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
美國海關將根據材料來源和進口美國鋼鐵產品的類型收取現金擔保 (Cash Deposit),最高傾銷差額達 456.20%。這些關稅適用於自 2018 年 8 月 2 日以來的所有未清帳項目。

12/22 - 晶技 (3042-TW) 11 月受惠手機、網通產品需求走揚帶動,營收達 8.22 億元,月增 2.17%
[1] 但依晶技內部統計,11 月毛利率 25.63%,較 10 月下滑 0.57 個百分點,主因利基型產品因上游陶瓷封裝蓋板供應短缺,造成出貨受限,此狀況也透露頻率元件市場缺貨跡象。
[2] 市場人士透露,陶瓷蓋板為高階頻率元件封裝重要組件,11 月以來陶瓷蓋板就有供應不足的現象。
[3] 晶技主管指出,11 月起已針對部分小型化產品,採取依訂單數量分配供貨,這也造成 11 月毛利率 25.63%,較 10 月下滑 0.57 個百分點。
[4] 累計 2019 年前 11 月每股稅前盈餘 2.25 元
[5] 依目前手中訂單來看,晶技 12 月營收將下滑月減 5.11%;今年營收估達 84.11 億元,將較去年營收成長 3.13%。